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迎新玩家!
两家龙头企业盯上团餐。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消息,盒马鲜生今年计划开放生鲜供应链,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食堂供应。截止6月底,盒马已经和上海的两家企业达成合作,从肉、蛋这样的食堂刚需开始“供货”测试。
盒马CEO侯毅表示,“To B是未来很大机会点,可以充分发挥盒马供应链优势”。
正当盒马半只脚踏进团餐市场门口时,安井食品在最近发布的财报中也强调到,公司下半年业务布局将着重围绕团餐业务的开发与建设。
“随着餐饮业态发展,团餐细分渠道发展较快;随着安井小厨等业务的开展,公司具备了更多适配团餐渠道的产品,因此发展团餐渠道的时机日益成熟。”
“今年公司以团餐作为渠道扫盲的发力点,通过产品端量身定制和渠道端逐步渗透,不断探索加深这一细分渠道的开发进程。”
从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做供应链的安井食品早就盯上了团餐市场,认为团餐细分渠道发展是机会点。
在正式、大力发展团餐赛道前,安井通过安井小厨等业务试水团餐市场,测试调整公司产品与团餐市场的适配性。到现在,小范围的试水测试告一段落,安井加大马力、开始“实战”。
两大供应链玩家观点相似:自己作为供应链企业,进驻团餐市场有机会、有优势。
挤破脑袋都想进驻的团餐市场
诱人在何处?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2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由0.90万亿元增至1.98万亿元,团餐市场占餐饮市场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团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团餐市场占餐饮市场的比重达45.1%。随着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中国团餐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团餐市场有新机会点。这些跨界大佬们看到了:
>消费意向转变
2012年以来,团餐市场正在经历转型。90、00后在团餐消费者中的占比不断扩大、他们对餐饮的需求也就越发重要。新一代人不再满足于只有传统中餐的团餐,想吃到更多元化、有品牌的产品。
>头部企业集中度低、相对分散
从团餐市场现状来看,万亿团餐,集中度并不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阶段。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百强团餐企业团体膳食收入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10.4%,市场份额占比仅为6.7%,营收超过30亿的企业只有3%,营收百亿以上只有一家。远不及美国团餐行业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80%、日本和韩国约60%。我国团餐行业头部选手,寥寥无几。
至今尚且没有领头羊出现的团餐市场,让这些原本在自己领域做的风生水起的跨界者们,动起了念头。
>广袤的下沉市场
据数据显示,2022年的团餐百强品牌中,有35%左右的团餐企业总部在北京、上海、广东,团餐10强中,有9家总部在北上广。
团餐和社餐的头部品牌布局类似,多是以一线、超一线城市为主,占领了制高点位后,再向下延伸、布局。在一线城市竞争程度激烈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广袤的下沉市场,成为了开拓市场的首选。
由此可见,团餐市场的“诱人”,一方面体现在市场在稳步增长,这是一块预期会变大的“蛋糕”;一方面体现在它比社会餐饮有更高的稳定性,这是一块企业拿得更稳的“蛋糕”。并且,有创新性的餐饮企业,在这个市场具备优势,而相对社会餐饮来说,团餐在“创新”这块,没有那么内卷。
有人战略布局
有人黯淡离场
供应链巨头们看到机会点,资方也看到了,纷纷投注他们认为有潜力的企业。
盘点过去几年的餐饮界的融资动态,从融资数量和体量上来看,团餐放在整个餐饮行业中毫不逊色。
去年年底,团餐领域头部品牌麦金地宣布完成2亿元融资,国内最大的团餐品牌千喜鹤也计划融资2亿元人民币,2022年1-5月,团餐行业共发生43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到77亿元,可见市场火热。
团餐成为了疫情三年来,不少大佬的入局首选。
顺丰旗下的“丰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020年4月,顺丰同城宣布推出企业团餐平台“丰食”。彼时的“丰食”被顺丰给予了浓厚的拉动业绩增长的希望。顺丰曾出资500万,仅是用于丰食的引流推广活动上。
同期的餐企对于丰食的兴趣,也非比寻常。丰食小程序上线仅仅一月,入驻的餐企就超过了50家,其中不乏德克士、西贝、真功夫、云海肴、俏江南、吉野家、老娘舅、超意兴等知名连锁餐饮品牌。
