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快药预计将于近期上市
从2021年6月至今,几经波折,叮当快药终于要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了。
8月17日,叮当快药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预计将于近期上市,中金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叮当快药净亏损分别为1.03亿元、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四年合计净亏损近30亿元。
到了2022年,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根据其最新披露的数据,叮当快药2022年一季度营收9.87亿元,亏损4.04亿元。
作为医药O2O大战后的硕果之一,叮当快药上市在即,但连年的亏损,似乎也预示着送药上门的生意,并没有投资者们想的那么美好。
乘着O2O的风口起飞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网络、智能终端等“基建”全面铺开,2014年,O2O开始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新风口。IT桔子统计,当年,中国O2O领域融资数超260起,占总融资数的13%左右,涉及社区电商、餐饮、汽车服务等诸多领域。
对此,经纬创投曾发布公开信表示:“2014年最热的领域应该属于O2O,1亿美金以上的融资大部分发生在这个领域。”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仁和集团创始人杨文龙看到了线下的药品与线上的智能手机连接的大趋势,于2014年9月成立了基于O2O的药物上门配送平台叮当快药。
事实上,杨文龙确实慧眼识珠,因为在叮当快药之后,诸多巨头也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一领域的风口,开始加大投资。
比如,2016年5月,京东大药房正式上线,这意味着京东正式切入医药电商领域。刘强东表示,“进入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但这件事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2016年8月,阿里健康就收购了广州线下“五千年大药房”,借机推出阿里健康大药房。对此,马云也认为:“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
在刚需型的“衣食住行”之外,药品电商之所以如此吸引互联网巨头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能以药品为基点,向外辐射到保险、问诊、支付等链条,成为消费者的健康入口。
比如,此前杨文龙就曾公开表示,叮当快药的目标是打造“药+生+慢性病管理+检+险”的五位一体生态,实现医药健康的闭环。
前景看起来诱人,也有诸多大佬“画饼”。但目前,叮当快药们因为跑马圈地而陷入亏损,盈利模式仍不甚明朗。
“轻资产”转向“重资产,39个月亏损20.64亿元
主打O2O模式的叮当快药,最要紧的任务是高效率地让药品和消费者有效衔接。
诞生之初,叮当快药与传统的O2O企业别无二致,都是与传统药店合作,走“轻资产”模式,由叮当快药提供订单,药店将药品送至消费者手中。
但是杨文龙发现,药品服务与电影票、美食等O2O服务并不相同。比如疾病的突发性就要求药品电商需要7*24待命,而药店自行配药的散慢性也难以满足叮当快药提出的“28分钟送药上门”承诺。
叮当快药转而开始走“重资产”模式的自建药店和配送系统。《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设立了286家智慧药房。
这种模式给叮当快药带来了极高的成本负担。《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叮当快药履约成本分别是9750万元、2亿元、2.83亿元以及4.12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6.7%、15.7%、12.7%和11.2%。
与之相应的,为了和京东、阿里等巨头竞争,叮当快药的销售、推广成本也居高不下。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Q1的相关投入分别为1.4亿元、2.8亿元、4.41亿元以及8.35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4.1%、21.8%、19.8%以及22.7%。
杨文龙描绘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也一直没有大的上扬态势。《招股书》显示,截止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自家的医疗团队有16名全职及58名兼职医生,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医生为800多名。
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末,微医已经打通了中国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医生超27万名,累计注册用户为2.22亿名,平均月付费用户数为2540万名。
“重资产”模式需要极高的投入,第二条曲线又没有带来亮眼的财务数据,叮当快药的市场增长便随着一路亏损,净利润也在不断下探。
新老竞对夹击,市场窗口期收窄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大约为2831亿元左右。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针对“重资产”模式带来的亏损,叮当快药2020年10月完成10亿元的B+轮融资时,就表示要加快“千城万店”战略布局。这主要是因为叮当快药的自营点不同于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可以承接买药的任务,因此,随着份额的攀升,可以形成边际效应。
对此,杨文龙表示:“很多人认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误解,因为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比和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在“卖药”之外,叮当快药也在不断布局“医+药+险”的闭环生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叮当快药已与9家保险公司合作,与4000多家制药公司及药品分销公司合作。
不过对叮当快药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巨头和新生企业的夹击下,市场留给自己的窗口期越来越窄了。
IT桔子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数量达到了922起,投资金额为3496.85亿元,同比增长48.9%。
如果说医药电商创业的新生平台还只是分散叮当快药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巨头的持续入局,就在进一步挤占叮当快药的生存空间。
比如,2017年成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霸主后,美团就开始积极进军医疗健康领域。对此,美团曾对外表示:“朝着健康业务方向发展,对于美团平台来说是自然而然的。”
通过多年在外卖领域的耕耘,美团已经积累了极为丰沃的配送员资源。美团财报显示,2020年10月,美团外卖骑手共有399万左右,覆盖中国超1300个城市,日完成订单1800万单。
这些外卖骑手在送餐外的空闲时间,即可直接配送美团医疗健康的商品。2020年Q3财报显示,美团单季药品订单同比增长超两倍,截至第三季度末,入驻美团买药平台的药店共计10万家左右。
从O2O的风口上“乘风而起”,叮当快药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融资30多亿元,不可谓不受到资本青睐。在4年的时间里,就亏掉近30亿元的速度,也不可谓不“烧钱”。医药电商的盈利难题,困扰着的也不止一个叮当快药,可行的盈利模式的探索,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