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20年,在截至各年9月30日前的12个月期间内,拼多多每年活跃买家数分别同比增长144%、39%、36%;同期的年GMV(网站的成交金额)上,拼多多同比增速为386%、144%、73%。也就是说,在几大核心营收数据上,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从1月3日晚上有人爆出相关消息至今,网络上已经展开了数轮关于此事的讨论,然而身处舆论中心的拼多多,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有人情味的回复,围绕着其知乎言论的争论更是将这家上市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拼多多给人留下的固有标签,是低价实惠、砍一刀等接地气的概念,但在这些市井化的符号背后,拼多多早在2020年年初就已经拥有了超过6000名员工,月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股价在过去一年里从最低点的30美元飙升至年末的180美元,市值也在去年末超过2000亿美元、13000亿人民币。

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头部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创始人黄峥距离中国首富也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的拼多多,就像一台庞大的机器,不能有人阻断它前行。

受此次事件影响,拼多多股价于当地时间周一大跌,股价下跌了6.13%,市值一天跌去将近900亿人民币。不过,截至圈里GeeWhy发稿,拼多多盘后价格开始上涨。一个普通女工的死亡,或许根本没有办法撼动拼多多模式和其所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生态。

“拼多多坚决反对”

1月4日,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供职于新疆地区多多买菜业务的22岁女性员工,在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一事,成为了全网最热门的话题。据网友透露,死者生性乐观、喜欢旅行和做饭,去世前已经在筹划和男友的结婚事宜。

除了悲剧本身,更叫很多网友愤怒的,是当天上午由拼多多官方账号在知乎上发布的言论:“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该言论很快便被删除,直到当天下午拼多多方面才给出了官方回应,对事件的经过进行了梳理、贴出了死者父亲在朋友圈的发言来“恳请大家不要让*霏卷入舆论是非中”,另对当天早上的知乎回答予以否认,称在此之前拼多多从未发布过网传截图的“官方回应”,“我们坚决反对截图上的观点”。

不过拼多多的回复很快就遭到了知乎官方的打脸,知乎后台的数据显示,相关回应的确为拼多多官方账号所发。对此,拼多多方面则将其解释为,“该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该言论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态度”、“拼多多坚决反对李某某所发布的言论”。而就在今天上午,知乎官方宣布由于违反知乎社区管理规定,拼多多的知乎官方账号被禁言15天。

如果熟悉拼多多的话,对于这样一种舆论处理方式,或许不会感到陌生。2018年,刚刚上市的拼多多面临假货的问题,曾在上海召开发布会进行回应,公司联合创始人达达在发布会上表示,假货是人性问题,假货问题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至于如何处理假货问题,拼多多方面则是表示,做了很多处理,但有些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便公开。

此外当时公司发言人还表示,这一次的“山寨风波”是网络舆论对拼多多的“恶意污蔑”——在拼多多的公关话术中,“谣言”、“污蔑”是很常见的一种表态内容,此前在回应大小周等争议事件时,也是以“请不要相信谣言”来应对,很少进行正面回应、解释。

在圈里GeeWhy看来,比起公关话术,人命是更应该被关切的事情,尤其是此次事件中拼多多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买菜员工猝死的消息传开后,有网友在知乎上爆料称:“拼多多用尽手段逼迫员工转岗去买菜,强制辞退不愿去买菜的员工,买菜一线员工全年无休超负荷工作……”

(知乎匿名用户留言)

此言很快在各大社区内引发了大量讨论,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多位未经核实的认证为“拼多多员工”、“前拼多多员工”的用户表示,高强度加班在拼多多是一种常态,多多买菜业务甚至存在连续加班30个小时、整月工作超过400小时的情况。

关于拼多多的这些爆料,目前尚未得到证实,而直到圈里GeeWhy发稿前,拼多多方面仍未就女员工猝死一身以及网络上各种对其员工高强度加班的质疑、批评,做出正面回应。但有媒体报道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已第一时间上门介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拼多多的用人合同、用工时间等劳动用工情况展开检查。

自2019年“996福报”事件以来,中国大企业的加班生态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在此次事件发酵前,很多大厂员工在加班过程中猝死、晕倒的事件已经不止一起,但这非但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反倒是让加班文化愈演愈烈。就在不久前,快手也被报道将采用大小周模式。在一场场抢占流量和时间的赛事中,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成为可随时被替换的螺丝。

拼多多的焦虑与突围

“拼多多们”为何要如此焦虑?

