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在1024科技日上演讲
属于小鹏汽车的“科技春晚”,已经办到了第四届。
本周一晚,随着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站到聚光灯下,小鹏的“1024科技日”拉开帷幕。作为以智能化和科技化为发展脉络的公司,对于智能驾驶方面的进展介绍占了整场活动将近一半的时间。
针对这一方面,小鹏官方先介绍了智能驾驶、尤其是城市NGP落地的进展,同时为了更快推进何小鹏承诺的“全场景点到点辅助驾驶”的落地,还发布了全新感知架构XNet和利用Robotaxi业务并线发展,作为辅助支持。
智能驾驶之外,智能交互也成为何小鹏重点介绍的内容。据他介绍,全场景语音2.0系统,相比于此前交互时需要唤醒不同,2.0系统可以支持无需唤醒、多人同时对话、上下文理解和弱网环境下使用等能力。
科技日下半场的主角从车的智能化,来到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智能化上。智能机器马和飞行汽车自上届科技日亮相后,一度引起了业内关注。经过一年的时间,机器马在外观、骨骼设计、行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何小鹏还透露会在明年发布一款新的智能机器人。
与机器人不同,飞行汽车经过一年的测试和研发,小鹏推出了全新一代的型号。相比于此前型号的一对螺旋桨翼,新型号又增加了一对螺旋桨翼,对于这一新型号小鹏方面已经开始投入测试。
从车辆的智能化、到机器马和飞行汽车,小鹏借此活动又向外界展现了一次“肌肉”,但对提升资本市场信心却没什么帮助。1024科技日召开的次日,小鹏汽车美股股价开盘为7.25美元/股,跌幅达到了10.82%。
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小鹏展现出的这些新故事,被业内视为“画饼”。
拿XNGP全场景点到点辅助驾驶落地来看,去年何小鹏表示会在2024年实现,但在本次的活动上,这一目标被改为在2024年仅有G9系列车型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打通落地;而在去年曾宣布要在2024年实现量产的飞行汽车,在本次的科技日上小鹏却推翻了此前的构型,发布了一个新版飞行汽车构型,此外对于这一产品的落地时间并没有说明。
由于这些新故事要实现落地或许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业内看来这些新技术也很难能解决目前小鹏遭遇的瓶颈期困境。就产品来看,小鹏依旧陷于新车型G9无法提振销量和旧车型P5无法支撑销量的局面中。
如今,小鹏的当务之急,还是需要想办法解决现下的困境。
1、小鹏的新故事,成色几何?
智能驾驶方面的介绍,成为了本次小鹏1024科技日的重头戏。
对于这一方面的介绍,是由小鹏汽车副总裁吴新宙完成的。一开场,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鹏为何要做“难百倍”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吴新宙拿出了一些数据。
按照小鹏的数据,在用户的总用车里程中,城市道路占比高达 71%,换成用车时长维度则可以占到90%。同时,每天仅有25%的用户出行会通过高速,而城市道路则是100%。
今年9月,小鹏已经在广州推送了城市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成为国内率先落地这一功能的新能源车企。在吴新宙看来,单场景的辅助驾驶能力目前已有很多车企率先落地,比如高速辅助导航驾驶等。
在未来,全场景的辅助驾驶能力则会成为车企们竞争的重点,小鹏将其称之为XNGP,即高速辅助驾驶+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停车场导航辅助驾驶全场景点到点辅助驾驶功能。
但吴新宙也坦承,由于目前小鹏在软硬件、处理数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要实现这一功能并不现实。基于此,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小鹏在智驾方面的一些新布局。
