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餐饮行业发声,传递共勉互助的精神,助力产业复苏。过去几个月里,红餐网联合央广网等各大媒体策划了“唤醒春天”专题系列报道。

对此,我们追踪了多重视角下的企业和事,记录了一批餐饮人的真实故事,直击行业的痛点难题,也做出了一些预判和建议。

再回望,依然感慨万分。今天这篇文章既是对上半年的一个回顾,也是“唤醒春天”专题系列报道的一个阶段性的完结。但这并非意味着结束,作为行业主流媒体,我们一直与所有餐饮人同在,我们坚持向前看,期待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与大家一起翻开新的篇章。

餐饮人,一起加油!

世事如浮光掠影,谁也没想到,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会持续三年。疫情反反复复,线下门店开开关关,餐饮业的经营节奏被打乱,普遍承压。

眼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不确定,未来餐饮业将走向何方?

对餐饮人而言,路其实一直在脚下,不远处已隐隐透出光亮,只不过未从轮廓进化到全貌,勇气、担当和信念,或许是当下大家对未来最好的回应。

疫情反复、经营承压

餐饮行业大浪淘沙

当下,国内新冠疫情形势仍旧复杂、严峻。

8月1日,三亚爆发新一轮疫情,随后一周感染者数量超1000例,约8万旅客被滞留当地。8月8日起,三亚、海口、澄迈、昌江等海南多个地区开始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餐饮经营单位被要求暂停堂食。

差不多前后脚的时间,义乌也突发新一波疫情,一周内感染者超300例。

再往前,7月15日,成都新增一例本土病例;7月19日,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向成都全市餐饮单位发布《关于加强餐饮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倡议各餐饮单位不承接宴席活动,鼓励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实施无接触配送服务。

受疫情影响的已远不止于这些城市,今年以来,此起彼伏的疫情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

3月13日,深圳因新增病例人数增多而宣布封城一个星期,全市餐饮经营活动被叫停。

同样在3月,上海疫情爆发,此后两个多月里,这座原本繁华喧闹的城市陷入从未有过的“静默”。直到6月1日,上海宣布解封,但除部分偏远地区且在复工白名单内的餐饮企业,许多餐饮门店仍旧不能提供堂食。最新消息显示,8月7日,上海全市疫情风险区“清零”。过去的这几个月里,店面关闭、全额亏损、高昂成本......上海餐饮业面临的压力可能早已远超我们的想象。

疫情多点复发,餐饮堂食被迫开开停停,全国多地餐饮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月17日沈阳宣布暂停堂食,直到4月25日提出按照50%限流有序开放;

济南从3月30日至5月10日,暂停堂食了41天;

广州4月9日起多个区发布公告要求暂停堂食,4月22日,全市餐饮恢复堂食;

北京五一起暂停堂食,直到6月6日才宣布放开大部分地区堂食;

江苏无锡7月2日宣布全市餐饮经营单位不再提供堂食,一直到7月14日,部分区域允许恢复餐饮堂食......

不少餐饮人说,今年是他们入行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大部分餐厅营业额下降都在50%以上,很多大品牌餐饮的现金流只能维持两三个月。”

“7月这轮疫情是最严重的一次,成都的中餐业营收至少下降60%,尤其是商场店。”

“疫情每封控一个月,经济就要用3个月来弥补恢复,就北京5月这波疫情可能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有所缓和,又有几个餐饮品牌有实力还能再烧钱扛两年?”