表面上看,拼多多此时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高峰期:即便受此次舆论风波影响,拼多多股价大跌,但其股价仍然高达166.78美元,总市值为2045亿美元,处在历史高点状态,其市值在2020年翻了5倍之后,目前比京东的市值都高700亿美元。

股价高涨的背后,是其亮眼的财报数字。拼多多2020年Q3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42.098亿元,同比增长89%;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为6.434亿,同比增长50%;同时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该季度拼多多净利润为4.664亿元,首次实现盈利——虽然按照通用会计准则(GAAP)来计算的话,拼多多还是亏的,净亏损7.85亿元。

在这份看上去很亮眼的财报下,存在着隐忧。

从2020年9月30日算,过去的一年中,拼多多活跃买家的平均消费是1993元,同比数据则是1566元,单位活跃用户的购买力增加了27%。看似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但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其实高达75%,而27%这个数字也是上市以来的最低值。

不仅如此,2018年—2020年,在截至各年9月30日前的12个月期间内,拼多多每年活跃买家数分别同比增长144%、39%、36%;同期的年GMV(网站的成交金额)上,拼多多同比增速为386%、144%、73%。也就是说,在几大核心营收数据上,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其实早在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不久,包括摩根大通、Jefferies在内,很多投资机构都下调了对拼多多的评级,认为其存在未来GMV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品牌和声誉受损、货币化能力不足等风险。八六证券提出,拼多多一些数据的增长和补贴有很大关系,“从第一季度的结果来看,我们看到其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变化很小,且看不到其利润改善的可能”。

而针对拼多多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摩根大通更是提出了存在注水的质疑:“考虑到疫情影响,相信存在大量未完成/退货订单被计入统计,这意味着财报中看似漂亮的GMV增速不能反映实际成交情况。”随后两天,拼多多的市值蒸发了700亿人民币之多。

实际上,在拼多多上市前夕,关于其发展前景,行业里就一直存在颇多的争议。由于拼多多在其主战场下沉市场的用户增长已经有所放缓,故太和智库研究员唐兴通曾对媒体表示,当月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速放缓时,意味着平台当前精准的用户群达到了天花板,企业在走完一个增长路段后需要开辟新客群。

打入一二线市场,便是当初拼多多突围的重要方向。2019年,拼多多正式启动“百亿补贴”战略,开始和天猫、京东在一二线城市抢地盘——百亿补贴的对象,很多都是像戴森吹风机这样一二线城市用户喜爱的中高端产品。而在此助推下,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果然有了大幅提升,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6月时其一二线城市用户的GMV占比就从年初的37%,提升至48%。

但和更看重性价比的下沉市场用户不同,被百亿补贴拉来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如何留存成了一个难点,毕竟靠补贴来的用户是没有粘性的。在各种探索中,以多多买菜为核心的农产品业务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了拼多多2020年发力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是农产品?

数据显示,拼多多2019年农产品占GMV的13.6%,预计在5年内农产品GMV有望超过1万亿。截止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农副产品年活跃买家数2.4亿,较上年同比增长174%,复购率超过70%。对此方正研究认为,在“超短供应链+互联网数字链”加持下,农产品有望成为拼多多的基本盘。

当然,拼多多并不只是想靠卖菜来维持千亿美元的市值,而是相比于其他的消费品,买菜是人们的日常刚需,平台能够借此提高用户的活跃度、黏性和渗透率。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此前就表示:“推出社区团购项目一方面可以提升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另一方面让电子商务缺乏温度、用户交流相对较少的劣势得以改善,从而增加平台的用户黏性,降低导流成本。”

正因如此,2020年拼多多很多高管都在各个场合表达过公司对于农产品业务的重视。例如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在8月份的电话会上表示,拼多多发现日用品是一个非常好的增强用户粘性的品类,而且日用品要比电子产品的购买频率要更高,所以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营销投入。

去年刚刚卸任CEO的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则更是在拼多多5周年庆活动上发表内部讲话,点明了买菜业务的重要性:“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我们愿意去做大量的重投入,深度的创新,愿意扎扎实实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农业,改变流通。”