要实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感知成为关键。对此小鹏推出了新一代感知架构XNet,据介绍这一架构结合全车感知硬件,对于静态环境有较强感知的同时,也对动态环境有着较强的探测能力。
如果说感知是获得环境数据,那么标注、训练和部署数据信息就是随后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些,吴新宙表示小鹏首先开发了全自动标注系统,2000人年的标注量,16.7天就可完成。
此外,小鹏还建立了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用来训练人工智能识别数据和理解数据,再加上Transformer部署和全仿真系统的支持,可以让其智能驾驶系统变得高效和可靠。
除了面向C端用户车型的智驾布局,小鹏还公布了在Robotaxi业务上的进展。目前小鹏G9已经通过了自动驾驶封闭道路测试,按照小鹏的计划,希望在2023年或者2024年开放小鹏自己的Robotaxi业务(配备安全员)。
而在智驾方面,小鹏也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在明年上半年,XNGP功能会在G9上正式发布,支持广州、深圳等城市;到2024年G9 MAX系列车型将打通全场景能力,实现点到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能力。
对于P5和P7等其他车型,小鹏仅表示到明年能实现城市NGP的功能落地,并没有说明实现XNGP功能的具体时间,在业内看来这些车型要实现这一功能或许会延后一些。
正如智驾方面有诸多升级一样,在智能交互方面,小鹏也带来了新系统。
按照何小鹏的介绍,这一新系统名为全场景语音2.0,是基于智能语音助手和1.0版本进化而来。相比于此前的版本,2.0系统可以实现全车全时的语音交互能力,也就是说,乘客可以无需唤醒,随时说出命令,并且还可以识别不同座位上乘客的需求来给予响应。
此外,基于小鹏全栈自研的第二代语音架构,即便车辆行驶到隧道等弱网和无网的环境中,该语音功能同样可以使用。同时,2.0语音功能还支持自定义模式,可以让车主自己定义场景体验。
按照何小鹏的设想,他希望未来的小鹏语音助手可以具备自然化、个性化和情感化,让其更像是一个真人助理,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语音助手。
介绍完车辆上的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后,何小鹏话锋一转,开始介绍其机器马“小白龙”和飞行汽车的进展。
这两大产品,于去年1024科技日正式亮相,在本次的科技日上,都有了不同的变化。其中,小白龙在外观和骨骼设计方面有了升级,此外还添加了AR投影和六轴机械臂功能。
虽然据何小鹏介绍,这一产品已经从实验室状态进化到了接近量产的状态,但他也表示在明年会推出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或许之后会取代机器马成为最终量产的产品。
而在飞行汽车方面,小鹏发布了新一代的飞行汽车。相比于去年发布的产品来看,在陆行模式上新产品更像是一款常规的新能源汽车;在飞行模式中,由于多增加了一对螺旋桨翼,让其能抵抗更大的风,实现安全的飞行。
从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的升级、到机器马“小白龙”的迭代、再到飞行汽车新版发布,在业内看来小鹏通过一次科技日活动,再次向外界高调地展示了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新故事。
但小鹏汽车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还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现下困境上。
2、处于瓶颈期的小鹏,难以脱困
小鹏汽车,目前已困于销量的泥沼之中。
