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搬国外成熟模式,智能运动赛道Keep能否超越Peloton?
“互联网+”的东风终于吹到了运动健身领域。从小米、华为等智能硬件厂商,到健身器材新品牌,再到国内健身行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在奋力迎风奔跑,赛道开始变得拥挤。然而,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
谈及“互联网+健身”,比较常被提及的是Peloton。而在中国,百度搜索和人们谈论最多的第一个是Keep。
硬件难成“护城河” Peloton模式不能照搬到中国
Peloton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硬件+内容”,其所销售的单车和跑步机,价格从2000美元到4000美元不等,用户在家骑车或跑步的同时,可以在线观看教练直播课程。
最近,Peloton的股价徘徊在110美元左右,在大盘三个月的震荡调整下,市值依然高达330亿美元。
很多人都希望复制这一成功模式,从跑步机到动感单车,从划船机到智能手环,都借助资本的力量试了一遍。
但对于中国互联网科技圈,完全照搬美国模式已经是旧黄历。成功不可能轻易复制,经历幅洗礼,不少公司没有了声音,不少公司拼命制造声音,甚至创始人、CEO 亲自下场,但也只有声音。
在全球制造业强国中国,单个硬件很难成为真正的“护城河”,时隔不久,总会有其他品牌推出性能更好、价格 更低、推广更牛的硬件产品。
加之中国的健身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人均收入和消费习惯等都和国外差异巨大, Peloton模式很难直接照搬到中国。
极致用户体验 “中国版”运动解决方案
资本是聪明而敏锐的。经历过大浪淘沙,不照搬外国模式的平台迎来了指数级直播,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智能运动科技平台。
相较于Peloton, Keep会员能够享受到更极致健身服务。
“Keep对我来说,扮演的是‘健身管家’的角色。”线上健身骨灰级爱好者Vince从2016年起就开始常驻Keep,他说:“作为Keep的会员,我只需要按实际情况告知Keep我的健身需求,它便会从健身、食谱等多个方面为我制定专属计划。”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Keep从用户产生运动意识开始, 就已经在提供相关的服务,并通过周边业务布局,将健身服务下探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比Peloton布局得更早。
例如,自Keep于16年研发出跑步功能以来,五年时间,Keep陆续上线燃脂跑、法特莱克跑、音乐跑等满足不同跑步爱好者需求的专业跑步课程,并联合史努比等知名IP,推出萌趣纪念周边,助力跑步运动不断“破圈”,让更多人体验到跑步的乐趣。
除了跑步品类,Keep还持续对行走、骑行功能进行产品创新升级,通过多维度数据记录与监控,让户外运动更加安全、有效。
Keep在运动中植入pk元素等,帮助用户减少运动的心理阻力,加大运动时 和健身效率。
从做多用户到做精用户,Keep正在撕开一道指数级增长的口子。站在更远的未来回首现在,健身行业下一个二十年的创新变革,可能就是Keep开启的。
超越Peloton? Keep的目标不止于此
纵观互联网发展20年,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从跟随到超越,弯道超 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么未来,中国的“智能运动之王”Keep是否会追赶甚至超越Peloton呢?
首先,Peloton和Keep二者核心利润来源不同,各有千秋。
Peloton以售卖健身器械为营收核心,占比超7成。而 Keep以内容起家,线上服务是目前利润核心,器械则是为给用户带来更丰富且全面的体验,与内容一起构成服务用户的基础。
尽管如此,Keep在硬件方面的成绩也可圈可点,去年双十一,Keep智能动感单车、瑜伽垫等多款产品获同品类销售第一,其中智能动感单车单日成交额破1000万。
其次,相比Peloton, Keep在内容生态上更有优势。
作为运动生活方式的引领者,Keep构建了开放的平台化发展生态。早在2015年,Keep就陆续与华为、小米等知名第三方智能装备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
近年来,Keep陆续与创维Q60智能电视联合推出的AI大屏互动健身产品,和小米电视、TCL XESS旋转智屏进行 内容合作。
实际上,Keep已成为其他行业各大品牌跨界运动市场的首选合作。
而直播课进一步为Keep丰富了内容场景,Keep智能动感单车在上线直播课之后的测试期内,便收获了3.6次的周活跃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Keep会员数已远超Peloton。据媒体报道,Keep的总用户数已经高达3亿,会员超1000万。而Peloton会员总数略高于310万,其健身订阅用户数量仅为109万。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世界第一,智能设备普及率高,还有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中国市场在规模上和空间上,都比其他国家更具有想象力。
未来,随着中国市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为知识和健康付费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Keep来说,“做大市场”这一阶段已然完成,未来最重要的则是,通过提升体验来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率,步入“做深市场”的新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