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爱乐之程》:探索团综新表达方式
延续“姐姐团”的现象级影响力,有着“成团首秀”光环的《姐姐的爱乐之程》开播两期后,节目突然将镜头对准了夜聊节目立意与能量的“姐姐们”。从综艺制作和拍摄层面而言,这一环节通常都是在节目外讨论和完成的,鲜少直接充当节目播出内容。
但就在《姐姐的爱乐之程》第二期,首站路演的“After party”中,节目放出了这样的“自爆式”剪辑片段。由张雨绮自嘲“小白”开始,宁静紧接着提出“节目过程可能不好看”的质疑,张雨绮又将话题引向节目立意,唯一拥有成团经验的孟佳提出要定立共同目标,如此,彻底打开了七位姐姐的话匣子。
于是,在节目组的大胆呈现和公开后,观众得以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看到核心嘉宾围绕节目立意、能量和可能性而“吵架”的局面。
对此,观众的反馈是,“最后一段是精华”“最后10分钟刷了三遍”……也有评论强调,“就是喜欢你们这么真实”“节目要保持这样的水准”……可见这一段让观众看嗨了。
对于“姐姐们”而言,经历一档现象级女团综艺的火爆和狂欢,被全民舆论目光聚焦和审视之后,她们组成的团体切实需要一次深度且沉淀式的思考。思考为什么再次出发,思考所能输出的能量是什么,并与观众、与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姐姐的爱乐之程》所打造的节目样态,让姐姐们在绝佳的场景中以独特的体验,来找寻动力和价值,赋予节目意义,也呈现她们的态度和表达,释放其中凝结的能量。
“自爆式”剪辑彰显初心和思考,追求团综全新表达
可以说,在国内综艺从起势到兴盛到再到沉淀所经历的长周期内,这种“自爆式”剪辑的导演视角镜头和内容呈现方式并不多见。
聚焦到姐姐们的聊天内容中,无论是张雨绮提出的“作为一个女性团,我们如何与彰显女性力量的载体联系在一起,在每一站都将女性力量唤醒并表达出来”,还是宁静强调的“节目的精髓、能量,观众从我们身上看到的可能性”,抑或是万茜提醒的“音乐性不能丢”,其涉及的核心就是姐姐们在这样一档新节目中,如何把自身及团体的能量与节目本身的音乐载体、路演形式,以及内容和元素结合得更紧密、更出彩,并激发观众共鸣,输出节目价值的问题。
在以往的户外真人秀中,大多节目都在设计环节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内容的话题性和新鲜度上苦下功夫,而在节目立意和能量上少有深究。即便灌注能量的户外真人秀,也不会将嘉宾们的如此讨论展现在观众面前。
《姐姐的爱乐之程》“自爆式”剪辑将节目立意探讨完全释放给观众,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与观众的一次真诚交流,不仅让观众找回了看《乘风破浪的姐姐》时的“爽感”,也看到姐姐们对于节目的真实思考,对自身及节目所能带给观众的能量的重视和在意。
用路演经理人徐峥在首期节目中的话说,“今年暑假,很多女性从姐姐们上身上看到了一种自我实现。现在,姐姐们需要呈现一种有态度、有表达的东西。路演也好,音乐厅演出也罢,都只是一种演出形式,最重要的还是‘为什么而演’。这是一种内在动力,最终需要姐姐们自己去找到。”
节目总导演严典雅在看会片的媒体采访中谈及节目的两层逻辑,“第一,我希望她们走下舞台,能够获得社会的关爱,也让观众感受到,努力拼搏之后,也要拥抱自己或者看看沿途的风景。而在姐姐们放松、拥抱自己的过程中,节目给了她们一个很美好的东西,即音乐。第二,以团综为出发点,七位姐姐都独立,有魅力、有个性、有事业,那她们为什么而成团?怎么集体去做一件事?我要在节目中用真实视角来解答这个疑问。”
《姐姐的爱乐之程》在这两层逻辑中展开,塑造出了团综节目的全新呈现和全新表达,既以音乐为载体,以路演为形式,探访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独特文化,展开一场“快乐”的体验之旅,也在打歌旅行中,让姐姐们找到自身内在的动力、成团的意义,同时也面向观众、面向社会释放出更多、更深层次的能量。
“路演式”内容与地域文化勾连,长线过程深化体验
前两期节目中,七位姐姐在福建泉州开启了“乐程”第一站。
节目以音乐和路演为主线,串联起了泉州城市特色的内容呈现。姐姐们不仅体验了当地源于宋元时期,有着800年历史的汉族戏曲“梨园戏”,也在伯勒剧场“尚好听”唱队场馆近距离观看了梨园戏独特的表演程式“十八步科母”,体验了梨园戏伴奏中的中心指挥“压脚鼓”。在“DOUBLE明”本地乐队的现场表演中,姐姐们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南音”的韵味和腔调,并受到了专业指点和训练。
