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大局已定。
1
马云,全球逍遥
马云应该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10月24日。
那一天,他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开炮,当着一众金融高层的面,直言“银行当铺思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将中国银行业嘲讽了一番。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监管部门约谈,蚂蚁IPO暂停,反垄断呼啸而至。也就是从那之后,爱说话的马云逐渐噤声,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外。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寻找马云的踪迹,就连大洋彼岸的马斯克都在问“马云去哪了”。
实际上,尽管马云已经退出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偶尔蹦出的新闻,也总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和遐想。
例如2021年5月,马云现身杭州阿里总部,参加阿里巴巴的“阿里日”,人们发现马云瘦了不少。
再如2021年10月,马云出现在荷兰,造访了当地多家农业技术研究机构,俨然成了一个“老农”。
还有2022年6月,媒体曝出马云在西班牙打高尔夫的照片,一身休闲。
引起轰动的是2022年12月,有媒体报道马云现居于日本箱根一幢别墅中。别墅位于日本最知名的温泉胜地,环境优美,可以远眺富士山,据说马云还经常点寿司外卖。
《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过,2023年1月,马云还在香港过春节,并与泰国正大集团高层会面。在此之前,马云还抽空去泰国曼谷看了泰拳比赛。
更近的一次是2023年2月,有网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酒店里偶遇马云,照片里的马云穿着布鞋,喝着可乐在玩手机。
澳大利亚之行,马云还见了43年前在杭州西湖认识的老朋友莫利。这段跨国友谊,还一度被传颂。
顺着时间线一路看下来,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后,马云确实低调了很多。为数不多的几次公开露面,要么是阿里内部活动,要么是考察农业,要么是游山玩水和拜访老友……
马老师,已然过起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2
蚂蚁,利润暴跌80%
就在马云全球潇洒之际,蚂蚁集团传来了异动。
几天前,阿里巴巴发布了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的业绩,与此同时,业绩中也披露了来自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
根据环球老虎财经的梳理,按权益法核算,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来自蚂蚁集团的收益为10.5亿元。资料显示,阿里是蚂蚁集团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按这个比例来计算,蚂蚁集团三季度的净利润约为30.5亿元,而前一年同期为176亿元——
同比下滑超过80%。
算下来,蚂蚁一个季度少赚了145.5亿元。这笔钱啥概念?我们可以做个对比,这些钱可以买到——
29架波音737飞机 / 291套深圳湾一号豪宅 / 2075辆劳斯莱斯库里南。
好家伙,蚂蚁干啥了,能少赚这么多?此中原因,阿里在财报中是这样解释的——
由于资本市场状况变化而导致的若干境外股权投资估值下降。
啥意思呢?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投资收益缩水了。
蚂蚁一向喜欢投资。蚂蚁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年末和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上市证券投资账面价值分别为52.36亿元、508.21亿元、578.63亿元以及576.38亿元,占蚂蚁集团合并总资产的3.92%、21.43%、21.31%以及18.25%。
但投资的收益从来就是不稳定的。根据新经济IPO的梳理,蚂蚁集团投资的多家海外公司都出现了股价的大幅波动——
韩国移动支付平台Kakao Pay,较上市之初下跌超过50%;
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平台Paytm的母公司One97,跌幅达60%;
印度生活服务平台Zomato,上市后股价下跌58%;
印尼电商平台Bukalapak,上市至今下跌近75%……
还真是,马云全球潇洒,蚂蚁到处亏钱。
3
蚂蚁结局已定
不过对马云来说,蚂蚁可能已经不再重要。
2023年1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直言,金融管理部门指导督促的14家大型平台企业整改已基本完成。14家企业里,蚂蚁正是主角之一。
在此之前,根据蚂蚁集团发布的《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表决权,已经从53%降到了6%左右。而且调整之后,蚂蚁集团所有的重大决策,只能由现在的10位自然人高管按股权比例商量着来。
换句话说,在法律意义上,马云已经不再控制这家公司。
至此,可以说,蚂蚁的结局,基本尘埃落定。
往回看,早在2021年底,蚂蚁消金的增持方案就已经流出。彼时,多家公司曾公告,蚂蚁集团、中国信达、鱼跃医疗、舜宇光学、博冠科技、重庆渝富资本订立股权认购协议,拟以220亿元增资蚂蚁消费金融。
后来中国信达退出,新方案里,杭金数科成为蚂蚁消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0%,重庆农信投资也闪现其中。简单穿透一下就知道,杭州金投数字科技背后是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庆农信的实控人则是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国资的加入意味着,蚂蚁不再只是马云的蚂蚁。
值得一提的是,整改风波之后,蚂蚁的投资版图,已经明显缩水。拿2021年来说,蚂蚁集团参与的投资事件只有20起,总投资金额182.27亿元,不足2018年的三分之一。
更直接的影响是估值的下降。2020年左右,蚂蚁集团上市前夕,这家公司的估值一度超过2000亿美元,而时至今日,富达投资已将公司估值下调至700亿美元,缩水65%。
昔日的“全球最大独角兽”,已经黯然失色。
4
尾声
在整改之前,人们对蚂蚁的主业一度十分好奇。
从业务布局上看,蚂蚁手握大量的金融牌照,支付、网络小贷、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金融资产交易都囊括其中,金融属性明显。但在招股书中,人们却惊讶地发现,中国乃至全世界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竟然是——
放贷。
资料显示,2020上半年,在蚂蚁的业务中,微贷科技平台营收占比高达39%,华泰测算蚂蚁集团超7成利润来自微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花呗、借呗等业务,瞄准年轻人放贷。
更夸张的是蚂蚁的商业模式。根据经济专家黄奇帆的说法,2017年,借呗、花呗的经营主体公司,账上只有38亿元现金。
但通过资产证券化(ABS)手段的循环加码,只有38亿本金的蚂蚁金服,2018 年硬是通过花呗、借呗放出去将近4000亿的贷款,杠杆率超过了100倍!
而无论是借呗、还是花呗,都是有限责任公司。38个亿,搞到4000亿——我们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假如4000亿贷款都收不回来,蚂蚁金服只亏30个亿,剩下的全部是银行和投资者兜底。
换句话说,蚂蚁攫取了利润,却把风险转嫁给银行和整个社会。
如今,随着整改的推进,蚂蚁体系的漏洞基本被堵住了。曾经的蚂蚁集团,一度成长为撼天动地的大象,但这两年它应该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正如瑞·达利欧说的那样——
在历史面前,我们都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