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曾经说过,他到哪里建厂,就是给谁赏饭。
虽然这话听起来刺耳,但郭台铭觉得有底气,也难怪,2020年中国的出口百强中,台企占了1/3,郑州富士康更着凭借绝对优势高居榜单第一。
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郑州富士康能撬动的就业岗位远远超出这三百多亿美元的体量。
不过,最近的郑州富士康有点烦。
野村、大摩和瑞银纷纷下调了四季度iPhone14系列的出货量预期,有的说要少一千万、有的说要少两千万,平均一下差不多要少卖1800万台。
为啥要这么干呢?
就是因为苹果的“大后方”郑州富士康不断上热搜,自从今年10月以来,这里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开始还只是部分产线招不满人,紧接着用工难则开始向全厂蔓延。
等到了11月初,更夸张的事情发生了。出于对收入和安全的担心,很多年轻人开始从富士康返乡,幸运一点的还能搭个便车、运气差点的干脆徒步走上了高速公路。
不得已之下,富士康只能调高了薪资和补贴,紧接着还想出了给村里摊派招聘指标、让地方干部进场凑数这样的主意,可强扭的瓜不甜、这点人哪能填满旺季时动辄十几万的用工缺口呢?
苹果最看重的是什么?自然是代工企业的高效和稳定。郑州富士康鼎盛时期占据了iphone85%的产能,现在的份额虽有下滑,但全球一半的iphone也是河南富士康造的。
如今订单交付出了问题,B计划自然就应运而生了,苹果方面正在加快在全球分散建厂的进度,并要求供应商们也积极响应搬家的号召。
如果这个计划真正实施,最受伤的,就是河南。
眼看着两边闹分手,很多人急了。有人认为这都怪河南没有长远规划,以至于被迫跟富士康深度绑定,最终才有了如今的这个尴尬局面。
你觉得是河南人没眼光?别扯了,其实是因为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为了保住全国人民的口粮,拥有9300万人口的河南以巨大的代价坚守住了耕地面积红线,哪怕到了1998年城镇化率也只有20%、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好不容易熬到了新世纪、节衣缩食建起来了个郑东新区,结果却因“挖湖”、修大学城被央视痛批。
这还不算,2010年,有个美国媒体写了篇中国最大鬼城的稿子,用的就是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照片里面的街道上空无一人,这稿子用意不言而喻,光盖房,没有实体产业,完全没用。
河南人的脾气也挺倔——你们不是说我没产业么?那我就把产业搞起来。
有啥目标吗?
有的,当时几个城市都盯上了广东的富士康,希望促进企业内迁,对富士康,河南也不陌生,毕竟这个企业里的河南工人比例最高。
为了得到富士康的青睐,郑州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富士康集团郑州投资项目推进小组”,牵头负责的人干脆就是郑州市长,可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换来老郭的一次回眸。
不得已之下,项目组直接拖家带口跑到了深圳,拼了老命在厂子里面混脸熟;等到郭台铭赴上海考察时,时任河南省长甚至放下身段跟到了上海,热切地向老郭推荐起了自己治下的一亩三分地。
事都做到这份上了,总要给人家一点面子。
于是在2010年6月20日,郭台铭在郑州南郊的新郑机场现了身。与姗姗来迟的老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早就顶着烈日来到机场等待的河南省省长。
可即便面对着如此高规格的接待,郭台铭仍然保持着最大程度的“淡漠”,在跟陪同官员谈笑风生的同时,还没忘记逗笑他刚满一岁的小女儿。
一边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边是风轻云淡举重若轻,孰强孰弱自然是一目了然。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郭台铭对河南还是很满意的。
当时,富士康正被十四连跳搞得焦头烂额。没办法,苹果要产量、富士康要效率,这一切压力都通过课长、组长、线长、全技员、储备干部层层向下传导,最终编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
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富士康只能严防死守,最夸张的时候,厂里的保安数量都快赶上员工了,部分宿舍外面也安上了铁网,乍一看跟鸟笼子差不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郭台铭才开始关注一直在积极表现的河南和郑州。
当然了,郑州的办事效率也很给力。两边刚签完协议、施工队伍就立刻动工,通过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以及一条专为建材、设备开通的特快铁路,一个月内便搞定了富士康的第一期厂房。
除了土地、税收和政策,河南更是用“极端手段”给富士康开了眼。
现在很多人对河南向村镇摊派招聘任务颇有微词,其实他们早就这么干了。每到苹果新品推出的关键时刻,地方就会利用下至村镇的强大动员能力,将充裕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塞进富士康的厂房。
有的地方不仅会自掏腰包给工人补贴,还会给村干部们施加压力。不得已之下,部分留守的中年劳力都被动员去了厂子,甚至要花钱雇人侍弄自家的田地。
但在更大的目标面前,这些“小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也正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配合下,郑州富士康的发展相当迅速:2010年6月底,河南与富士康签署协议;2010年8月,首条产线正式投产;等到了2011年底,郑州富士康入住员工已达13万人大关。
而这也不是河南的巅峰,最夸张的时候,有35万人同时工作在郑州富士康的产线上。如果再算上周边地区、上下游的就业岗位,至少有一百万人在围着郭台铭忙忙碌碌。
正是因为这种“保姆式”的服务态度,老郭的口味被养得越来越叼。
你想啊,去视察有封疆大吏提前候机、去祈福有地方大员全程陪同;在酒店吃不饱,甚至能劳动一省之长亲自带着馄饨面去送饭,一般人早都飘到九霄云外上了。
所以从他的视角来看,“给他们赏饭”还真是一句心里话。
不过富士康给河南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
2009年河南出口额为73.46亿美元;而在富士康落地后的2012年,这个数字迅速飙升至517.5亿美元,也正是自这一年起,河南外贸出口总量连续10年位居中部地区之首。
除了最直观的收入外,富士康对当地的产业聚集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自富士康入驻以来,郑州航空港相继迎来了创维、中兴、OPPO等一系列手机厂商的入驻,手机产业园已然成形,目前全球每8台手机中,就有一台出自郑州航空港。
有了产业,自然就会有人。所以从2011年开始,人口大省河南逆转了从2000年起便止不住的人口净流出趋势——没有人、哪有钱?没有钱,那卖地收入和房价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就算只为了这个,河南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富士康留住,这才有了被外界诟病的摊派招聘指标、派基层干部带头进场种种乱象。
但即便是这样,有些趋势也没办法逆转了。
一方面,在整条产业链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苹果已经做出了选择。毕竟现在苹果的产能深度绑定河南,这相当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另一方面,年轻人们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期待进厂了。他们对劳动环境有更高的合理要求、对薪酬及补贴有更实际的期待,这在无形之中又挤压了厂方的利润空间、推动代工企业向东南亚进军。
更让人担心的是,就在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转移的同时,中高端制造业也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加速向北美回流,连台积电都上赶着打包送了一飞机高端人才过去,可见形势有点不太乐观。
你得承认,基于人口红利的血汗工厂模式,并不能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