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顶着“低利润率”标签打天下的小米,似乎正在摆脱这种刻板印象。

5月26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净利润率达到10.1%,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35%。其中,手机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至12.9%。

这不禁让人疑惑,小米不再是雷军口中那个“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的“中国苹果”了?

资本星球分析发现,小米利润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手机市场的“量价齐升”。一方面,竞争对手华为在欧洲市场受挫,小米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小米自去年发力高端手机市场,手机平均售价有所提升。

但问题是,小米的利润率会持续向行业对手靠拢吗?

1 手机业务高歌猛进

整体上,小米一季度实现营收768.8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4.7%,是过去两年最快增速。调整后净利润61亿元,同比大增163.8%。

智能手机依然是公司收入的绝对大头,占到67%的比例。A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分别占23.7%和8.5%。


其中,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分部增速强劲,同比增长69.8%,显著高于其他两块业务的增速。

公司方面表示,得益于“在线渠道的优势不断巩固”,根据第三方数据,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在线市场份额近翻倍增长——从2020年一季度的18.5%上升至今年一季度的38%。

而在海外,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显示,小米在一季度保住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位置,同比增长4%。欧洲市场份额已经超越苹果,首次排名第二。在西班牙手机市场已连续五个季度第一。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是,一季度小米在欧洲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85.1%。

要知道,海外市场、尤其是海外手机市场的强劲增长,对小米而言意义重大。财报显示,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为374亿元,同比增长50.6%,占集团总收入48.7%。

小米手机短期内为什么如此畅销?

以欧洲市场为例,小米在当地之所以“高歌猛进”,很大程度上是迅速拿下了华为留下的市场份额。据Counterpoint近日发布的4月市场数据,小米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拥有21%的市场份额。OPPO和一加手机也闯进前五。

而在Canalys最新一季报告中,华为在2021年第一季度欧洲市场的新机占有率只有3%,同比下滑81%。

外界也有分析认为,华为在欧洲市场的“蛋糕”被打落后,很大一部分被小米接手。这种“接棒”带来的红利一直延续到今年。

不仅如此,在市占率走高的情况下,小米高端化策略得以顺利推进。

数据显示,一季度小米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为每部1042.1元,而去年同期为1038元。

小米方面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数据:一季度,小米集团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或以上智能手机、以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了400万台。

此外,根据第三方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4000元至6000元区间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小米由去年同期的5.5%提升至本季度的16.1%。

总体而言,销量提高、手机售价上升,再加上优惠活动减少和互联网服务毛利提高,整体拉升了小米的利润空间。

最终我们看到,小米集团一季度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5.2%提高到18.4%;净利率则达到10.1%,较去年同期上升5.75个百分点。

多年来以“薄利”模式生存的小米,这样的关键变化自然会为自己赢得更多认可。

摩根士丹利近日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市场数据反映小米在欧洲市场占有率有上升,将成为今年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家投行还认为,即使次季度出货量减少10%至15%,对利润仅影响2%至4%。

不仅如此,彭博调查的50位分析师中,有44位对小米给出买入评级,4位给出持有评级,2位给出卖出评级。

2 利润率难以继续提升

自2019年Google不再向华为提供GMS授权起,华为(包括荣耀在内)的新机上市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这也让华为失掉了以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苹果、三星、小米、OPPO等迅速吃掉了华为留下的空白市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曾在朋友圈吐槽“海外市场让给了苹果三星及国内同行”。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不过,在近两年的“交接期”内,这部分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小米等品牌仍需要靠过硬的质量才可能站稳脚跟。否则,这种高增速也只是昙花一现。

这种“华为走了,小米来了”的现象背后,国产手机在这些市场的核心优势仍然在于性价比。而在经历疫情冲击后,国外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有所提升,以“性价比”为标签的小米“接棒”后,就再次陷入了如印度市场争夺战一样的局面。

因此,小米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可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目前,三星依然稳居欧洲市场第一名。它具备芯片、屏幕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尤其在高端产品线上,三星多年来一直具备与苹果抗衡的实力。第三名苹果拥有独特的iOS系统和完善生态体系,这是小米这样的对手所不具备的。

反观小米,在智能手机核心部件上主要依赖合作伙伴。如今全世界“缺芯”的窘境,就像是悬在小米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摩根士丹利就指出,近期市场传出原材料供应短缺的消息,个别半导体供应商二季度智能手机感测元件订单削减10%至15%,或影响到小米、OPPO、vivo等客户的全年出货量。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小米产品供应可能难以跟上,甚至陷入无货可卖的尴尬局面。到时候即便有再多消费者追捧,恐也难做大销量。

何况,欧洲手机市场这块 “肥肉”,已经引来了众多对手虎视眈眈。

据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OPPO、一加手机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为6%和2%。虽不及排在前面的三星、小米等,但年增速高达314%和749%,成为国内手机在欧洲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

随着欧洲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利用低价策略冲杀进来的OPPO和一加手机(未来可能还有vivo)可能更占优势。

至于欧洲高端机型市场,小米与苹果和三星等大牌的尚有差距,绝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拿下的。

目前已有机构对小米海外的高增长神话表示担忧。

华泰证券就预计,小米2021年和2022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74.46亿和221.88亿,增速同比下滑6.3%和6.1%。同时,预计今年和明年的调整后净利润率将回落到到5.2%和5.5%。

截至5月26日收盘,小米股价报收28.25港元。相较于今年一月份35.9港元的最高点,小米在过去近五个月里已经下跌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