然而,丰食的热闹好像只存在于刚刚成立那几天,随后便很快沉寂下去。当它再次被人们记起时,便是“顺丰出售丰食股权及债权”的新闻。(详见《亏损近2亿后,顺丰同城抛弃团餐业务?》)
2023年5月5日,顺丰同城发布公告称,将与深圳丰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订立买卖协议,拟出售旗下上海丰赞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及债权,总金额约为1.24亿元。
回过头来看,丰食的团餐业务其实一直没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顺丰同城的年报,2021-2022年间,"丰食"团餐业务除税后亏损分别达到1.45亿元、4900万元。
也就是说,丰食,这项团餐业务,让顺丰亏了将近2个亿。
再看其他跨界选手。
要知道,冷链团餐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供应链的支撑,配送环节的高费用一直是大多数团餐的“短板问题”。但这项短板恰恰是顺丰的强项,凭借着这项优势,顺丰被众多大佬看好,自信入局,却又暗淡离场。
此前,除了顺丰之外,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大企业也纷纷投身团餐市场。但上述企业并未有公开数据显示没有最新的动态消息。
这些企业和“丰食”的开篇想象,但结局是否一样,目前尚未可知。
这片近两万亿的蓝海
正在沸腾
为什么这些我们熟知的大佬们,在布局团餐业务时不能风生水起?在一个响亮的开篇后,没有了后续消息?
团餐业务有哪些困难点?
>>>渠道:获取客户、市场拓展门槛较高
团餐企业分布比较分散,但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以及劳动力充足、高校资源较丰富的省市更加集中。
因为团餐企业获取客户、市场拓展门槛较高,传统企业多数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所以团餐企业基本是跟着客户走的,团餐客户在哪里,团餐企业在哪里。
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以及劳动力充足、高校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同时具有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决定了团餐企业的集中。
还有政策变化导向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某行业人士透露:“我们看到过挺多团餐公司本来跟政府谈好了合同,已经花了大量时间与金钱进行推进,但政府导向一变,领导班子换届就会使得原来的合同作废。团餐公司自身也会蒙受巨大损失。”
>>>毛利:进一步被压缩
“近些年,我们的企业食堂项目都处于微利,不是我们努力,而且甲方对于食堂管理的模式变了”国内某专注企业团餐业态的百强团餐企业大区负责人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道。
团餐的毛利本就低于社餐,食材成本更是占了总成本的大头。而随着国内CPI指数连年上涨,食材价格、用工成本都不断飙升,对于不少团餐企业来讲,对于运营的精细化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这种压力传递给消费端时,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即不能涨价、也不能偷工减料,毛利逐渐微薄。
>>>食安:鼠头鸭脖事件让团餐食安问题,浮上水面
《2022-2023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菜品单一、营养不全面(53.5%),菜品不够新鲜(42.5%)是团餐为人诟病的主要方面。
菜品的健康、营养、安全本就是团餐行业需要突破的几个方面。近期,以“鼠头鸭脖”为代表的食安事件更是将大众对团餐食品安全的关注推至高潮。
提高菜品的品质、减少食安风险,除了需要企业采购、厨师的努力,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技术也非常重要。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困难点在最新入局的供应链企业的眼里,似乎变得不那么困难了。团餐业务的困难点正是供应链企业发力团餐的原因——这是他们有、而传统团餐没有的优势。
供应链企业本就有着在仓储物流生产设施资上的优势。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技术可帮助团餐企业优化采购模式与物流管理,从而控制采购物流成本,防范采购物流风险,提高采购物流职能效率及透明度,提升企业业务效率与经济效益。
对于食材采购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而高度的标准化、规模化也能有效降低食安问题的发生。
至于安井和盒马能在团餐市场上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