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森未来的“宫斗”大戏,似乎还没有拉上帷幕的意思。

去年11月才联合创始团队上演一出复仇大戏的侯晓迪,最近却宣布已经从图森未来辞职。他在领英上宣布:“今天一大早,我正式辞去了TuSimple董事会的职务,立即生效。我仍然相信自动驾驶的梦想,但我觉得现在是我离开公司的合适时机。”

对于辞职的原因,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在侯晓迪辞职之前,该公司正在对有关他挖角公司员工加入其新成立公司的传闻进行内部调查,而侯晓迪在调查期间辞职。

侯晓迪则在个人领英账户上发文反驳了这一说法,“我认为所谓的调查是图森未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针对我在多项决定上的分歧而发起的报复。”

侯晓迪还在回应外媒时说道,自己并没有开始另一家企业,暗示指责他挖角员工是不合逻辑的。

根据之前从纳斯达克收到的通知,图森未来必须在2023年5月15日之前提交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季度的10-Q 表格。图森未来被给予不迟于2023年3月20日的时间重新符合上市规则,并延长180个日历日或至2023年5月15日,以便公司提交表格10-K。

对此,图森未来表示,公司未能按时提交其2022财年的年度报告,因为需额外的时间来确定和选择新的主要会计师,他们将完成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和审计。

不管怎么说,未能按时交年报昔日的“自动驾驶第一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留给外界最多的印象不是业务,不是技术,而是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内部“宫斗”,戏剧又让人唏嘘。

挖角员工被调查?不,这是报复

既然侯晓迪反驳被调查的行为纯属为“报复”,那么辞职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此,他在个人领英账户发布公开信中详细描述了辞职原因。他解释说自己是因为对图森未来首席执行官的“天价”薪酬方案存在意见,以及与公司将重心从L4转移到L2存在分歧才辞去了董事会的职务。

根据钛媒体App与图森未来中国的相关人士接触发现,国内团队确实已经在做L2级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发和业务推广,但还未官宣。

而至于“天价薪酬”,虽然吕程的年薪方案尚未披露,但此前外媒就曾报道称,吕程回归条款中有明确指出,如果再次被解约,图森未来需要支付一笔高达1500万美元的补偿性薪酬。

1500万美元为何就叫天价?看看图森未来的财报对比一下就知道。图森2021年全年营收626万美元,而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70万美元,净亏损1.13亿美元,全年营收预估最多不过1100万美元。

而更让侯晓迪接受不了的是,这份薪酬还是在裁员的背景下提出的。

去年12月外媒曝出消息称,图森未来将裁员约25%,并进行重组,其中裁员波及约350名员工。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图森未来的裁员数字可能会高达700人。而据雷锋网报道,图森未来美国团队已经从1000人大幅下降至不到500人,其中运营、测试团队则是裁员重灾区,比例已超70%。

曾经庞大的技术团队已分崩离析,最失望的莫过于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侯晓迪,而失去了公司控制权的他,除了离职,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健康证明”不保险,水逆的一年

这并不是侯晓迪第一次与图森未来开撕。

2022年年中,美国政府部门再次以“中美团队技术共享”为由对图森未来进行调查。FBI、证券交易委员会和CFIUS怀疑图森未来向图灵智卡(Hydron)提供了不当的资金和技术转让。

Hydron是陈默在2022年6月官宣的一家氢燃料重卡造车公司。“图灵智卡”则是2021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家造车公司,背后的实控人也是陈默。

虽然图森未来在随后发布的Form 8-k公告中澄清,目前公司尚未受到SEC或FBI的调查。不过,这份澄清并没有说服力。因为就在《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一调查之后,董事会就罢免了侯晓迪的职务。

当地时间10月31日,图森未来发布公告称,终止了时任CEO、总裁、CTO侯晓迪的职务,同时免去了侯晓迪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且正在物色新的CEO,在过渡期将由运营执行副总裁Ersin Yumer担任临时总裁和CEO,图森未来首席独立董事Brad Buss将担任董事会主席。

但仅隔一周,被罢免的侯晓迪便联合创始团队,上演了一出复仇戏。当地时间11月10日,图森未来发布公告称,开除了四名董事,只保留了侯晓迪一人的董事会职务。作为公司唯一的董事,侯晓迪解除了Ersin Yumer的临时CEO和总裁职务,任命吕程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并任命陈默为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

