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刀刃朝向自己,共享出行大战的幸存者完成了又一场自我革命。
4月25日,“哈啰出行”搞了一个大动作,宣布去掉“出行”二字,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并启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号。
对于一家已经拥有了全民认知度的公司来说,品牌迭代称得上是“惊险一跃”。但对于哈啰来说,迈出这一步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公司从移动出行平台向专业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的全新发展阶段。
成立于2016年9月的哈啰,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业务出发,逐步扩展到哈啰助力车等两轮共享服务和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等四轮出行服务,以及新兴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五年多的时间里,哈啰的品牌也完成了两次大的升级,视野越来越宽。
对于公司边界的认知,哈啰创始人、CEO杨磊曾经有过这样的判断:在高手如云的商业环境下,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在一条小赛道中活得小而美,要么让自己成为超级综合性大平台,要么就是把自己卖掉。他也曾坦言,“我习惯了打差牌,这样可以保持饥饿。”因此,哈啰一直把自己的重心放低,以挑战者的姿态蓄力向未知发起冲锋。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更新品牌形象,对于哈啰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公司初创至今,哈啰都完成了哪些挑战?这一次新的挑战,胜算几何?
字少了,格局大了
新的品牌名称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哈啰过去五年间用一步步的探索做出来的决定。
从最开始的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这家公司从共享单车公司成长为业务多元的移动出行平台;又经过三年多的沉淀和突围,眼下这一次,哈啰出行“抛弃”了出行,瞄准了更大的世界。
具体来看,新品牌标识沿用了传统的蓝色主色调,但用“哈啰”文字代替图形“H”。值得注意的是,哈啰新的品牌字体采用了圆角矩形,呈“开口微笑”的样子。有用户第一时间留言问,“花钱了吗?”而哈啰回复说,“没有百万设计,也不是改了个寂寞,俺们自己做的”。
这么改的用意,是想让用户的注意力聚焦于“Hello/哈啰”本身,展现出热情、昂扬和亲切的品牌形象。在杨磊眼里,品牌升级不仅限于名称的改变,“更寓意着哈啰将用更可靠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带给用户全天候的陪伴”。
用户是哈啰赖以生存的根本。截至2022年4月25日,哈啰注册用户突破5.5亿,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囊括哈啰骑行、哈啰电动车、小哈换电、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及哈啰租车等,业务多元化且布局日益清晰。
对于公司未来究竟想做什么,2020年3月,杨磊在接受胡润百富采访时曾表态,“哈啰的定位肯定不是做一家共享单车公司,更不是做一家两轮出行公司,哈啰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能成为中国下一代平台型企业”。而眼下这次品牌升级,就是向更大的想法迈进的坚实一步。
哈啰从共享单车起家,这项业务长期以来也是它的支柱业务,但杨磊在很早之前便想明白了独木难支的道理,他做过预设,认为共享单车业务在哈啰出行业务里最好只占一成,其余的份额应该交给各项新业务。
在他的脑海里,有一个不断转动的飞轮,最初的流量从共享单车获得后投入进去,由此推动其他新业务的增长,新业务越做越多,飞轮也会越做越大、越转越快,反哺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所有业务,从而做到增长的健康循环。
如今,飞轮已经出现了加速的迹象。数据显示,过去的2021年,哈啰新业务增长强劲,整体收入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进一步接近共享单车。
其中,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业务迅猛发展,支撑起了收入的高增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哈啰电动车全渠道销售超60万辆,累计拓展门面超过3000家,销量提升和渠道拓展速度在行业中当属翘楚。在生产端,哈啰2021年已经完成了两大生产基地产能布局,实现了“以智能制造为导向的实体经济发展”转型。
四轮业务方面,哈啰打车采取自营与平台开放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超200座城市;成立3年多的哈啰顺风出行总完单量已达3亿,认证车主数量达1800万。
与此同时,哈啰旗下两轮换电品牌“小哈换电”在过去两年完成多轮融资,业务已在全国超300座城市落地。值得一提的是,仅上线不到1年的租车业务,已成为租车平台增速第一的“新势力”。
被饥饿感训练出的挑战者
虽然这一次在品牌里拿掉了“出行”二字,但无论是哈啰还是它的创始人杨磊,都是出行领域跑出来的劲旅与尖兵。
正如杨磊所说,哈啰诞生的时候,他拿在手里的牌的确不算好。2016年4月,当他在上海第一次骑到共享单车,并惊讶地赞叹“这创意太牛了”的时候,共享单车的市场已经厮杀出摩拜和ofo两大巨头,无论是资本和用户,都朝着它们蜂涌过去。
