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一种托大印象。不过,我思考出发点如此这般:与阿里等巨头同期诞生的携程集团,为何呈现一种巨大反差。

一方面,在OTA领域,携程要素丰富,价值链完整,全球化布局均衡,发展稳定,拥有较强的行业统摄力。

另一方面,以营收、财务面指标计,即便在中国,携程也只能算一家中等体量的互联网公司。

很多新兴公司,尤其2011前后诞生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短短几年就超越了它的体量。

资本市场更让它汗颜。即便今日收盘,携程港股市值约1787亿港元。B站3006亿,百度5702亿,小米6667亿,京东8954亿,快手9856亿,美团1.7万亿,阿里4.8万亿,腾讯5.8万亿……

◎什么因素左右了携程规模化与资本市场表现?

你可能认为垂直赛道限制了拓展空间。但旅游市场规模相当大。2019年全球旅游总收入5.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6.7%。2020年,受疫情影响,锐减1.3万亿美元,整体规模依然可观。

在我看来,决定携程规模化与资本市场的因素,应该不脱以下:

一、旅游市场规模庞大,但链路极长,要素分散,且受政策、地缘等限制,协同难。此外还承受诸多因素冲击,大部分旅游概念公司规模化有限。

Booking2019年营收150.66亿美元。携程模式有差异,2020年183亿多亿人民币,已是中国最大(2019年345亿)。

营收规模是资本市场考察的重点指标之一,这持续抑制着携程估值。

二、OTA数字化渗透有限,营收来源更多集中在交易性业务,机票、酒店等。

这使得携程看起来更像管道型、连接型公司,缺乏更大的生态效应。用户尤其日活无法与其他平台相比,商家数量多,旅游维度丰富,但远不够多样。

营收来源单一,除规模受限,也决定了利润表现:毛利不低、获利稳定,但天花板很重,长期制约商业模式升级,弱化互联网属性与携程估值方式。

三、中国大本营市场潜力亟待充分开发。

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国、第一大国内旅游国、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但不是全球旅游强国。世界经济论坛(WEF)《2019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仅列第13位。

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入境签证、国际形象与话语权、国际旅游枢纽、旅游品牌、科技含量、环境与食品安全、供需结构矛盾等诸多方面。

你应注意到,多年来,梁建章呼吁开放生育政策的同时,亦不断呼吁构建中国国际旅游枢纽品牌与国际竞争力,并多次倡议放宽中国签证政策。

四、海外市场尤其资本市场有色眼镜。

这是一种深刻的偏见。同类概念股,就算模式、财务面胜过海外同业,也很难真正超越它们资本市场表现。同时,国际化也长期承受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压力。当然,多年来,携程仍完成了多起关键整合。但有色眼镜的压力不可能消除。

还有很多,尤其是影响旅游业的各种因素。包括疫情。

2020年全球市场的中断与封锁,严重影响了在线旅游企业营收。携程亦无法规避这风险。这行业比其他许多行业承受着较大压力。旅游业确实是一个充满脆弱性的行业。

当然,携程也因此练就一身适应本领。22年来,这公司之所以如此稳定,除了宏观面与一段全球化时光,更多就在于人与组织因素,在于这种长期波动、敏感环境中沉淀下来的能力。

但也不得不说,这种稳定,也是建立在较大想象空间牺牲的基础上。

如何突破这种规模化制约?

某些客观因素非携程所能左右。比如贸易保护、地缘政治、国际化风向,当然还有疫情等。

不过,也不要认为这类全都是丑的、有害的压力指标。

在我看来,疫情虽重创了携程,某种程度上却正中它“下怀”:疫情倒逼携程重新调整战略,驱动它更快创新、进化,化解过去多年无法化解的挑战。携程技术、产品、业务模式、生态体系、组织架构因此出现了关键变化。新一轮发展空间由此打开了。

说到战略,还记得携程20周年庆,梁建章发布的G2战略:Great Quality+Globalization,也即高品质与全球化。他要携程兼具当地行动和全球视野,用全球智慧惠及全球客户,建设全球化产品、供应链、服务及品牌。同时,要培育和吸引全球化人才,最终实现三年成亚洲最大旅游企业,五年成全球最大国际旅游企业,十年成最具价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线旅游企业。

2019财年,携程业绩惊人:GMV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利润超过去5年总和。但必须得说,那一刻,携程仍在过去的路径,没有真正形成化解“管道型”企业压力的机制。

疫情使得携程战略发生了重心转换。几个月来,它强调的是“深耕中国,心怀全球”。

“深耕”、“心怀”色彩差异明显。不是说携程中国比例失调,事实上,它一直是大头。

前天挂牌后采访环节,说到全球化,梁建章略带调侃地带过,未刻意强调这个阶段的目标。

危机下定位变化,直接驱动了梁建章个人领导力转换,以及整个携程的创新、升级。

去年3月初,携程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下旬,梁在三亚开启首场直播。说是与郭广昌建议有关。事实上,携程早有计划,只是疫情加快了这一幕。

