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院恢复营业,各大好片轮番上映,隐秘的狂欢夜随之到来。不过比起前几年的票房实况,近两年的票房似乎更能反映出观众们的取向。

前期声势浩荡的《花木兰》截至九月底也不过3亿票房,难填传闻中的10亿大窟窿。如今的观众们似乎也很少有“我就要去影院看看到底有多烂”的心态了,大家都更愿意把钱花在值得看的影片上,这样的情况无疑给资本市场好好上了一课,比较4千万赚17亿的烂片时代,真的该退场了。

烂片也能拿高票房,其实是从13年左右才开始兴起的,曾经一部集结刘德华、林志玲、佟大为等多位大牌演员的《天机·富川山居图》,第一天拿下了四千六百万的票房,两天破亿,三亿收官。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不过3分而已,如果6分是及格线的话,那么这部影片恐怕连被讨论“是好片还是烂片”的资格都没有。随便点开一篇影评都是“劝退”,可这部影片在当年的票房纪录却能跻身13年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

这件事也让不少影视行业从业者明白一个道理,有的时候影片的收益与电影的好坏可能并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之13年前后“流量时代”的开启,不少制片人开始寻摸上“流量至上”主义,不管剧本好坏,先塞一堆有流量、长得好的艺人进来,不管对方是否科班出身,演就完事儿了。

不过要说将该模式运用得最完美的还得当属郭敬明,《小时代》系列着实让观众长了见识。同年6月份,《小时代1》浩浩荡荡上映与观众们见面,当时媒体称这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赞美的一方基本都是《小时代》原著粉丝或者演员、导演的粉丝。

郭敬明最聪明的一点就是“砸艺人”,他全片的演员都启用了“高颜值”这一特点,再加上当年流量正盛的杨幂、柯震东、郭采洁等人,就算非受众群体不愿买单,他也能靠着这波粉丝赚回本钱。

更何况这部影片采用了前者同样的“烂片营销”,郭敬明在前两部的时候,并未怎么正面回应过自己片烂这一件事。任由观众骂,更引起了一波观众的好奇,“我到要去看看这片究竟有多烂”?反向带动票房市场,真的让人佩服。

直到《爵迹》上映后,郭敬明发现观众并不吃这一招了,票房低糜到惹得郭敬明发微博质问,难道是大家对他的刻板印象,才影响了观众对影片的观感吗?但是说实话,如今看来就是赚得太少,不然小时代4部拿下17亿的时候为何没见他抱怨呢。

不过采用同样模式的张嘉佳,却翻了个大车。16年张嘉佳将自己同名故事《摆渡人》改编成了电影,这部剧由他亲自执导,王家卫坐镇编剧,集结了梁朝伟、金城武、陈奕迅、杨颖、杜鹃、熊黛林、大鹏、贾玲、李宇春、鹿晗等一众艺人,这阵容被观众调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王家卫自己的电影要上映了呢。

只可惜这电影最后被拍成了“妖魔鬼怪、金曲串烧、东北乱炖”,网上恶评如潮,可一众艺人们却纷纷下场发微博表示自己“喜欢”这部电影。

这样的做派头一次引来了大面积观众的反感。

而最近两年这样的“烂片营销”也开始逐渐失效了,观众们对于流量扎堆的影片有了警惕,也多一份观望,想在观众手中赚到钱,必须得靠质量了。这也是为何《花木兰》会在今年翻车的原因,只能说希望迪士尼和其他的幕后资本都能长个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