疫情给餐饮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抛除疫情外,餐饮业的“流血”还远不止于此:客流锐减,房租、人工等巨额支出高居不下;转战线上收入甚微,远撑不起门店开销……

行业充满前所未有的挑战,变革也悄然发生。优胜劣汰,熬不下去的门店开始被清出场。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餐饮相关企业共注销吊销37.3万家。

积极自救、穿越寒冬

餐饮企业逆境中前行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还在不断交织演变,真正考验企业“成色”的时候已经到了。

整个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从存在到优化的升维,在无差别的行业压力面前,只有表现出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才能在疫情的冲击下,镌刻出新方向。

穿越寒冬!上半年,我们也看到,大批餐饮企业积极自救,在逆境中不断探索生存之道。

发力“地摊经济”

进入4月份以来,成都、南京、郑州、河南、甘肃、河北等多地相继出台政策,允许商家外摆,以帮助餐饮经营者走出困境,全国多个城市掀起了地摊经济热潮。

随后,餐饮业的“地摊经济战”也开始打响。

比如,暂停堂食期间,海底捞北京部分门店的临时摊位就开始出现在各个小区门口,售卖冒菜、快餐盒饭、自热食品、辣椒酱等。

一辆小推车、几张外摆桌子,从各类食材、调料、小吃、预制菜到实实在在的餐品,顾客去哪儿,餐饮企业就会跟去哪儿。

转战外卖、外带

直接关闭堂食,对没有线上外卖业务的门店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堂食的牺牲,也促使外卖从原来的配角转身成为了餐企的救命稻草。

像上海疫情期间,“线上订,线下送”是餐饮连锁的主要经营模式。北京堂食暂停期间,眉州东坡、旺顺阁、紫光园、萃华楼、胡大等知名餐企也快速做出了调整,纷纷把重心转移到外卖和外带上。

整个上半年,在堂食阶段性受阻的境遇下,越来越多餐企不得不开始考虑增加外卖业务。红餐网联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推出的《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餐企在疫情期间开拓了外卖、团购等业务。

疫情常态化下,堂食与外卖的角色已经发生重要变化。外卖对餐饮而言,已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业务,而是必须常态经营的业务。

探路短视频直播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成为餐企自救的重要抓手。

紫光园每天不间断直播超8小时;眉州东坡每周直播一天,一天3次,共播9个小时;北京永定门电烤串通过直播和拍短视频的形式拓展团购售卖渠道;喜茶2022首场会员日直播活动吸引了32万人次观看;大董、麻六计、全聚德烤鸭、北京静香斋等品牌也都活跃在直播间里。

直播销售的产品从优惠券、代金券各种类型卡券,到预制菜、瓶装茶饮、以及其他一系列衍生产品,凡能够搬到线上平台售卖的产品,餐饮品牌们一个都没有落下。

拓展营销渠道、增加产品种类……

疫情之下,餐企还尝试一切可能的机会,将损失降到最小,不错过每一个可能的增长点。

“露营经济”兴起,海底捞、烤匠、大龙燚等品牌就纷纷推出针对野营的外带食品,掘金露营经济,满足更多消费场景需求;

线下渠道受阻,霸蛮湖南米粉等就在包括淘宝、天猫、盒马以及711等多个渠道进行铺设,拓宽更多销售渠道。

主业产品不适合外带或外卖的,小龙坎等就开拓快消以及新茶饮等更多种类产品,积极拓展产品线。

还有试水方便速食、预制菜等品类的;加码小程序,打造私域流量池的;跨界联名营销吸引新流量的......

当勇气与信念跨过山海呼啸,“再多做一点”与“再坚持一下”隔着时空回荡,纵然揪心难捱,大家依然努力坚持活下去。

餐饮业下半场

仍旧艰难,但也有希望的光

过去数年,中国餐饮行业消费一直保持着较为客观的复合增速。但一场疫情,让行业的发展失速。来不及道别,旧的一页已然翻篇。没有任何预警,新的版图正在加速形成。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描摹餐饮业下半场的轮廓,我们往往会聚焦于餐饮业本身。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必须要意识到,餐饮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消费环境已发生变化。

知乎上网友A说,“疫情封控在家学会了做饭,突然发现自己也可以养活自己,而且做饭还健康营养。现在即便解封了,心理上反倒对出去吃没有了特别的期待。”

网友B说,“上海这波疫情,让我意识到没有存款真的是太可怕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攒钱计划’也由此开始,一顿外卖的钱现在可以用来置够三天的食材,自己还能根据口味换着花样来。现在自己消费时会更加注重物品真正的实用性和刚需性。