那时的杨磊只想给自己的团队找一条生路,对于前方的战争如何血腥,他并未思考太多。几乎所有投资人都问过杨磊,你怎么打赢摩拜和ofo。并且不止一位告诉他,这个世界只记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故事,但哈啰还是倔强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从投放的第一辆车和进入的第一座城市开始,哈啰就是挑战者的姿态,但想正面刚没有大量资本的支持也失去了时间上的先机,并无胜算。
“我知道他们融了非常多的钱,报道也是铺天盖地,但我们在技术应用上很强。”杨磊告诉媒体,哈啰出行初创时期的200多位员工中,90%都是技术人员,无论是底层的物联网技术基础,还是中间起连接作用的经营和运营能力,还是前台嫁接的各项业务,都让他对自己来做共享单车这件事充满信心。
后发者先至,仅仅一年的时间,哈啰单车就完成3000万注册用户,100座城市的进驻,成功晋升到共享单车一线阵营。最终,凭借技术上的布局和模式上的创新,“后来者”哈啰成为了共享单车战争硝烟消散的“幸存者”,用结果告诉市场,一个起步落后那么多的选手如何在完成逆袭的同时,还能长久地在公众心中留下它的名字。
在这个过程中,哈啰不是没遇到过艰难时刻。2017年春节前后,杨磊一度面临发不出工资的境地。差牌在他这里不是审判定论的理由,而是再向前一步、改写命运的激励。为了让这家公司活下去,他甚至想过给ofo提供技术服务来赚钱。
但没过多长时间,整个市场的情况掉了个儿。据媒体报道,2018年陷入绝境的ofo曾经接触哈啰商讨合并事宜,被哈啰拒绝。
“保持饥饿”是杨磊穿越战争和低谷后,给出的答案。有时候,就是饥饿感催生出的对赢的渴望,比对手多了一分一毫,胜利才会站在你这边。
哈啰没有止步于单车业务的成功,从2019年开始,哈啰陆续进行一些新业务的探索,陆续推出顺风车、小哈换电、打车等出行服务业务;2021年,更是主动入局家用电动车行业。除了出行,还包括鲜为人知的酒店、景点门票、快送等新业务。
每一次在新业务猎食的成功,都为哈啰下一次新的探索积累了粮草,也给了牌桌上的指挥官最大的信心。
事实证明,哈啰手上的牌是越打越好的。2021年,哈啰获得多轮融资加持,年内完成融资达5亿美金。在去年的两轮融资中,哈啰分别获得宁德时代和阿里的首次入股。此外,蚂蚁、GGV纪源资本、成为资本、复星集团、春华资本以及大湾区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组成了豪华投资人阵线。
哈啰再也不是最开始那个备受质疑的角色,它给自己跑出了明天。只是从当下看,明天远没有一个终点,哈啰还在路上。
让正确的种子生根发芽
“经过多年的业务探索,哈啰确立了‘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杨磊透露,“哈啰”新品牌承载着公司加速构建“出行+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和长期深耕生活服务领域的愿景。
可以看到的是,飞轮还在不停转动。
过去一年,哈啰的用户结构发生了不少有意义的变化。数据显示,哈啰5亿多的用户中,使用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业务的用户占比已从2020年底的34%提升至2021年底的40%。这也意味着,哈啰多场景业务协同和渗透进一步提升,飞轮效应逐渐显现。
需要看到的实际情况是,不管是两轮共享服务、四轮出行服务还是新兴的本地生活服务,哈啰到目前为止都还面临不止一个竞争对手。除了共享单车领域,哈啰进入几乎每一条赛道时,也都会面临“灵魂拷问”:竞争对手比你更早更资深,你这个时候进场还有机会吗?如果有,你又凭什么能够赢?
杨磊对于过往的成功,要么自谦为“运气好”,要么归功于“坚持做正确的事”。在共享单车大战时选择错位去非一线城市竞争也好,果断从单一的单车企业转型出行平台也好,都显示了方向选择的重要性。
这一次,哈啰也还是想赌一把。哪怕强敌环伺、竞争再难,也要种下正确的种子,才能希冀它生根发芽,开出鲜艳的花。
拿哈啰顺风车举例,自从2019年1月在杭州、成都等六座城市试点以来,累计顺风出行总里程达到202亿公里。通过一次次微小的空座分享,减少或替代了个体私家车等出行,实现碳排放减量约400万吨。在2021年“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哈啰顺风车平台日交易额突破1亿,成为哈啰首个日交易额过亿的业务。
顺风车行业经历过不少事故和波折。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合规安全的出行保障,哈啰顺风车仅2021年就累计完成数千万次车主人脸核验,永久封禁综合背景异常车主超5万,驳回身份异常用户超73万。另外,在行程前、中、后,哈啰顺风车都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机制与体系,累计推出了294项安全产品或措施,人工和智能客服平均每天介入7万次以上。同时,哈啰顺风车已联动多个城市公安部门动态车乘背景审查,定期推行出行安全教育。
又比如2020年7月正式进军自主品牌的哈啰电动车业务。在此之前,国内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赛道已经涌入不少选手,据哈啰介绍,其通过以软件定义硬件的方式,行业首创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
通过手机与两轮电动车的超连接,哈啰可以实现无钥用车,感应启动,同时打造移动的内容和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把车子装进手机里”。整个2021年,哈啰电动车推出了三款全自研车型,分别是A80、A86和B80。
评判种子是否种得正确,一个关键因素是土壤,而在国内,共享电单车是一片足够广袤的沃土。中信证券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销售规模将达700万辆,而中国电单车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万辆。
公开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亿,且每年还有4600万增量,而二轮电动车是80%国民首选的交通工具,这也给了哈啰挺进两轮电动车市场最直接的数据支撑。
改头换面之后,哈啰还在提速奔跑。这一次,它能够跑赢时间和阻碍,再度创造逆袭奇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