而现在,侯晓迪正在被这一决定“反噬”。不过,失去侯晓迪的图森未来是会朝着更好方向发展还是更坏呢?外界对此的态度并不太乐观。

成立于2015年的图森未来,赶在了自动驾驶第一波投资热潮之前,算是抢得了先机。成立之初便瞄准了“最性感”的L4级别自动驾驶,创始团队成员陈默、侯晓迪、吕程分别擅长技术、商业、资本,铁三角的创业组合也与当时投资人的喜好不谋而合。

之后,赶在了2021年通过SPAC借壳的方式实现美股上市,成功拿下了“自动驾驶全球第一股”的光环。当时恰逢自动驾驶第二波浪潮来袭,而且当时资本看好的就是限定场景内的自动驾驶,图森未来专注的干线物流也是其中最被看好的场景之一。

不过,看似步步踩对点的图森未来却从此开始了“水逆”:股价狂跌、宫斗、被审查、裁员等消息接撞而来。

上市前一个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图森未来就新浪旗下Sun Dream Inc于2017年购买本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一事出具书面通知。随后,图森未来与新浪共同起草了一份通知,CFIUS开始对相关事件进行审查。

CFIUS是一个联邦政府委员会,由11个政府机构的首长和5个观察员组成,美国财政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它被授权审查某些涉及外国投资的交易,以确定交易是否会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2022年2月18日,调查结束,双方达成和解并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代表新浪子公司Sun Dream Inc的两名董事(曹国伟和张怿)在今年任期结束后卸任,并且将不再竞选董事会成员以及不增加其目前的股份。根据图森未来2021年4月首次公开募股时资料显示,Sun Dream Inc持有20%的股权。

同时,图森未来还同意“限制对某些数据的访问并采取技术控制计划”。图森未来首席行政和法律官吉姆·马伦(Jim Mulle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些措施涉及限制公司中国分部的一些信息,包括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源代码和算法。

另外,图森未来还需任命一名安全官和一名安全总监,并建立一个董事会级政府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必须定期开会,并向CFIUS报告。

时任图森未来CEO的吕程在达成协议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基本上算是美国政府开的一份健康证明。”

但这份“健康证明”刚刚开出没多久,就再次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中美团队技术共享”的调查。此后接二连三的调查也让这家自动驾驶公司蒙上了更深的阴影。

图森未来在国内还是“第一梯队”吗?

上市之前,在中美两地同时开展技术研发、拓展业务,曾是图森未来招揽资本以及对外宣传的一个亮点。

在美国,图森未来的业务更侧重于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国内则是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在港口码头领域的落地开展。

但好景不长,随着两国监管机构对数据安全的监管趋紧,曾经的亮点也让图森未来焦头烂额,监管夹缝中的图森未来不得不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2022年7月,有消息透露图森未来中国业务正在以10亿美金的估值寻求私有化,并不是向第三方出售公司。在完成私有化后,图森未来还是要以现有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为核心,在中国市场独立运营。

对于两地业务分拆,陈默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将原因归咎为中国区业务缓慢,“今年开始行业大环境突变,图森未来市值跌了80%,为了支撑量产车的落地,图森未来只能卖掉相对发展缓慢的中国业务,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回笼一些资金。”

这或许是理由之一,但其中的因素恐怕是多方面的。原因虽复杂,但结果很明了,图森未来自上市以来在中国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小确实是事实。

目前,图森未来在中国的业务主要以“试点”业务为主,分布在上海、唐山部分地区。

有行业人士曾对钛媒体App透露,图森本来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在上海临港这里,但后来上汽成立了卡车自动驾驶公司后,上海临港的港口业务也基本没有图森未来了。而从技术上来看,图森未来因为做得早,所以大家习惯提起自动驾驶就提到图森未来,但其实这几年,他们技术的先发优势已不明显。

图森未来自己选择放弃中国市场也好,被动落后也好,国内的确出现了更多的竞争者。除吉利的远程汽车、上汽的友道智途等,还有智加科技、赢彻科技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面对在中国市场的现状,有图森未来中国地区的员工对钛媒体App表示,“期待公司今年能够完成分拆,然后在中国市场发力。”

不过,分拆之后的图森未来能否如愿重回第一梯队还有待观察,毕竟不管从运营模式还是市场开放上来看,现在的图森未来在中国似乎都缺少一定的竞争力。

而随着侯晓迪的离去,图森未来内部后续是否会终止“宫斗”?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