不得不承认,疫情就像一个放大器,将收入和金钱焦虑,以及外出用餐风险和非刚需性的认知逐渐放大。

新环境倒逼餐饮业呈现出新的样貌,推动整个餐饮业延续着世世代代的道,也呈现出新的法与术。

多样化

多样化是相对企业的专业化经营而言,餐饮市场需求丰富多样,未来,餐饮企业仍然可以围绕产品多样化、渠道多样化、以及战略多样化等路径发展。

以产品多样化为例,考虑到餐饮消费者的选择众多且更偏好于尝“新”,对产品的忠诚度并不高,所以许多餐饮品牌扩充品类,做起了跨品类生意,像“餐比酒好吃”的Commune、“在咖啡馆喝茶”的tea'stone、“一边烤肉一边吃火锅”的谢谢锅……

未来,任何难度小、成本低、变化多样的品类扩张在餐饮业里都会成为可能。

另外,渠道多样化也是较为直观的一大变化趋势。疫情阻断了餐饮业最主要的线下渠道经营,越来越多餐企在疫情期间开拓外卖、新零售等业务,而这样的趋势也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普遍状态。

更显而易见的是,一场疫情将很多小餐企清出场。小企业退出,大企业势必将拥有更多市场空间,抢占更细分赛道,而多样化发展是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所以,未来品类多样、渠道多样以及战略多样化等方面的创新会成为“餐饮微创新”的主要方向。

小而美

疫情期间,餐饮业发展受挫,但小而美的社区餐饮店反而逆势增长。这些小店投资轻量化、装修简约化、产品特色化,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诚如红餐品牌研究院院长樊宁所言,“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社交圈、生活半径缩小,宅家时长增多,而社区、园区小店就在身边,恰好满足了人们就近出行的需求。”

在未来依旧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活下去是企业的基本选择,也是最表征的判断标准,保有现金流是企业能够活下去的核心关键。小而精、小而美等同于资产轻、经营灵活,所以这类店铺的生存能力会更强,也将成为更多企业市场布局的重要方向。

下沉、外围突破

疫情的反复、不确定,使得餐饮商家开店的回报周期拉长,越来越多连锁餐饮品牌对拓店更加审慎,餐饮业线下门店扩张选址上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当降本增效成为餐饮业的主旋律,当连锁餐企的供应链愈加成熟,餐饮企业向下沉市场、城市周边市场探索的步伐也会顺其自然加快。

诚如星巴克2022年的市场布局。根据其第一财季数据,星巴克在中国新开197家门店,进入16个城市,其中不乏有嘉兴、张家港、孝感等商业三四线城市。

日前大众点评发布的2022年“必吃榜”,榜单上也新增了桂林、惠州、乐山等9座城市,这是历年新增城市数量之最,且均为三线及以下城市。与此同时,榜单上二三四线城市的上榜餐厅占比已达34.3%,超过三分之一。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餐饮业“向下走”的声音就开始不绝于耳,但那个时候对于开拓下沉市场,大部分餐饮店的态度其实是克制的,毕竟下沉市场的人流量以及消费潜力看起来还不那么诱人。

但近两年,伴随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内卷严重,下沉市场房租、人工相对便宜、竞争没有一线城市激烈等优势被逐渐放大,未来也将吸引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向这些区域扩张。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未来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将持续,而这对于餐饮业会是一场韧性战争,考验着餐饮业的柔性发展、餐饮人的韧性负重。

餐企在性价比、数字化、供应链效率和差异化等众多细微之处积累的势能,未来都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站在动荡时代下的路口,何处是生门?唯有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抉方向,择先机,见微知著,才有无限的未来。

结 语

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餐饮业态永不会消失,远大前程依然未来可期。即便眼前仍然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我们也始终相信,疫情的阴霾终有散去的一天。

愿所有人置身风雨,都能心向光明,也期盼餐饮业能够早日重焕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