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丨中企图库

“滴滴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自以为曾经一飞冲天过,其实是到过愚昧之巅的。经历两次大的安全事件一下子打入谷底,脸着地摩擦,然后整整两年沉下心来争分夺秒地修补各种安全、运营、线下体系、客服服务能力。”2020年12月6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回忆滴滴一路如何走来。

2018年的安全事件后,滴滴团队“痛定思痛”,“不断做安全,做体验,做服务,一点点往回爬。爬到2019年12月,好不容易又回到一个所谓的峰值,然后2020年的1、2月出现疫情,业务又停摆,几乎归零,团队手忙脚乱。”柳青表示,在疫情中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组织武汉的医护车队。到七八月份,人们的生活恢复正常,滴滴的业务才“又回到正常,九十月份又回到峰值。”

柳青形容这两次经历就像坐过山车,她感受很深:“认知有所升级,明白了什么叫周期。原先没有周期的概念,认为今天平静,明天也会还好,惯性思考。其次对于自己的(出行)行业,原本以为是个人工智能行业,后来发现它不只是个人工智能行业,而是个运送生命的行业,任何极端case(公司)都有可能‘爆掉’。”

历经谷底,再次回到峰值,滴滴正在变成一家更有“韧性”的组织。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陈东升、刘永好、宗庆后、宋志平、王石、杨元庆、沈南鹏、张磊、柳青、周鸿祎、张文中、王玉锁、王文京、阎志等上百位企业家出席年会,热议新发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

刚柔并济,打造组织韧性

“对于组织来说,要有能力穿越幽暗的岁月,打造企业韧性特别关键。”柳青表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是“刚柔并济”的一种状态,这能帮助企业穿越周期。

做到穿越周期,柳青认为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相信正在做的事,找到企业初心。“我相信我们做出行的未来,相信更环保、更共享、更有服务精神的未来。”

同时,“光有相信还不行,需要有一个非常开放透明、非常开放包容的一种组织状态。”柳青进一步解释道,当用户越来越多,大量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被挖掘出来,如果组织不够多元化,做的事可能不一定对。

为了让组织更开放包容,滴滴做了很多柳青口中“奇奇怪怪的事”,比如吐槽大会。滴滴不仅在公司内部举办吐槽大会,让员工吐槽产品、领导等,还曾经邀请滴滴司机、脱口秀演员王建国、庞博等录制了吐槽节目《七嘴八舌吐滴滴》。公司内网还设有匿名的吐槽板块。

柳青表示,这些“吐槽”对于决策者而言都是信息量,“必须听到真实的声音,有了信息量才能做决策。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其实‘挺伤’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我们会坚决做下去,因为做完了以后组织更有活力了。”

柳青回忆起刚进入滴滴时,“我觉得我非常平易近人,但是每次坐电梯的时候,我只要在电梯里,外面有人进到电梯里看到我在里面,他会‘弹射’出去,我觉得很尴尬,很心塞,我也不是那么恐怖,他不愿意跟自己的leader在电梯,不愿意忍受那几十秒钟的尴尬。说明在真实世界里,年轻人其实跟我们的关系有时候是蛮远的。”

自从设有内网匿名区和吐槽大会后,决策者似乎“一下从神坛跌到地上变成普通人”,很多员工找柳青交流,和柳青讲公司的事。“当你有了这些信息量以后有可能做正确的决策,才有可能打造一个更有韧性的组织,因为大家不是活在玻璃泡里面。”

10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2020年9月30日出行需求爆单,当天全球业务已突破6000万单,这一数字在一个月前的七夕(8月25日)当天首次达到5000万。订单包括滴滴在全球的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单车和代驾业务。这一特殊节日的日单量达到了滴滴“0188”计划中的60%,但平日里的单量距离目标仍有很大空间,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打造企业韧性,对滴滴而言至关重要。

关于内容行业的设想

在此次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与柳青同在一个论坛的还有小红书创始人、木兰汇副理事长瞿芳,影谱科技创始人、木兰汇理事姬晓晨,乐华娱乐创始人、CEO、木兰汇理事杜华,柠檬影业联合创始人、CEO陈菲。同台嘉宾深耕社区、内容行业,柳青也谈到滴滴在尝试做一些内容创新。

柳青认为,出行可能会是一件容易引发焦虑情绪的事,如果滴滴平台上的车辆内部能装有一块屏幕,提供娱乐、教育或知识性内容,可能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

在滴滴上个月推出的定制车D1中,车内第一排座位后背各装有一个屏幕,可供乘客休闲使用。D1将于12月中旬在长沙开始运营,乘客可在车内体验卡拉OK等娱乐休闲活动。

2019年12月,滴滴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名为《出发吧,师傅!》,由滴滴与灿星制作联合制作,在爱奇艺平台和滴滴APP上播放。这档节目通过展现司机师傅的故事传递正能量,报名的选手有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也有顺风车车主。

“我们也不停地想给自己破圈。”柳青说道。

今年以来,滴滴在业务版图上不断破圈。6月,滴滴货运上线;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开始上线运营社区团购“橙心优选”项目,以“投入不设上限”“力争第一”的气势加入混战;推出花小猪打车,目标年轻用户;推出定制网约车,向上游制造进军;在海外市场,11月登陆新西兰,目前已在拉美、澳新、日本、俄罗斯等13个市场运营打车、外卖和支付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