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蚂蚁集团整改终于尘埃落定。
在13日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对当下的热点作出最新回应,其中包括平台企业整改、房地产支持政策、数字人民币纳入M0(流通中的货币)等。
相关负责人表示:
包括在蚂蚁集团在内的14家大型平台企业,从2020年11月来至今已完成基本整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常态化监管框架也已初步形成,后续将持续推动剩余问题和监管工作。
股权结构调整、重庆银保监局批准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国资入局(杭州政府控股的杭金数科)蚂蚁消金成为第二大股东,正式纳入国家监管……
另外,去年12月,支付宝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成为首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的支付平台。
其中,广大网友熟知的两大支付宝核心业务,从老蚂蚁脱离,成为蚂蚁消金专属品牌和业务,这两个名字在上线7年后成为历史,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借呗”被要求改名为“信用贷”,而“花呗”则改名为“信用购”,将受到银行严格监管,以此有效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在此之前,就有网友陆续发现,自己支付宝上借呗、花呗收到升级邀请。
除了名称的更新,在下方还写明了提供该金融服务的机构信息,也可以从借款详情及协议中看到,由该机构独立审批的额度、日利率、初始年利率、总利息金额等内容。
那么为什么会更改名称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21年4月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督促整改。
其中,6月初有这么一条新闻是这么说的:银保监会要求蚂蚁集团在获批开业的6个月内,采取有效方式,让消费者可以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名称,断开支付宝“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其支付业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
以往咱们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都搞不清楚提供服务方到底是谁,现在应监管要求,要让用户明确知晓借贷资金的来源,品牌隔离能让消费者知情知底,更好的做出选择。
那更改之后对我们的使用有什么影响或不同吗?
最直观的影响,也就是换了个名字,核心流程不会有变化,并不影响原有的服务及征信情况,只要按时还款,后续的记录将由显示名称的金融机构继续上报。
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网友评论反馈,尤其是新用户,表示额度下降,而年利率有所上涨,门槛有所提高。
也有网友认为,现在的信用卡权益、活动、优惠力度、免息期、积分等,要比其他借贷方式划算的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之所以说没了,并不是说不能用了,而是上线来一直宣传的透支型消费,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第一笔“贷款”。
更名后从一定程度上将“借贷行为”严肃化,以此平缓消费者冲动消费的情绪。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无节制无规划地分期付款、过度消费!
超前消费的前提是,得有偿还能力。
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理性有规划的人来说,会控制风险,量入为出,借贷只会成为一种配置资源方式,提升生活品质。
对于不懂得把控的人来说,反而会掉入“消费主义陷阱”,越欠越多,留下信用污点。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高风险意识。
在这个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都十分便捷的时代,把所有支付设置为密码支付,给自己最后三秒钟冷静一下。
每个机构、平台的利率不同、各个期限的利率也有差异,一定要多对比几家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