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从不缺追风口的人,代工巨头富士康也是其中之一。

继去年年底一齐发布三款车型后,富士康的第四款车据悉 Model B 将于今年 10 月 18 日正式亮相。

与其他 " 白手起家 " 的新势力车企相比,拥有多年工业代工经验的富士康造车底气更足,然而 Model B 的官图发布后,依旧引起了不少质疑。

首先,在起名方式上,Model B 延续了去年 Model C、Model E 和 Model T 三款车的风格,被指坚持不懈地 " 碰瓷 " 特斯拉,更像是在吸引流量、增加热度。

另外,Model B 的外观也被指抄袭大众,其侧面造型采用两厢轿车设计,整体风格与大众 ID.3 极其相似,且 C 柱部分同样和大众 ID.3 一样应用了矩形的黑色饰板进行装饰。

虽然质疑声不少,但所谓黑红也是红,质疑带来的热度和存在感或许正是富士康所需要的。

作为消费电子行业的代工巨头,富士康过了很多年的好日子,靠着苹果等大客户的订单不断扩大规模,2021 年的总营收达到 1.35 万亿元,持续跻身《财富》世界 500 强。

但以立讯精密为代表的后起之秀正在不断侵蚀代工市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进入红海的竞争格局,富士康需要找到下一个能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行业,底层逻辑与消费电子有一定共性、且正处于吸金风口之上的新能源车便再适合不过。

早在 2005 年,富士康就已经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彼时斥资 3.7 亿收购了台湾安泰电业 100% 的股份,该企业为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此后又将触手伸向中控、仪表盘显示器等零部件领域。

到了 2013 年,富士康已经在为特斯拉、宝马、奔驰等车企提供电子产品,却依旧局限在零碎的汽车零部件代工,并未涉及到整车制造方面。

2015 年,蔚小理等一众造车新势力接连诞生,富士康也开始正式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与腾讯、和谐汽车成立了和谐富腾(拜腾汽车的前身),但在两年后便匆匆退出。

或许是考虑到自身的代工经验更丰富、整车厂商之间将过度内卷或是直接造车太烧钱,富士康 2019 年将电动车定为三大规划目标之一时,便选择先从熟悉的代工领域切入。

在 2020 年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 "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 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 Android。"

同一年,富士康对外发布了一个名为 "MIH EV" 的开放平台,包括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可以允许车企 DIY 车型的底盘设计、自行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最终能帮助车企更快交付量产车型。

然而 MIH 平台发布一年后,富士康手里的代工订单还寥寥无几。大部分新势力车企更偏向自建工厂或是选择传统车企代工,即便是长期大客户苹果,布局造车项目时也忽略了富士康,转而选择更有相关制造经验的现代起亚汽车,还与日产汽车、丰田汽车以及麦格纳传出 " 绯闻 "

别家依靠不了,富士康终究还是自己下场了。

2020 年,富士康与裕隆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其中富士康持股 51%

第二年的 10 月 18 日,二者合力打造的纯电动品牌 Foxtron 亮相,同时带来了中型 SUV Model C、中大型轿车 Model E 以及电动大巴 Model T 三款新车。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也是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的生日,且郭台铭是以驾驶 Model E 的方式亮相,足可见其对造车项目的重视程度。

如今,Model T 已经于今年 3 月交付给高雄客运并投入运营,Model C 预计 10 月开启预定,明年交车。两年发布五款车,富士康的产品布局速度快于很多造车新势力。

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既可以增加一条营收增长曲线,也可以对外展现自己造车的实力,为手里的 MIH 开放平台打广告。

因此就算被指抄袭大众、碰瓷特斯拉,富士康的新车也起到了增加热度和存在感的作用。

毕竟比起拿产品与特斯拉、蔚小理们硬碰硬,富士康似乎还是更想先做车企的合作方,守住老本行,做到 " 先赚钱再造车 "。

目前,富士康与电动汽车初创公司 INDIEV 达成协议,为其生产首款量产原型车,另外,还与美国电动卡车公司 Lordstown Motors 和电动拖拉机制造公司 Monarch Tractor 达成了代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