据小鹏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月其实现销量为8468辆,通过与去年同期销量和今年8月销量对比,可以发现这一销量不仅同比下滑了18.67%,环比也下滑了11.59%。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销量下滑早已开始。根据小鹏此前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实现总销量为34561辆,环比去年第四季度下滑了16.86%。对于这一下滑,彼时小鹏的解释为受到春节等假期的影响,导致销量下滑。
一般而言,车企在经历每年第一季度的季节性销量下滑后,到了第二季度销量会很快实现回升。
但就小鹏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现,其季度销量还在继续下滑。当季,小鹏汽车实现总销量为34422辆,环比上一季度下滑了4.03%。销量的下滑,也导致当季小鹏的业绩陷入颓势中。
今年第二季度,小鹏实现总营收为74.36亿元,同比增长98%,但环比上一季度下滑了0.25%。净亏损方面,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小鹏录得净亏损为27.01亿元,环比今年第一季度扩大58.8%,同比更是扩大了126.10%。
时间来到今年第三季度,小鹏在销量上的颓势还在继续延续。今年7月,小鹏当月实现销量为11524辆,环比上月下滑了24.66%;到了次月,销量继续下滑至仅为9578辆,环比下滑16.89%。
对于小鹏自今年初就开始的销量下滑现象,连线出行认为与小鹏产品体系中的问题有很大关系。
从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来看,主要为小鹏贡献销量的车型是P7和P5,其中P7是其2020年推出的产品,并很快成为了小鹏产品体系中的爆款产品。一年后,小鹏又推出了旗下的新款车型P5,相比之下,小鹏在对后者的介绍上更是突出了智能化这一标签。
但随着P5的上市,很快就抢走了P7的风头,两产品之间发生了内耗。P7销量下滑明显的同时,P5也没有支撑起销量的增长。连线出行曾在《亏损扩大、销售疲软,小鹏科技路线不灵了?》等文章中对此进行过详细阐述。
为了改变销量上的困局,小鹏把希望寄托于新车型G9的上市。
上月底,小鹏G9在一场隆重的发布会烘托下开始上市交付,何小鹏也一直以“50万以内最好的SUV”的宣传词来为这款车型造势。但就在G9上市后不久,就遭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吐槽。
吐槽最多的无外乎是小鹏G9上市方案的繁杂和混乱。比如G9名称以“G、E和X”和“570-702”来组合命名,但配置并没有按照字母排序和数字大小来区别,以至于这一上市方案发布之后,就被众多下定车主吐槽。
面对吐槽和质疑,小鹏只好在G9上市不到两天后推翻了此前的上市车型和售价方案,并发布了一份调整后的新方案。但就新上市方案来看,依然有8种车型配置,同时搭配“Plus、Pro和Max”命名,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的复杂度依然存在。
按照小鹏的设想,是想通过G9的上市,在提振销量的同时,还能基于这款车型的较高售价来提升自身的毛利率和实现冲高。
但根据一线销售数据媒体车Fans统计的数据显示,G9订单最多的车型是售价处于30.99-36.98万元的570和702系列车型,而售价达到40万元以上的650系列车型则没有太多订单。
这就意味着,小鹏G9虽然分出了三挡、8个款式的车型,试图通过这一布局来获得更多销量,但事实或许大相径庭,各个价格区间无法发挥最大的销量潜力。
虽然要看G9的销量表现,还要等到下月初才可知,但基于前文的讨论,再加上G9还拥有蔚来ES7、理想L9等竞品,在业内看来,小鹏想要借G9来很好地突破目前遭遇的瓶颈,并不容易。
正因如此,资本市场给出了他们的态度。从今年初开始,小鹏的美股股价就一直处于波动中,相较于年初的股价,截至上周五其股价已经跌去了近80%,市值也蒸发超400多亿美元。
在新产品不被看好的同时,何小鹏也想通过此次的科技日讲述的新故事,来试图挽回行业内外对其的信任。
3、新故事,能解小鹏的近忧吗?
