和府捞面,互联网的标签是来自南通,开遍一线城市商圈、一碗面超过40元......

然而,和府捞面却在近日宣布降价,主流产品价格区间调整至16--29元,餐品最高降幅达32%。

另外,此次降价已不是和府捞面的第一次降价,早在2023年底,公司创始人李学林就曾透露过,和府捞面30元以下的产品已占一半,30元—40元价位段产品约占45%,40元以上的产品占比为5%。

连续降价背后有何深意?“一碗面”的生意快不行了吗?

01.

“一碗面”的生意阵痛

在国内面条品牌市场上,一向坚持走中高端路线的和府捞面,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通过门店“中式书房”风格的装修设计,打造出与其他快餐的品牌区隔;加上让食客“望而却步”的高价格,成功将“一碗面”的生意做成了“高端”品牌生意。

但是度过快速扩张的阶段后,单凭借品牌价值已无法留住食客的胃。

比如频繁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7月9日,一名上海市民称在和府捞面用餐时发现一只老鼠尸体,该门店店员随后将老鼠捡起来直接从出餐口丢进了后厨;再比如有消费者称在面中吃出塑料丝一样的异物;还有消费者称在和府捞面某门店的草本番茄汤猪骨面中吃出了虫子。 

消费者质疑的“预制风波”,今年“3.15”前,曾以“草本浓汤,一碗养生”为口号的知名餐饮品牌和府捞面因被质疑使用预制菜登上微博热搜。消费者纷纷表示对其标榜的养生形象感到失望,有消费者称曾亲眼目睹员工在面前挤料理包进面碗。

再对比街边小店的“面条生意”,明火现做的锅气似乎更加暖人心,既看得到制作过程,不必担心食品安全;而且售价10元左右,更贴近消费者对“一碗面”的心理价格。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不为“品牌价值”付出“真金白银”。

失去部分市场的和府捞面深陷裁员、亏损的舆论漩涡,年初和府捞面被曝大面积裁员,爆料称该品牌一直被裁员20%—30%,直到4月2日,和府捞面发布声明辟谣,表示精简人员为直营超配,比例仅为1.4%。

辟谣了裁员风波,亏损却是无法否认的现实。根据2023年7月绝味食品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得知,2020年至2022年,和府捞面的母公司“江苏和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07亿元、17.32亿元和14.56亿元。三年疫情时间,和府捞面亏了7个亿。

和府捞面迎来了营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的“阵痛”。

02.

“一盘棋”挽救颓态

第一手棋就是“降价”。

2023年12月,和府捞面举办的发布会上,其品牌创始人李学林对外表示,和府捞面主流产品价格调了好几轮,整体调低了20%到30%;再到今年的再次价格下调,可以看出和府捞面急于通过价格的降低挽回一部分流失的消费者。

但是官方所宣称的降价,真的降在消费者心坎了吗?

奔流通过和府捞面点单小程序发现,品牌所宣称的降价建立在食客购买每月9.9元“皇帝卡”的基础上,且这张卡30天内有效,逾期无效。一碗原价36元的草本番茄肥牛面经过此轮降价现售价28元,在“皇帝卡”的加持下为24.6元。

在这里我们尝试自我代入为消费者,“我”从未在和府捞面消费过,只是看到降价广告决定来门店点一份餐试试,但这时有两种价格供“我”选择,是原价拿下还是开会员卡拿下?

选择了原价拿下,和府捞面通过降价这手营销刷新了一个首次消费者,有了第一次,也许就有下一次;

选择了开会员卡拿下,在消费者心理驱动下,30天内,“我”一定会再去消费,那么“我”会不会带家人和同事一起去呢?

另外,我们横向对比此次降价是否意味着,和府捞面要与同品类品牌打价格战来赢得市场。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和府捞面人均价格为32.85元,五爷拌面、李先生牛肉面、马记永兰州牛肉面、遇见小面的人均价分别为22.76元、29.28元、36.64元、28.47元。宣称“降价”的和府捞面,并没有一味“降低身价”,与其他品牌相比品牌价值依旧不低。

所以“降价”从来不是品牌面对消费市场消费降级的被动调整,实是品牌自我调整、加速引流扩张的策略之一。

第二手棋是“扩编联营板块”。

此前一直做直营的和府捞面于2023年12月放开了加盟,开放加盟后的和府捞面仍然不满足,继续迫切寻求联营人才。

2023年12月22日,在和府捞面举办的“进化”品牌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上,品牌创始人李学林表示未来和府捞面将正式开放加盟,进入“直营+联营”的经营模式。未来三年,和府捞面将寻求“5000+事业合伙人”进行联营,拓展多线市场。至2026年,计划开设2000多家和府捞面门店,以及1500多家阿兰家门店,计划深入2000多个县级单位。

我们了解到,当前其还在继续寻求联营、新零售及品牌等方面的人才。在此之中,下沉市场成为和府捞面的下一步重点之一。同时辟谣启动一家和府捞面的总投资需要120万左右并非真实最终数据,托管单店联营投资门槛为69.8万元。

在一定程度上,联营方式不光能缓解和府捞面拓店的资金压力,也能吸收到各地区的联营合伙人,加速扩张速度的同时,帮助和府捞面进一步下沉、走向全国。

鲸平台智库专家、风象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汤彬认为,一直坚持直营的和府捞面,突然放开加盟,其实反映了品牌目前的经营乏力和扩张困境。高端面食在消费降级背景下直面增长困境,直营点成本太高,只有开放加盟,快速跑马圈地,才有进一步融资甚至上市的可能。

第三手棋是“出海”。

此前据港媒消息,和府捞面将进驻香港铜锣湾罗素街2-4号地下铺位,开设香港首家餐饮门店,面积约1576平方呎,月租料约30万港元,呎租约190港元。截至发稿,香港铜锣湾首店已投入运营。

想要做成规模化餐饮品牌,只在国内市场成长是远远不够的,从香港首店可以看出,“出海发育”是和府捞面的宏伟构想。一方面,它可以以香港门店为桥头堡,去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探索全球市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深耕能够为港交所上市奠定基础。

“出海+上市”的蓝图已绘就,能够成功将其变成现实则考验和府捞面的运营能力了。

03.

“新生”能否等到

和府捞面这“一碗面”的生意真的快不行了吗?

它能否坐稳“中华第一面”品牌宝座?

它想要实现的“新生”能否等到?

这一切只能留给时间给出答案。

但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留给和府捞面下这“一盘棋”的时间不多了。

从内生上来看,通过降价下沉至国内三四线市场,还未有数据支撑此策略已获得成功;而通过联营扩编实现覆盖全国的目标,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12日,和府捞面现有门店558家,其中店面前五的省份分别为上海115家、江苏90家、北京85家、浙江67家以及广东62家,一线城市覆盖率为45.49%,新一线城市覆盖率为30.08%,远远达不到辐射全国的目标;通过子品牌“Pick ME咖啡&热食”“一杯拉面”“阿兰家兰州牛肉面”“财神肉串”的孵化来实现产业价值高附加,目前来看,并没有真正增加品牌价值含量、形成第二业务曲线。

从外部环境来看,和府捞面不仅面对同品牌餐饮的挤压,如马记永、张拉拉、遇见小面、李先生牛肉面、五爷拌面的市场扩张;还面临着其他快餐品牌的市场分割,如鱼你在一起、魏家凉皮、霸蛮米粉等等品牌的冲击。

在餐饮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兼具性价比与质价比的品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和府捞面这“一盘棋”能否挽救“一碗面”的生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