企业家直播多多,只有梁建章成了社会现象。有人说他出于无奈,因为携程遭受疫情冲击太大,要冲业绩。我第一时间就说,梁角色变化,更多是通过身体力行的领导力哲学,自上而下驱动携程快速探索,推动本地产品、业务、模式以及组织体系创新。

梁全年直播带货50亿。但探索成效更大:它为携程平台化战略奠定了基础。

去年10月,携程在成都公布了“星球号”基本逻辑:以统一的商家账号打通旅拍、直播、官方旗舰店。商家“星球号”可直播,种草带货,也可发内容,旗舰店整合产品,精准转化。

今年3月底,年度首场发布会,携程公布“旅游枢纽战略”:以“星球号”为载体,聚合携程旗下流量、内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块,叠加全域旅行场景,打造强大、开放的营销生态系统。梁建章称之为携程重大战略。

这也是携程迄今为止协同要素最完整的“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可是它多年来的目标,2017、2018、2019年,携程都有类似产品,但都不够完整,尤其缺乏自洽的种草机制,最终更多流于营销策略。

夸克4年前就注意到,“枢纽”是梁建章多年来一种相当稳定的学术思考框架,事关中国乃至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协同与效能,也是携程集团努力构建的竞争力隐喻。

二次挂牌仪式现场,梁在致辞里再度强调了枢纽与节点的战略价值。那种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密集的地方,都会成为全球旅游业重镇。

很有意思,这确实也是古老的分析框架。《诗经》里也有“枢纽”。其中一首《溱洧》描绘了两条河交叉处,那不仅是交通发达地、古代商贸中心,更是隐藏着爱情与种种世俗生活的秘密。沈从文笔下的水与爱情,之所以经典,就在于“码头”、“船头”这类枢纽。

夸克确实第一时间意识到“旅游枢纽战略”之于携程的战略价值,认为它是携程二次挂牌的估值利器。

行文至此,似乎缺乏更多新意。

但我想让你意识到,二次上市背景下,旅游枢纽战略将大幅提升携程“深耕中国”的效能。

◎这家公司全新的想象空间,亦将从此全面打开。

未来一个周期,若不出意外,我们应该能看到,携程将会在以下多个维度展现全新的风貌,部分指标应该会逐渐在财报中得以强化披露:

1、用户规模尤其日活;创作者群体;

2、平台商家数量与商家多样性;

3、交易属性业务的增长与壮大;

4、更为丰富的数据智能产品、平台,数字广告与整个数字营销的效能;

5、技术投资、中台以及整个2B底座的价值,尤其是云智能。

6、不断独立的垂类单元;

7、重新升级的平台架构描述:“Trip+Platform”。

1与2两大范畴指标,将直接传递携程平台经济体的增长趋势,因为用户规模壮大,供给端必须强化创新。它也将驱动携程走出所谓OTA概念,从而突出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属性,引发资本市场关注。

3将直接驱动携程的营收规模壮大,从而打破多年来规模化的天花板,从而突破增长极限。

4将体现携程利润指标。当然,短期不可能超越机票与酒店主业的获利。但它极具想象空间。“旅游枢纽战略”正是一套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事实上,不久前,携程年报发布时,CEO孙洁已强调这块业务正快速增长。相信资本市场会注意这个指标。

5对应着携程2B战略与基础设施定位。携程看似是2C服务,其实它从诞生的一刻,就是一个经典双边的市场,2B是它较强的一面。旅游业很多环节都是非标服务,且非常脆弱,尤其强调协同,携程22年,沉淀出来的能力,未来几年,有望进一步壮大,并独立开放,成为更大规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

6是相当隐蔽的部分。我们过去习惯观察阿里、美团这类平台上垂类服务的打穿,从而孵化出许多小鸡一样的行业生态,携程同样具备。

7基于上述多个尤其5与6而来,我想说,携程集团到了一个必须重新叙事时刻。即便简单对标美团这类公司,也会生发结构化的升级。美团定义自己是“Food+Platform”,携程何尝不是一个强大的“Trip+Platform”模型呢?Trip价值链长、复杂、多元,而围绕它,几乎可以生成无数的场景与垂直服务。

如此,携程就能回答资本市场关注的规模化、利润、业务结构、未来关键业务、平台新定位等核心问题。这也是携程业务的象限。

这一描述基于携程“星球号”为核心的“旅游枢纽站战略”与“深耕中国”而来。未来,它有望成为携程全球化发展的基础经验与基础模式。

这几个维度价值绽放,有赖于高额投入以及组织体系的升级。

二次上市为携程带来不菲的资金,缓解了它此刻的压力。但是,整个战略真正落地,还是要看组织力。这也是为何我此前预判,随着二次挂牌,携程将进入一轮组织升级的密集期。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当然,这只是我所思考的逻辑真实。其中定然有种种龃龉。但我仍然相信,携程的未来,不是OTA概念。这概念已经无法容纳它的整体要素与成长逻辑,携程拥有更多可能性与更大的想象空间。

多年之后,谁又敢说它不能打破开头的那种反差呢?

