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加速,两个月三家车企卖厂,卖厂潮真的要来了?
去年“关停并转”的声音言犹在耳,今年车企卖厂开始进入高潮期。
未来3-5年80%的中国燃油车品牌将“关停并转”。即关闭、停产、合并、转型。这是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表的观点。这句话为当时的汽车企业敲响了警钟。
但是或许不需要3-5年这么长时间了。时隔仅仅一年,爱驰汽车、威马汽车、天际汽车、恒大汽车、广汽三菱等等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车企已经留下了一摊子不知如何处理的产能。而还在牌桌上的车企,主动卖厂瘦身的节奏也已经开始进入高潮。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三度降价,找不到下家
19.17亿元,这是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第三次挂牌。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当年总投资77.5亿元,规划整车年产能30万辆,发动机年产能30万台,采用了大量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率达到100%,每55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可以算得上是“优质资源”。但对于现在的北京现代来说,这无疑已经变成了一个负担。
在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发布之后,降本增效,甩掉包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于是就有了8月份甩卖北京现代重庆工厂。
前两次挂牌价格分别是36.84亿元,25.8亿元,均无人问津。第三次挂牌价格降到了19.17亿元,以当年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总投资77.5亿元算,几乎相当于是二折出售。以“血亏”来形容北京现代,一点都不夸张。
但是现在摆在北京现代面前的难题是,即便出售意愿再强烈,但购买者始终寥寥。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难卖或与当前主流车企产能过剩有关。乘联会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产能前20的汽车制造商整体利用率低于五成,而燃油车产能占比较大的车企产能利用率更低。在这种情况下,自身产能没有达到满负荷的车企,显然对收购一座年产30万辆新车的工厂没兴趣。
另一方面,亏损仍然是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常态,在消费疲软和投资趋冷的背景之下,现有的新能源车企和新入局的跨界玩家,对产能扩张也变得更加谨慎。
江淮汽车45亿卖厂,合作方蔚来接盘?
与北京现代找不到买家接盘相比,江淮汽车顺利卖厂的希望显然会大很多。
日前,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部分资产,涉及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房屋建筑物以及土地使用权及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资产。拟挂牌价为44.98亿元,增值额为2.86亿元。转让的资产按照三个资产包形式挂牌交易。
由于江淮汽车此次出售的资产涉及到江淮与蔚来合作的两座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和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即蔚来F1工厂和蔚来F2工厂。而蔚来方面对此事的回应也颇有些暧昧。因此,外界猜测蔚来很有可能收购上述江淮汽车资产,借此拿下造车资质。
不过大家的目光大都集中在蔚来的反应,却忽略了江淮汽车的难处。
江淮的财报显示,2020年净利润还有1.2亿元,2022年则为-15.82亿元,2023年1-8月虽然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元,但其拿到的政府补助就有1.58亿元。多年以来,江淮汽车都需要靠政府补助才能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F1+F2工厂已投产的产能达到84万辆,但蔚来2022年销量12.25万辆,2023年1-9月销量11万辆,产能利用率仅有17.8%。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江淮汽车作为代工方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何况目前的江淮汽车除了为蔚来代工,自家的“钇为”品牌需要投入建设,还有与华为合作的项目正在筹建,卖厂也可以很大程度减轻财务上的压力。
神龙汽车再度卖厂,东风体系内部消化
继去年初将武汉二工厂出售给东风本田后,神龙汽车武汉三工厂将由东风集团接盘。
10月19日,东风集团与神龙汽车签订《资产转让协议》,以17.14亿元购买神龙汽车位于中国武汉和襄阳的特定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构筑物。同时,东风集团还与神龙公司达成租赁安排,东风集团将目标资产出租给神龙汽车,租期10年。目标资产主要是神龙汽车在武汉的第三工厂,已被主要用于生产现有的标致和雪铁龙乘用车以及富康车型。
神龙汽车巅峰时期在国内拥有四座工厂,总体规划产能超过100万辆。但这些年由于销量乏力,连年亏损,第一工厂在2021年时停产,土地被政府收回;第二工厂则在去年卖给了东风本田。
如今第三工厂被母集团收购,并重新以租赁的方式给神龙汽车继续生产标致和雪铁龙车型。一方面,神龙汽车拿到一大笔资金可以重新投入到标致雪铁龙的营销,以及自身的新能源转型中;另一方面以租赁工厂的方式继续标致雪铁龙的生产,也某种角度上表达了对合资品牌的态度。
要不怎么说背后有个靠谱的靠山很重要,虽然神龙公司这几年的复兴战略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但东风集团还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不过,即便如此,剩下位于成都的神龙汽车第四工厂仍有36万辆的产能,以神龙汽车目前的体量,短期内仍会有大量产能闲置,后续还需要考虑应该如何利用这些产能。
写在最后:
在今年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车企们都已经加快了处理闲置产能的脚步。如果拖着沉重的包袱迈向2025年,那迎接车企的将会是更加残酷的现实。以现在的情况判断,相信明年还会有更多车企开始陆续卖厂。但是,闲置产能眼下也没那么好卖,如果背靠国有大集团能够在体系内接盘,或者合作伙伴有接收产能的刚需的,能够快速减负,轻装上阵。否则的话,就只能不断降价,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有苦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