此次演讲中,黄峥还提到了一个细节:“我们特别开心地看到,在我们这几千人里有比我想象得多得多的小伙伴肯打和能打,奔赴多多买菜等新业务一线。”同时他还表示拼多多全员都要“开启硬核奋斗模式”——

就在此后不久,就有人在脉脉上爆料,拼多多要开启月双休的大小周模式。

黄峥:首富、理性和本分

无论调查最终结果如何,在此次风波冲击下,拼多多的股价都会遭遇一定的波动,而对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来说,这也意味着他距离“中国首富”的位置又远了一步——日前更新的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黄峥一举超越马云等人,将中国第二大首富的名号揽入怀中,仅次于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

和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厂的老板不同,作为中国头部网络公司的老板,黄峥格外低调,很少会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不像是一个“活在舞台中央”的人物,尽管外界津津乐道于他将成为中国首富的消息,但他本人却并未就这个头衔发表过看法。

但和他个人低调相反的,是他如拼多多一样,“一路开挂”的人生。

从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念书开始,黄峥就不断遇到各种贵人,先后结识了网易创始人丁磊、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淘宝创始人孙彤宇、顺丰创始人王卫,并得到了他们的提携和帮助。在段永平的建议下,黄峥毕业后选择了去Google工作,后来赶上Google上市、赚了人生第一桶金。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巴菲特午餐,而他带的随行者便是黄峥。

在黄峥的记忆里,“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是我母亲都能听懂的话。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以及做人的本分和心态的重要”。“本分”也是黄峥从段永平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他所创立的公司都把“本分”视作是一种价值观,也常常把“本分”挂在嘴边。

2017年,黄峥开了公众号,在名为的《把“资本主义”倒过来》文章里他写到过对巴菲特的敬意:“我喜欢读他写给股东的信,几十年来重复着同样的简单,重复着不容易的纯粹。他的帝国里一手是保险,一手是投资;一手卖的是抗风险能力,收起来的是钱,另一边则是把钱放进有护城河,能产生复利的果园里。”

这次饭局之后不久,黄峥就离开了Google,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而和很多人屡战屡败的生涯不同,黄峥的几次创业,不管是欧酷网还是乐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最后却被黄峥给放弃。外人不理解黄峥的选择,这其实正是黄峥作为理工男极端理性的一种体现,因为他觉得公司发展得不够快,干不赢京东这样的主要对手,他甚至还说过:“如果我不能赢得战争,我就不应该打。”

如此理性的黄峥,在离开Google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在思考真正有价值的的模式——在《把“资本主义”倒过来》里,黄峥首次系统性地对外阐述了他的构想:如果保险是利用穷人想要抗风险的心理,令其把财务转移给富人(买各种保险),那有没有可能让将这种机制反过来,能让穷人卖“保险”给富人?即穷人“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从而获得从富人手中获利。

这不就是如今的拼多多模式吗?老百姓提前把自己的购物需求表达了出来,资本、商家在确定了老百姓的购物需求后生产产品,从而降低了生产产品的风险。资家相当于花钱从穷人那里买了份“肯定赚钱的保险”。保险、稳定、颠覆性,这确实是符合黄峥性格的一种商业模式。

平心而论,拼多多模式的出现,的确很大程度上让普通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是它诞生短短五年,就能给淘宝、京东带来巨大冲击的重要原因。但这背后也伴随着诸多巨大的争议: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假货问题、拼多多砍一刀给很多人带来的社交骚扰,以及如今的加班问题。

一面是从资本家那里“夺食”惠及百姓,一面又充分将资本的力量最大化,拼多多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矛盾性,或许也是它在互联网世界里,争议声格外大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财经》杂志在采访黄峥时,曾多次和他讨论过“公司本分”的问题。

黄峥的回答是:“本分是在你的位置上应该干什么事。我们希望消费者做更多营销活动,对一个商业组织而言,这是他的本分……因为我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做完全不赚钱的事。未来我希望可以做不赚钱的科研,但做商业不去赚钱,我觉得是不道德的,应该按照商业的逻辑去做一个本分的商人。”

换句话说,所谓本分并不是一个有标准定义的事情,而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其实反过来再看拼多多今日的矛盾,便也不难理解了。有时候找寻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要看发生了什么,而要追根溯源,去看是谁在以什么样的立场在做什么——至少对于今天的拼多多来说,怎么稳定地赚到更多的钱,才是所谓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