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日本政府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随着核污染水的持续排放,不少消费者对来自日本的产品感到担忧,涉及水产品、水果、洗护用品等。
8月24日下午,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进口;不少日料店也表示自己的产品没有日本进口原料,或者将用其他产地的原料替换。
除了入口的食物首当其冲外,不少网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整理出可能会受此次排放核污染水事件影响的洗护、美容品牌来“避雷”,其中不乏CPB、黛珂、宝丽等高端美妆品牌。与此同时,“日本化妆品”也登上热搜,“以后还能不能买日本化妆品”的议题引发网友关注。
多家日系美妆品牌回应是否会受排放核污染水影响时,表示此次事件不会对产品有影响,产品严格遵守了一系列检测,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然而,这并不能使消费者放心。
8月25日,“多家日妆品牌遭遇退货”出现在热搜榜单上。
安全性受质疑,多家日妆品牌遭退货
在社交平台上,多位消费者将购买的日本化妆品退货,涉及植村秀、芙丽芳丝等品牌。核污染水的排放已经让他们“不敢继续使用日妆”。
“从这两天的新闻了解到日本核辐射问题,看了下自己的护肤品产地在日本,就提交了退货申请”,一位美妆消费者于昨日发现刚刚到手的护肤品产地在日本,于是想要退货,然而因为已经用了小样而遭到拒绝。
另一位消费者则通过“日本产地品牌避雷清单”,表示此前日常用的几个护肤品基本都在其中,现在要换品牌了,求推荐国产品牌代替。
事实上,这不是日系美妆第一次遭遇消费者的抵制。
今年618期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开始为期两周的核污染水排海设备试运行。该消息在消费市场引起波澜,一批消费者退掉了618期间买好的日系化妆品,涉及资生堂、IPSA、安热沙、怡丽丝尔等众多日系品牌。
当时的社交平台上,“护肤品核辐射”“日系护肤品核辐射”等话题讨论火热。此外,宝洁旗下高端化妆品品牌SK-II产地涉嫌遭受核污染的消息疯传,而后品牌方指出相关报道不实,但依旧带来消费者信心的动荡。
8月24日,据媒体公开报道,在被问到核污水排海是否会影响SK-II产品的安全性时,品牌方客服回应SK-II的产品均在日本生产,产品和成分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质量和安全评估。
然而,消费者的质疑声没有停止。核污染水进入到海洋后,是否会影响到日本化妆品的安全性?中国新闻周刊在与多位行业人士交流后发现,目前尚未有统一结论,但毫无疑问,放射性物质令人生畏。
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金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将有毒有害的物质排泄到水中,水循环带来大气循环,并且与土壤、植物、动物等生态循环结合,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影响。类似在日常化妆品检测到的重金属一样,这些污染长期积累到人体身上,带来何种影响还不是很确切。“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没发生过,因此是未知的”,她强调。
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生冰寒则指出,海洋成分是美妆产品的重要来源,包括藻类提取物、海洋矿物、海洋水、海盐、海泥、海洋动物的提取物(如海蜇、海洋鱼类来源的蛋白和肽类)等等。这些成分完全有可能被核污染水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可能是长期的。
他进一步指出,核污染水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如氘、锶、铯等,这些物质释放的射线超过一定剂量或者在一定距离内,作用于人体细胞,可能导致细胞DNA及其它结构的损伤,从而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癌症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忠则认为,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后,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直接来源于海洋的护肤品原料有辐射,长期难以代谢,会影响人体;另一方面是海洋生态中存在食物链条,比如鱼类吃到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质,而后油脂被用作化妆品的成分,也有可能间接影响人体。
因此,刘忠强调,即便有相关的检测报告,数值是合理的,但潜在的影响可能还未有显现,并且相关科学研究也未揭示出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
危机刚开始,日妆还卖得动吗?
事实上,在排放核污染水事件前,日系美妆在国内就已式微。
2019年日本成为中国化妆品第一大进口国,然而在2022年,“第一”的位置让位于法国。此前日系美妆以高级的护肤功效著称,动辄上千元的精华等护肤品曾被国人追捧。近两年,本土品牌正在通过主打功效性护肤崛起。
薇诺娜、珀莱雅和华熙生物等本土品牌,近几年在市场上的增长势头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天猫平台美妆总GMV高达420亿,TOP10榜单中出现了珀莱雅和薇诺娜,分别以14.04亿、10.96亿销售额排名第五和第六,这是天猫双11美妆个护TOP10榜单中首次出现2个本土品牌。进入前20的国货品牌还有夸迪和自然堂。
另一边,以资生堂、花王等为代表的日系美妆品牌们正在遭受考验。以资生堂为例,2022年全年资生堂净利润同比下降6.2%,花王旗下珂润、芙丽芳丝等品牌也未能支撑业务增长。此外,自2021财年开始,宝洁就连续多次在财报中提及SK-II业绩出现下滑的情况。SK-II的神仙水、小灯泡、大红瓶等核心单品的竞争力似乎在减弱。
根据《2023Q1魔镜消费新潜力白皮书》显示,消费品未来市场趋势一方面是流量红利见顶,提升产品力、塑造品牌为核心,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成分+功效营销的功能性护肤品大热就是集中体现;另一方面随着Z世代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高性价比的国货受到欢迎。
冰寒进一步分析,近些年日系化妆品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与十几年前独领风骚的局面相比,显得十分沉寂。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非常僵化、反应迟钝,无法跟上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形势,以及在技术与市场上面临中国本土品牌、欧美品牌的强劲竞争。
“这确实是日系美妆最大的危机”,一位资深美妆从业者如此感慨。
冰寒认为,此次排放核污染水带来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消费者心理和情感上。日本方面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其排放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消费者会对日本美妆产品产生不良印象,所以消费者对日本美妆产品不放心、进而拒绝购买,是完全合理的。
上述从业者更指出,目前事件造成了消费者的集体恐慌。即便品牌有自身一套生产流程,在产品出厂时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估,但并不足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未来还需要这些品牌持续与消费者沟通。但品牌形象的损失难以估量。
今年6月份网友在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提问“来自日本的化妆品护肤品是否会进行核辐射检查”。
对此,相关部门回复称,“根据海关总署核辐射监测相关工作要求,通过固定式核辐射监测系统等设备,对进口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等实施核辐射监测。同时根据货物属性、来源等因素开展针对性风险分析与布控查验、实验室检测等,全力防范境外核辐射超标货物物品入境。”
网友的担忧反映在市场的数据中。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开始,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其中7月份的进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了31%。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顾问孙巍认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造成消费者对日本生产的产品产生担忧和恐慌,尤其是担心原料和品质上受到污染,这将造成品牌在市场上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