我始终认为,携程这家公司隐藏着更大的发现机制,甚至超过淘宝、快手、抖音这类生态效应强大的平台。

淘宝已发生巨大变化,但截至目前,就“发现”机制说,它仍更多侧重实物电商;“快抖”普惠机制强大,除了实物,它有利于下沉,发现生活中各种维度的隐秘。但就目前来说,更多还是娱乐的形态。

携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利于重新发现那些未被人们认知的地理空间。那些在地图甚至未被发现的空间。种种美好的范畴,要比实物电商、生活娱乐更具诠释的价值。

当我们刷那些旅游达人行走中国、世界的时候,你真的在意他们自己的表达么?至少于我来说,他们更大的价值是,重新发现了中国。空间地理发现,应该是当代中国一次更深维度的地理大发现。当人类以为早已探索殆尽时,数字时代的旅游业服务正持续打开一个更为壮观的新世界。

这个维度上,尽管参与者众,但至少截至目前,还没有哪家真正替代携程平台,这是携程在商业之外带给我的另一重想象空间:携程,重新发现中国,重新发现世界。

当然,落在商业上,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前不久《旅游枢纽战略:携程港股挂牌估值利器》文章中,我曾提出一个“旅游业摩尔定律”。

复述一下。摩尔定律如此描述:每隔18个月,单位面积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翻倍,而价格不变。它描述了计算机工业壮观的跃迁规律。而旅游业摩尔定律则是:每隔一段,单位面积的物理世界,旅游要素的供给数量、多样性,将会因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发现机制,而进一步丰富、壮大,最终必会释放出更强的网络规模效应。

于携程来说,这个其实就是它现阶段急需强化的指标。携程的跃迁,有赖于重新发现的机制。未来,它的增长,也会因用户规模、旅游供给数量规模与多样性而更有结构性魅力。

梁建章不断强调旅游业的人文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融合,挂牌仪式致辞里,他再度诗意地做了渲染。我相信那是真实的。现实中,我们确实很难找到一个链条长而复杂、要素如此丰富、规模如此庞大、同时又充满诗意的行业。

我们期待这家22年的公司有它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过,一切仍将回到现实。这2021年春夏之交,携程压力并没解除。新财年,想重回2019年财年指标,并不容易。

携程(9961.HK)也将持续面临考验。首日挂牌涨逾4%,次日涨逾3%,今日跌逾2%,整体不够惊艳。

当然也已属相当稳定了。要知道,前日挂牌时,很多人曾预言它开市破发。一个朋友甚至提前写好文章,拟了个“携程挂牌即破发…”标题,只等填充数据了。

索性补几句股价话题吧。携程确实没理由重现去年3月美股惨像。毕竟,无论宏观、行业、港股概念还是业务基本面,有不少支撑股价因素。

比如宏观与行业面。

先说海外。美股指数重回疫前,经济复苏信心上升。区域国家疫情虽有加剧,美欧整体趋于缓和,加上疫苗储备、施打,2020年有望得以控制。

支撑旅游业的信号也在释放。美联航前周宣布将雇用数百飞行员,CEO说航空旅行需求被压抑许久,未来令人鼓舞;廉价航空Frontier Airlines出行预订大幅增加;澳航当地员工全部到岗,旗下廉航捷星新租一批空客A320飞机。

国内更有利。疫情控制出色,行业复苏尤其旅游业复苏乐观。

孙洁前日强调了本地Q1GDP同比增幅(超18%)。看同比或欠说服力,但结合消费与假期行情,还是相当出色:Q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4%,环比增1.86%;清明,全国旅游人次达1.02亿人,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94.5%。

孙披露的携程数据完全匹配:清明,机票、酒店双位增长,门票、定制游三位增长。公司业绩恢复至疫前95%。她透露,“五一”会更乐观,公司正全面备战。

还有,尽管与旅游业务相关的港股不少,但就此刻的概念性、体量、全球品牌影响力、创新的预期看,还没有真能与携程对标的公司。

高盛分析师前日将携程港股评为“买入”,目标价360港元,较今日收盘价还有27%的空间。

事实上,海外机构很早就对携程表达过乐观预期。2017年5月8日,时任Blueshirt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的Gary Dvorchak,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时,提到携程网,说未来10到15年,其市值有潜力达到1000亿美元,目前它“还是一个婴儿”。

“婴儿”说法挺有意思,对应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以当时时限计,10年后,也就是2027年,携程市值才能达1000亿美元。我想,梁建章肯定不满意吧。这个数字并肯定无法对应未来几年的增长性。

当然,面对此刻的市值数据,梁建章肯定更不满意。二次挂牌采访环节,他确实表达了一点遗憾,但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