首先,这些地域特色文化与姐姐们的音乐创作和路演曲目息息相关,节目在两者之间构建了强关联,让两者得以在节目中和谐共存,勾连、贴合地自然流畅,并且相得益彰。节目用大量笔墨和镜头描绘“梨园戏”和“南音”,为姐姐们的音乐表演注入了厚重的文化,而地方特色文化也在姐姐们的参与中,将在年轻群体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其次,节目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呈现并不刻板、传统。张雨绮亲自体验“压脚鼓”、姐姐们和“尚好听”唱队进行梨园戏版《无价之姐》的即兴battle,黄龄横抱琵琶的示范,关于“南音”的学习等环节和桥段都充满了笑料和趣味,娱乐性、可看性十足。
在如此内容打磨和塑造中,观众得以跟随姐姐们的体验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的音乐人群体,感受到姐姐们旅程的精彩,也感受到节目的独有魅力。
当然,节目所呈现出的姐姐们的路演并非一站一地,而是一个长线过程。“一个城市中天然存在的美好的声音,寻访到的不平凡的人,都会成为反哺姐姐们及其音乐和表演的重要元素。每期的内容都会运用到歌曲中,而节目组将会在每个城市遇到的人、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等元素上都有所侧重,形成一个长线内容,感染观众的同时熏陶体验中的姐姐们。”
如总导演严典雅所说,“开始好像在完成一个路演任务,要选择唱什么歌或为谁而唱,但慢慢会体会到,完成的其实不是任务本身。”《姐姐的爱乐之程》利用这种长线塑造的方式,在不断地积累和深入中,同时深化了观众与姐姐们在节目中得到的体验,而在这样的长线过程中,姐姐们与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与风景、文化的结合所凝结的能量将逐渐呈现并实现输出。
以音乐载入从生活载出,在群体共鸣中完成价值输出
“寻找最美的声音,最美的音乐,然后去遇见平凡而不凡的人。”这是总导演严典雅写给《姐姐的爱乐之程》的一句话。
她采访中还表示,“跟不同地域的人和音乐的接触,在后续节目中会越来越多。因为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开始这段旅程的意义。”
她还提到了两个不同地方的案例。在泉州,节目组切实感受到当地年轻人为传统音乐而骄傲,他们让姐姐们体会到,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如我们的偏见所想,只追求一种新潮,他们对于美的传统文化依然骄傲并热爱。在成都,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平凡人演唱会,每年都会举办,今年已是第六年,演出者包括地铁司机、石油工人、创业者、普通夫妻、小学教师等形形色色的人群。
区别于以歌手为主角的音乐节目,《姐姐的爱乐之程》以姐姐们为主角,虽然以音乐为切口,但在内容的打磨和呈现上,更加注重音乐之外的情感和故事表达。节目以音乐为桥梁,在姐姐们和与音乐有着奇妙联系的平凡人之间,搭建了一种更关乎情感和生活的联系,并在姐姐们的体验之旅中得以充分展现,让节目中及节目外的所有人在音乐所具备的共鸣感基础中,又因情感和生活等因素,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共情和联结。
如此,节目由音乐载入,由情感和生活载出,让观众在姐姐们的体验中,形成个体代入和情感投射,以相同的情感介质把不同底色的人群归为同类,在共鸣基础上完成节目能量也即姐姐们和更多普通人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的输出。
“关于这段旅程,姐姐们要展现的意义,要收获的东西,我从来不强加给她们,但我会在每一站里,让她们去接触那些平凡而不凡的人,听到最美的音乐,让她们去听、去感受,然后看她们或沉默、或动容、或兴奋,那就可以了。”总导演严典雅如是说。
《姐姐的爱乐之程》这档节目注定有一个从积累到升华的过程。姐姐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从不同的城市走过来、不同的音乐听过来,才能笃定内心动力并释放能量,观众也只有在伴随和共鸣中,享受全程体才能验,感受节目带来的洗礼,至于节目的价值和能量也会在厚积之后,实现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