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发布的华为云分布式QingTian架构

有点意外,华为不再主动提及手机。

9月25日下午,华为发布会现场,华为Mate60系列以及MateX5两大旗舰手机“隐身“。

甚至,就连Mate 60 Pro+,以及尚未露面的Mate 60 RS,关于手机相关芯片等都没有被提及。

在华为有意“弱化”手机的同时,却在算力业务上频频落子。

在8月下旬的一次座谈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

随后在9月份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也再度重申算力的重要性,“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她还表示,华为将发挥综合优势,致力突破算力瓶颈。

算力被华为抬升到如此高的位置,意味着除了手机业务上的苹果,华为又为自己增添了一位世界级的科技巨头作为竞争对手——英伟达。

整体来说,华为AI芯片在性能和软件生态上还是弱于英伟达,但它在有自主可控需求的国内客户前却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而国内应用端的井喷给华为提供了承接剩余产能的机会。

强调算力

2023年9月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举办。

孟晚舟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她就华为在AI领域的定位以及在大模型领域的战略进行了分享,并表示华为将推行“全面智能化战略”:

首先,让所有对象可联接,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不仅使数据上得来,也让意图下得去;

其次,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

此外,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让数据的潜力在计算中不断地释放与叠加。

孟晚舟认为,参数超过千亿甚至万亿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型,正在加速进入千行万业,AI发展也正在跨越拐点,

“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

她表示,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而现在一个大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

同时,孟晚舟在会议上重点强调算力对于AI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驱动力。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决定着AI迭代与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

此外,孟晚舟表示,华为将发挥自己在计算、存储、网络、能源等领域的综合优势,改变传统的服务器堆叠模式,以系统架构思路打造AI集群,实现算力、运力、存力的一体化设计,突破算力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算力是华为近期频频发声的领域,其创始人任正非不久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任正非提及对未来的判断时表示。

技术突围

AI芯片上的发展,是华为进行技术突围的缩影。

自2019年以来,美国对华为制裁层层加码,并在2020年9月15日彻底断供华为。华为一夕之间无法使用美国软件、设备、零部件以及服务,只能自主研发工具软件、底层操作系统等。

华为业绩也因此备受冲击。

2021年,在手机业务的拖累下,华为时隔19年再度出现年收入负增长,同比减少28.6%;直到2022年华为营收才重回正增长,同比微增0.9%至6423亿元。

在美国制裁下,华为只能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技术突围。根据华为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华为研发费用为826亿元,同比增加4.48%。

经过四年努力,华为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平台,比如鸿蒙操作系统、欧拉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工具软件等。今年8月底,华为发布Mate 60系列手机,不再使用美国芯片,让外界对华为在成功技术突围下,业绩增长有了较强预期。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当天,华为在会上同时发布了昇腾AI计算集群Atlas 900 Super Cluster,其采用华为自研的星河AI智算交换机,将大量自研芯片连接起来做成集群,可支持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

谈及西方科技制裁,任正非近日表示,美国制裁对华为来说确实是压力,但是压力也是动力。

“(美国)打压之前,我们把基础平台建在美国。美国打压以后,我们被迫把平台切换到另一个平台,这是艰难的。”

任正非称,经过四年努力,华为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了,将来和美国的平台不一定在同一个基础上运行,但互联互通是一定的。

“面对美国的制裁和打压,华为会越来越困难,但也会越来越兴盛。”任正非坦言。

此外,9月15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湖南长沙参加2023世界计算大会时也表示,计算产业正处于中美竞争的关键点。

他表示,美国采取两种手段遏制中国计算产业的发展:

一是通过出口管制,使中国无法获得先进的计算芯片和计算系统;二是通过制裁,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相关企业都纳入实体清单。

“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长期的,我们不可能抱有任何幻想,我们也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徐直军说。

他表示,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在相当长时间里,制造工艺都将处于追赶状态,但如果因此不去用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服务器和PC(个人电脑),差距永远是差距,落后永远是落后。

“如果你大规模去使用它,就可能拉动我们整个技术的进步,我们产品的进步,然后慢慢追上去。”他表示,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打造自主的计算生态。

承接英伟达的剩余产能?

不断技术突围之下,华为AI芯片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毕竟随着政策松绑,中国AI发展进入到应用生态井喷阶段。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早确定类似“牌照”制度监管语言类大模型产品的国家。

2023年7月1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根据《办法》,包括AI大模型在内的生成式AI产品面临两道监管手续:一是算法备案,二是安全评估,也称“双新评估”,只有这两个手续都通过,生成式AI产品才能合法上架。

目前,国内已有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备案,其中广东地区获批公司就包括华为、腾讯等国内一线科技公司。

9月7日,腾讯混元大模型正式面向产业亮相。同月13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在演讲中提到,大模型的下一站是应用,整个百度移动生态正进行一场彻底的重构。

9月21日,华为云也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和盘古医学大模型,并宣布和展示了盘古数字人大模型和盘古气象大模型的重磅升级。

同时,各大厂也不断加紧将大模型部署落地到成熟应用上。

比如,百度搜索、文库、百家号等产品早已接入文心大模型;阿里最核心的电商淘宝、广告营销业务阿里妈妈、旗下办公软件钉钉、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等产品,融合了通义千问大模型的能力;腾讯的广告、游戏、社交、会议等业务,亦接入其混元大模型,并开始测试。

而华为AI芯片的机遇就在于,应用生态井喷可能加剧算力供应紧张。

与阿尔法狗兴起后的AI应用在训练后可以一次性部署、使用时无需再调用大量AI算力不同,现阶段大模型应用是每次使用都需用到算力。

巨大算力需求让GPU显卡炙手可热,英伟达旗下的多款高端显卡“一卡难求”,价格水涨船高,甚至有业内人士称,这些显卡价格“可谓一天一个价”。

算力紧张甚至让算力租赁业务成为一门“现金奶牛”的生意。“许多大厂光靠囤积的显卡,账面就会多出好几个亿的浮盈。”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银河证券也指出,目前国内大模型竞争激烈,未来或迎来“万模大战”,行业面临巨大的算力消耗。

在业内,华为的昇腾一直被拿来对标英伟达GPU,正如前面提及,昇腾910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40GB)。

虽然现阶段华为AI芯片在性能和软件生态上还是弱于英伟达,但在供给紧张的局面下,英伟达因产能跟不上从而丧失的市场份额,华为还是有望承接,更何况在有自主可控需求的国内客户面前,华为更有主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