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行业最低谷时上市,是郁亮和万科的选择,也是他们给市场的“馈赠”。

面对“折”价而来的万物云,市场丝毫没有买账,“回馈”给郁亮和万科的是万物云的破发。面对市场的答案,似乎郁亮并没有特别在意。

上市仪式之后,面对尴尬的股价,郁亮坦然地说道,“我们并不在意上市时估值的高低,更在意的是未来的长期表现。”

的确,在地产、物业板块的寒冬里,能上市总比不上市要幸运很多,因为能上市就意味着,融资渠道没有被堵死,公司还可以从市场上迎来活水,助力公司安全的度过低谷期,并且还有可能逆势扩张,保持相对的优势。

相比于万物云的“幸运”,万达商管就略显“不幸”了。在漫长的等待中,王健林始终没能等来想要的答案。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如果10月22日万达商管仍不能通过港交所的聆讯,那么万达商管IPO将面临第二次失效。

快速的上市,是万达和王健林的诉求。

2021年10月,珠海万达启动了上市计划,那是万达商管自退市之后,准备最全、也是最充分的一次准备。

按照当时的招股书显示,万达上市前的股东结构当中,大连万达商业持股比例为69.99%、珠海万赢则持股8.83%、银川万达则持股0.01%。

综合计算,王健林家族合计持股高达78.83%。

更为重要的是,在万达商管的 Pre-IPO 轮,其融资就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约合427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腾讯、蚂蚁金服、中信资本以及碧桂园等。

但是,万达商管的IPO推进并不十分顺利,首次递表之后,上市计划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在漫长的搁置中,过期了。

第一次失效的当日,万达商管重新交表。但是从4月至今,万达商管IPO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市场猜测,万达商管之所以IPO进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监管加强了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审核;

第二,行业的冬天,拖累了万达商管,使其估值不达预期。

相比万物云IPO于万科,万达商管的IPO则对于王健林来说要重要很多,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了相关的对赌协议,还是万达商管主要的窗口。

根据相关约定,如果2023年10月31日前万达商管不能顺利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万达给予现金补偿。虽然疫情这几年,万达商管的情况要比大多数地产商要好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万达商管的现金流就绝对安全。

8月31日,万达商管发布了2022年中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万达商管集团营收为244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7亿元;总资产为5921亿元,与往年同期数据基本持平。

报告期内,万达商管集团母公司净利润达29亿元,同比大涨73%。良好的财务数据,是万达商管的底气,同时也是IPO的一道保障。财报还显示,2022年上半年,万达商管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57.3亿元,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82.5亿元,这意味着万达商管上半年偿债净流出超25亿元。

负债方面,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万达商管的负债率为50.8%,有息负债为1389亿元。对于王健林而言,宁愿被低估上市也要比继续等待有意义很多。

实际上,曾因估值的问题,退出港股没能解决的问题,今天依旧没有解决。值得注意的是,从时间窗口来看,本次万达商管IPO并非最佳时期,这点从万物云上市就能清晰的感觉到市场的“寒意”。

尽管万达商管本次IPO旨主打轻资产物业服务概念,并且他们也向外统一了口径称万达商管是纯商管物企,但本质的市盈率(估值)问题依旧是万达商管绕不开的结。

从结果来看,自万达商管2016年退市之后,直至今日还没能再次上市,这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和品牌价值。

为了提升估值,尽量利益最大化。从去年到今年,王健林也开始扮起了“白衣骑士”。从驰援胡葆森到最近一口气吃下五座奥克斯广场,实际上,这些行为的背后,也是在向外界透露一个消息——王健林和万达并不缺钱。

如今,距离10月22日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面对复杂的形势,王健林的IPO计划迫在眉睫,对于王健林而言,这是一次终极的大“考”。如果能考得过,尽管在估值方面万达商管可能比较吃亏,但是其融资渠道会就此顺利打开,对于万达商管而言,这是其度过行业“冬天”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前进或者后退,此次IPO都是一个关键。

可以预见的是,假如本次IPO能够顺利通过,那么王健林有可能会重新成为全球地产首富,而王思聪也就可以安心的成为一个甩手掌柜。因此,留给王健林的时间并不会太多,如果不能顺利上市,那么此前的“白衣骑士”形象也有可能会因为缺钱而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