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天涯、忧心微博,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对中国互联网舆论环境回归理性的寄望。
4月1日,天涯社区通过微博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请大家耐心等待”。
这条愚人节消息,竟成了天涯社区最后的互联网痕迹。
01 天涯之殇
全网哀悼“咫尺天涯”,感慨BBS时代的消逝。创立于1999年的天涯社区,曾经辉煌得耀眼。
彼时的中文互联网尚处在蓄势阶段,作为中文互联网世界最大的网络社区,天涯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的“草根用户”,但传统舆论体系里把持话语解释权的知识精英,如学者、媒体人、中高阶层知识分子恰恰是中文互联网里最早一批“冲浪者”里的主力,即便草根阶层磅礴而出之势已呼之欲出,但他们依然引领着中文网络世界舆论的走向。
天涯人都知道,社区藏龙卧虎,“高手在民间”。巅峰时代的天涯社区同时兼具传统媒体时代的公信力,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力。优质内容和流量的高度契合,是互联网“远古时代”的奇迹,至今无人成功复制。
只不过,这一奇迹是脆弱而又短暂的。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全民上网时代已经呼啸而至。
02 微博:从“去中心化”崛起
到“再中心化”的修正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开启了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媒体时代。“140字”的快节奏设置取代BBS时代平地起高楼的长篇累牍。
大众对传播速度和互动频率的需求压过了对内容深度和逻辑严密的需求。快速阅读、快速表达,成了那个狂飙时代的媒体新属性。知识精英在舆论场的话语权威被进一步地削弱,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制造者,可以是“自媒体”。
自媒体的崛起,冲击了传统媒体时代高度中心化的传统生态。“去中心化”一度成了社交媒体平台的标签,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范围的互联联网现象,“传统媒体已死”的口号响彻云霄。只不过,没有专业性、权威性的信源,最终导致信息混乱、谣诼漫天——“世界终究不是平的”,网络世界也不是。
反者道之动。2008年12月《纽约时报》出现周转问题,将总部大楼抵押贷款,命悬一线。靠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紧急借款2.5亿美元,才从濒死边缘抢救回来。
出人意料的是,《纽约时报》在2011年付费墙上线后,生机重现。2021年,《纽约时报》的广告收入中,数字广告占比达到62%。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纽时的线上订阅收入甚至超过了全部的广告收入。
美国网民没有抛弃《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这些老牌头部媒体拥抱互联网后,不仅没有被社交媒体的浪潮淹没,反而成为了各大平台的权威信源,影响大幅扩张,重回了媒体信息的中心位置。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反应更快。微博早早上线了长微博,为内容深度打开了空间,引入了媒体蓝V认证,主动寻求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互联网媒体发展完成了一个轮回。
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去中心化”是早期快速发展阶段的短期现象,并不是长期趋势。社交媒体平台缺乏权威信源、深度解析的短板,靠自身的技术力是难以克服的,这就给传统媒体上线发展留下了空间。
03 头部媒体的融合转型
近年来,我们的传统头部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度大幅提高。据统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账号在互联网平台总粉丝数27.4亿,如央视新闻在微博、抖音上的粉丝均超过1亿。
头部媒体帮助社交媒体平台增强了内容创作能力,提供了权威信息,对社交媒体生态的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适应互联网舆论环境,对“王者归来”的头部媒体是一次考验。
平台把舞台搭好了,聚光灯亮起来了,可是媒体主角迟迟不登场,难免令观众失望。这就是头部媒体的互联网表现最受诟病的槽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各路自媒体已经吵作一团,头部媒体却失声了。
权威性不可能在沉默中建立,最需要权威报道和解读时缺席,是把舆论制高点拱手让出。尤其是热点敏感事件中,权威媒体不出场,负责任的自媒体不敢碰,就成了劣质自媒体收割流量韭菜的乐园。
所以说,治理互联网舆论环境,单靠清除杂草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不能留白抛荒。主流就要有主流的担当,权威就要有权威的责任,头部媒体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及时报道、及时输出观点,才能让舆论场风清气正、乾坤朗朗。
当然,直面不按套路出牌的网友,我们的头部媒体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没有谁有免于质疑和批评的特权。这意味着头部媒体既要及时跟踪热点、发布信息、输出观点,又要在更开放的舆论空间中直面质疑与批评,并给予恰当的回应。中国的专业媒体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舆论的健康指数。
总之,送别天涯、忧心微博,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对中国互联网舆论环境回归理性的寄望。
时代在改变,技术在发展,人类对事实与真相的追求并未因此改变。传统媒体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平台技术力加持,释放真正的“正能量”,用真相之光驱逐谣诼的阴影,应该是媒体专业人士、平台经营机构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