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招股书7个月之后,有“火锅界蜜雪冰城”之称的锅圈食汇于北京时间11月2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每股发售价5.98港元。
开盘后,锅圈股价一度走高,截至收盘,股价回落至发行价5.98港元/股,公司总市值约为16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3亿元)。
根据港交所公告,锅圈汇聚了恒顺醋业、欣鑫、锦鼎资本、COFCO Capital Fund等基石投资者,此外,天图基金、三全食品、茅台基金、招银国际等也位列锅圈的机构股东名单。
按发售价计算,锅圈拟通过全球发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3.57亿港元,约40%用于通过提高产能及效率以增强供应链能力;约40%将用于开设及经营锅圈自营店,计划于2024年及2025年每年开设约20-25间自营门店;约10%将用于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升级和购买相关设备;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
公开资料显示,锅圈成立于2017年,是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提供即食、即热、即煮和即配食材,于今年4月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正式开启了上市进程。
从产品来看,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合共710个SKU。
根据招股书,火锅产品(肉类、丸类、火锅底料等)是锅圈的收入支柱,2020~2022年及2023年前四个月,火锅产品收入依次占总收入的81.9%、79.7%、75.8%、74.8%,同期烧烤产品收入占总收入5.8%、7.6%、10.1%、12.3%,从中可以看出,锅圈正在逐步降低对火锅产品的依赖。
业绩方面,今年前4个月,锅圈实现收入20.78亿元,同比下滑3.8%,录得净利润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0-2022年,受益于在家吃饭产品及相关产品销售的明显增长,锅圈总收益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和71.7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3.5%和81.2%。
因人力增长及对加盟商进行的推广活动中投入资源,2020年和2021年,锅圈均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0.43亿元和4.61亿元。2022年,由于广告和推广开支下降,锅圈实现盈利,但暂未摊平前两年的亏损。
从门店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已构建起由10025家门店形成的零售终端网络。
出身于河南的锅圈总是免不了被消费者与另一家河南知名万店品牌蜜雪冰城做对比。但凭借物美价廉成功出圈的蜜雪冰城实现万店规模也用了了11年之久,锅圈仅用了6年就走完了这条路,因此也被称为“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如此迅疾的开店速度,靠的当然是加盟。在锅圈的万店规模中,直营店仅有6家,占比高达99.9%。可见,锅圈极度依赖于加盟商。
锅圈的主要收入并不来自加盟费,而是向加盟商销售相关产品。2020年-2022年,锅圈来自加盟商的“在家吃饭”产品销售额从29.1亿元一路增长到64.77亿元,增幅高达122.6%。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始终高达9成。
高度依赖加盟商的经营模式,风险性也较高。
近些年,在疯狂吸纳加盟商的同时,锅圈的闭店率也在上升。来自锅圈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三年间共关闭加盟店501家。今年前4个月,关闭加盟店132家。与此同时,锅圈加盟店的扩张速度也在放缓,今年前4个月新开门店仅有754家,而此前三年年均开店数量约为2759家。
加盟店数量越多,意味着与越要具备与之匹配的管理能力。在聆讯资料的风险因素一栏,锅圈也提到,其主要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产品,有关业绩反映了公司加盟商的营销能力及管理技能,若大量加盟店表现欠佳,将对公司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锅圈共有218条相关投诉,其中不乏销售食物变质、过期、吃出异物等食安问题。
或许正是意识到加盟店占比过多带来的潜在风险,锅圈提到,此次上市发行股票所得款项中,将拿出40%用于开设及经营锅圈自营店,并计划于2024年及2025年每年开设约20-25间自营门店。
登陆港股后,锅圈如何为资本市场带来持续回报是接下来的关键。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上市更加利于锅圈食汇进行资源整合,增强其品牌效应,但恐怕会在规范性和持续增长方面遇到更多挑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上市之后,锅圈食汇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品牌知名度和资本实力也会有所提升,从而吸纳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和消费者。但品牌同样需要应对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需求变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提升性价比和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加盟店的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支持,以确保加盟店的经营质量和品牌形象。就盈利模式来看,锅圈食汇的直营店数量相对较少,对公司的收入贡献也较小,需要不断吸引新的加盟商加入,并保持对加盟店的良好管理和支持,以确保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