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有着多年江湖地位的空调大哥格力电器,一边是2019年才在中国市场拉起队伍开干的飞利浦空调,二者间的过招吸引外界目光。

近日有消息称,格力电器要求经销商在格力空调和飞利浦空调之间“二选一”,不能既做格力空调,又做飞利浦空调。但截至7月28日发稿,格力电器和飞利浦空调方面都未对《华夏时报》记者的相关问题给予回应。沉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两家公司各自的态度。

无论是前台操盘手还是背后投资方,飞利浦空调看起来都与格力电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抛却两家公司的“恩怨情仇”不谈,在这个炎热夏季,二三梯队小弟们掀起的浪花,对空调巨头们又有着多少杀伤力?

熟悉的对手

以飞利浦空调的资历和规模来看,本不应该被格力电器“单拎出来”向经销商们强调。

规模上二者不在一个数量级。公开资料显示,此前飞利浦空调定下了2022年在中国市场完成30亿元的销售目标。作为对比,空调业务去年为格力电器贡献了1317亿元的收入。

产能上,有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其了解,飞利浦空调目前还没有生产能力,由海信、长虹等空调厂来代工贴牌。去年10月,飞利浦空调在安徽滁州举行了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家电项目的签约仪式。其中一期家用空调项目总投资3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能为500万套空调。但截至发稿,飞利浦空调相关人士并未回应记者关于滁州基地以及生产环节等相关问题。

但两家并不势均力敌的空调企业,却格外熟悉。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随着家电业务日益萎缩,曾在全球家电市场“拥有名号”的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开启了轻资产的品牌授权模式。其小家电业务在去年被格力电器大股东高瓴以约340亿元的价格获得。但其中并不包括空调业务。

拿到飞利浦空调业务中国市场授权的南京智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后简称“南京智浦”)并不为外界熟知。据记者了解,后者在2019年成立,原本由安徽美博智能电器集团有限公司100%持有,飞利浦空调当时也由美博空调来贴牌代工,并主打性价比。

但近两年,南京智浦一直有新股东进入。2021年,上海飞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南京智浦,与安徽美博分别持有公司股份的49%和51%。而截至目前,南京智浦1亿元注册资本未变,但股东已经变成四位:除了安徽美博和上海飞荔(持股比例均未公开),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董事长黄辉和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裁胡文丰,各持有南京智浦10%和15%的股份。

这两位飞利浦空调现在的操盘手,都曾在格力电器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技术派”黄辉曾是被认为要从董事长董明珠手中接班的格力电器“二号”人物,而胡文丰则曾担任格力电器总裁助理,并分管国内市场销售。而他们只是诸多跳槽到飞利浦空调的前格力电器员工中,最为外界熟知的两位。

隐身在飞利浦空调幕后的投资人看起来也与格力电器不无关系。此前有消息称,安徽美博已将飞利浦空调在中国市场的相关运营业务,转让给上海飞荔,而格力电器的河北大代理商徐自发则被认为与上海飞荔相关,是飞利浦空调的投资人。

出手背后

曾经倚重的左膀右臂、曾经紧密捆绑的代理商,这个在格力之外形成的新组合,应该不会让十分在意员工忠诚度的董明珠开心。

此前格力电器推出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曾被报道出认缴比例并不算高。原因之一是,该计划制定的员工行权条件被认为过于苛刻:尽管设定的锁定期为两年,但实际原则上员工要持有至退休才能行使权利。如果中途离职,股票会被完全收回并注销。

在格力希望拿股票绑牢员工背后,一直被称作是“空调界的黄埔军校”的格力为国内空调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董明珠此前曾多次气愤指责对手天天到格力挖人,被挖走的人都改名换姓。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张剑锋认为,董明珠对员工被挖走生气没有用,“员工需要生存。”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除了家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人员优胜劣汰,一些新的品牌也希望能够从成熟企业高薪挖人,快速建立团队,压缩时间成本。但他认为这种模式下家电企业也存在巨大风险,“无论技术团队还是营销团队,很容易就被连窝端。”

不止是员工流动,格力电器原来最倚重的线下代理商也在与其逐渐解绑。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6月24日格力第二大股东京海互联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格力电器1.1亿股,套现约35亿元。减持完成后,京海互联持有格力电器股份比例下降为6.47%。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京海互联由多家格力电器代理商组成,徐自发在其中担任董事。

业务上的“解绑”发生得更早。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格力电器依靠线下代理商帮自己消化出货,但疫情加速了其渠道重心向线上转移,传统渠道利益受到冲击后自然想要求变。5月31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1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也曾表示,以前格力每年有约200-300亿元的空调压在渠道里,有待时间消化。渠道变革后,经销商有多少货、卖多少货,这使格力更有竞争力。

如果说上述都是让格力电器出手的内因,一个重要的外在原因,则在于今年上半年的惨淡局势。

产业在线分析师方雪晴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产销端来看,今年上半年中1-5月上游空调厂家都在坚持,产销数据的降幅不超过5%。但因为5、6月的零售端表现非常不好,内外承压,导致进入6月空调行业产销量均下滑较大,“特别是行业前几大巨头,渠道库存都比较高。”她同时对记者表示,虽然7月份零售端环比向好,但预估整个Q3并不乐观,“旺季只有眼下的几周,真的消费需求并没上来,三季度肯定会有下降。”

而在一片惨淡中,国内空调市场近年来虽然格力、美的双龙头格局稳固,但格力除了要直面美的的赶超,也要忙于应付奥克斯、TCL、创维等二三梯队空调厂商对其的围猎,还要面对不时出现的新挑战者。上述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全球空调的生产基地在国内,“只要有资金、有品牌,生产完全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