从本次的科技日上,看到了小鹏开始趋向保守。
如前文所述,今年小鹏的科技日上智驾相关的内容成为首先被介绍的方面,除了这一方面的诸多进展,吴新宙也提到了其中的一些困难,比如城市NGP落地的重重阻碍,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无疑是缺少高精地图资源的支持。
自蔚来、小鹏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们在2014年相继成立,时至今日也基本完成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的过渡。其中,“蔚小理”等车企为了实现更高阶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均与高精地图图商进行合作,以至于各自都推出了以高精地图为基础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而对于以智能化为主要标签的小鹏,则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去年7月,其官方宣布以2.5亿元收购了图商智途科技,以便获得甲级地图测绘资质,试图进一步实现自己测图和制图的目的。
但事实证明,小鹏的这一构想最终破灭。截至目前,按照国家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通知来看,小鹏旗下的智途科技仍未获得相关的审批,以至于小鹏的智能驾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高精地图的支持。
对于这点,吴新宙也在科技日上予以确认。为了解决之后无图的限制,小鹏才会发布了XNet架构和全闭环仿真训练数据集等,按照他的介绍,基于这些工具小鹏就可以在无图的现状下,来实现对“高精地图”的模拟和生成,以便支撑小鹏智能驾驶业务的继续发展。
相比于前三届科技日的高调和激进,本次科技日可谓是小鹏首次公开展现自身在智能驾驶研发中的困难。或许正因有了这些铺垫,小鹏把此前在智能驾驶方面立下的Flag稍微进行了修改。
去年,何小鹏宣布了要在2024年实现XNGP的点到点全场景打通,但在本次科技日上,这一目标被细化为仅有G9 MAX系列车型在2024年可以实现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的打通,而对于其他车型实现这一功能则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小鹏会在智能驾驶这块变得保守也很正常,因为没有了高精地图的支持,对其相关业务的发展肯定会造成不利影响,毕竟小鹏此前依靠高精地图比较多。”自动驾驶软件工程师李晓亮对连线出行表示。
他同时认为,小鹏对于2025年自动驾驶方面的目标,也不敢说在当年实现落地,仅是表示“向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进发”,这是因为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落地,除了技术之外,还要考虑各地法律法规的成熟度。
像这样变得保守,在飞行汽车的落地上更为明显一些。
同在去年的科技日,何小鹏发布了具有汽车外形,且拥有一对螺旋桨翼的第六代飞行汽车,据彼时介绍,这一飞行汽车可实现陆行和飞行的转换,或许是为了让这款产品受到更多的关注,何小鹏在当时立下了一个颇为大胆的flag——这款飞行汽车会在2024年实现量产。
而到了一年后的现在,小鹏首先推翻了此前飞行汽车的构型,在何小鹏看来去年发布的飞行汽车构型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实现量产。为此,在本次科技日上,小鹏又推出了新一代构型的飞行汽车。
在静止状态下,新的飞行汽车看上去非常接近常规的汽车,只是头上顶了两对螺旋桨翼;在起飞的时候,这两对桨翼展开,在车顶上形成四个螺旋桨。就在这一飞行汽车新构型发布后,很快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吐槽。
有些网友认为这是把无人机的一套生搬硬套到了车上,好似“一个大疆吊起一台汽车”;同时也有网友觉得这套飞行汽车的构型并不可靠,因为整个结构功耗消耗太大,同时也没有考虑空气动力学相关的设计。
或许在这些吐槽下,当何小鹏介绍完飞行汽车相关内容后,发布会戛然而止,并未像去年那样公布具体落地时间表。
与飞行汽车相似的是,小鹏的机器人“小白龙”项目同样在今年没有提到相应的量产时间。由此在业内看来,相较于XNGP,小鹏的完全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和智能机器人要实现落地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换句话说,就是小鹏目前提出的这些新故事就好比是远处的泉水,而这些“远水”无法解决目前小鹏所遭遇的瓶颈期困境。
或许是小鹏也意识到了这点,试图通过一些更为实际的调整和布局来脱困。
据易车等媒体报道,小鹏在上市G9后,其也计划也计划对P7进行改款,或将加装激光雷达,预计会在今年内发布。此外,根据何小鹏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说的那样,会在明年推出一款定位B级的新车型,以及发布日期未定的C级新车型。
产品布局之外,小鹏在近日也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据智能车参考报道,在此次的架构调整中,小鹏建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战略、产规、技术规划、产销平衡和OTA委员会;还新建了三个产品矩阵组织:E、F、H平台产品矩阵。
由此来看,要判断小鹏之后能否较快走出困境,还要看其组织架构调整和产品改款是否奏效,在连线出行看来,小鹏目前遇到的瓶颈期,或许就是其能否顺利进入新能源汽车战场下半场的一次试炼。
正因这样,小鹏想要仅凭“亮肌肉”来破局,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困境能否解决,也决定了未来这些“新故事”能否顺利实现。
(本文头图来源于小鹏汽车官微,文中李晓亮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