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电商大战再次重启硝烟之际,古早的图书电商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的一则发言,引发了关注。

在2月21日举办的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她力量”分论坛上,当当执行董事兼创始人俞渝在被论坛主持人问到何时会退休时,俞渝回答,她心目中没有退休的年龄,

“我认为我的退休年龄可能会在去往火葬场的路上,我今年59岁,假如一定要用退休的概念去总结,我认为我们要好好地体会和欣赏,现在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工作好几十年。”

这些年来,当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最早的中国电商老二、老三变成了如今最边缘的可有可无的站位,俞渝李国庆这对怨偶不断地折腾,可以说是充分证明了一个歇后语——成也萧何败萧何。

此前我曾经以为,主要是由于李国庆的折腾才导致当当的沦落,但如今来看,一个巴掌拍不响。

当然,这里完全没有歧视女性企业家的意思。董明珠尚且在不断试图为公司注入年轻的血液——尽管可能从当下看收效未必如其心意。但女主掌权的当当,看起来要更危险一些。

当一家公司的老大决定“不死不休”的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意味着这家公司从决策层开始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充满了老人味,也代表着这家公司内部的年轻人,天花板将是极为明显的。

01电商

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而当当的衰落并非自今日开始。如果你去问这届00后,恐怕许多都不知道当当这家网站的存在了。

1999年,中国电商普遍被认为是电商元年。当当网同样也是在当年成立,尽管不是中国诞生最早的电商平台,但绝对能称为第一批,那些年的当当,稳稳站在了风口上。

从搭建B2C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李国庆一路进击,带领当当进入了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就大涨80%多,一时风光无两。

2004年,亚马逊提出要以1.5亿美元收购当当70%到90%的股份,并表示“1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都可以谈”。那时当当一年的销售额才1亿人民币。

但当当不肯接受控股。李国庆后来回忆道:“俞渝兴奋地在厨房里来回走,我们很纠结。后来我决定不卖,想着再做三四年以三四亿美金再卖给亚马逊。”

后来的发展进程中,每次融资,只要低于50%的控股权,夫妻俩就跳脚把人赶出门外。宁可不融资错过发展时机,也不愿意稀释股权。

这种强烈的控制和偏执还体现在了很多方面。比如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当当网起先主营图书业务,当百货、3C、服装等品类已占据电商主流时,当当仍未提起重视,抢占市场份额,俞渝战略上的收缩导致当当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增长机遇。”

2007至2008年,当当开始尝试转行,在拥有多年顾客消费习惯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并未对战略进行实质性的转变,仍以低单价的图书为主要收入来源,错失了从专业电商门户,转为综合网上商城的机会。

当当成为中国图书电商老大的那年,李国庆拉着当年还是好友的刘强东在北大西门喝酒;情到深处,还和凡客的陈年一起来了个三方之约:“你在海龙做3C,我在书店街做图书,陈年在凡客卖背心,我们一起干马云!”

如今的江湖,不光没有李国庆的位置,也没有当当的位置了。即便是刘强东也危机感重重,甚至就连马云的阿里巴巴,也被80后的黄峥所创立的拼多多超越。

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想着要“不死不休”的俞渝,不知道如何看待当下的电商格局?

02控制

其实,李国庆很早之前曾经对公开表示过:“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结束夫妻店治理。”可见他已经看到当当治理进程中决策过于私人化、集中化的弊病。

夫妻双方的势力范围尽管进行了划分和界定,但有些问题上,员工除了要考虑业绩更要考虑两个老板的关系,这给员工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更为重要的是,战略的连续失误使得当当在电商和资本市场中接连败退。

2016年9月,当当从纽约交易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的电子商务企业,市值不及上市时的四分之一。

私有化使李国庆夫妇掌握了更多的权利,这种程度的集权制,使当当外部智囊或者团队里面的战略分析难以形成。但最大的恶果是,当当进入了一个更加封闭、更加集中的时代。

而李国庆夫妇二者之间的争议,也在外敌消失之后爆发了。

在2018-2019年期间,当当尽管业绩不佳,但瓜之大、之猛烈,在商业界只有刘强东的明州事件可以相提并论。随着高管“逼宫”李国庆、抢夺公章、夫妻二人自爆家事等一系列奇葩闹剧的发生,当当也进入了大震荡时期。而这期间,恰恰是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当当网的历史上,并不乏资本对其的垂涎。只是在最需要资本的时候,李国庆夫妇执拗于股权,一次又一次选择拒绝。

当然,这二位对资本可能造成的伤痕由来已久。

早在2003年,由于李国庆夫妇对公司控制权的牢牢把控,成功化解了2003年与IDG的期权分歧,避免了王志东离开新浪、王骏涛离开 8848的创始人悲剧。

不过,与此同时,这或许也成为了他们对于股权换融资这件事情的超级谨慎的态度。也正因此,彼时就有电商人士评价称,“在那个时代,当当没落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

但从后来一系列资本运作却不断出现反复来看,与其说是对过去有心理障碍,不如说是根深蒂固的对控制权的执著。

当当网前副总裁高翔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当网走到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肯定是管理者的能力和机制问题。”

有一家自媒体曾经这样评价俞渝,“俞渝的很多决策给人一种利己主义感觉,并不是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同时,俞渝也缺乏发现‘浪潮’的眼睛,只知道安于现状,这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落后时代。

吴军在记录当代科技公司史的《浪潮之巅》中曾经这样写道——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而能否看清“浪潮”,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胸怀与格局。

许多人说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机遇有关系。但显然不止如此,

企业家能否看清时势、顺应规律,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真正钥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