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读书越来越少,图书新闻为何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美国人不爱读书了。据《大西洋月刊》报道,在1978年,盖洛普咨询公司的调查发现,42%的美国成年人在过去一年中读过11本或更多的书,而在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数据里,这一人数下降到28%,而一本书都没有读过的人从8%上涨到了23%。
据《华盛顿邮报》里的一篇“美国休闲阅读量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文章,美国人总阅读时间从2004年的人均每天23分钟下降到2017年的17分钟。而据《新政治家》一篇“文学正在缓慢死亡”的报道,美国小说家里全职写作的比例从2005年的40%下降到2013年的11.5%,书籍价格和销售额的下降,使得作家们难以全靠他们写的小说谋生。
从1978年到2014年,美国人在上一年读多少本书,消息来自《大西洋月刊》,“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Book Lover”
但是,据《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报道,最近很多美国主流媒体却在增加图书新闻。《纽约时报》扩张整合了图书新闻的业务。《纽约杂志》更是要将图书新闻的量增加三倍。《大西洋月刊》也创立了图书频道。连BuzzFeed都新建了一个线上读书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大西洋月刊》报道,今年二月,《大西洋月刊》的董事长鲍伯·科恩(Bob Cohn)决定扩张其业务,并招聘更多员工。因为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刺激,《大西洋月刊》的读者人数大幅上升,在2017年里增长了25%。而图书频道是业务扩张的一部分。在图书频道创设的一个月里,读者在此频道阅读的时间就比该网站的其他频道高出了20%。
而《纽约时报》的图书新闻曾经由商业、文化和书评部门一起合作,现在都由编辑帕梅拉·保罗(Pamela Paul)来统一管理。这也是因为《纽约时报》的在线读者人数不断在上升。保罗称,在数码时代,读者希望能在一个频道内阅读有关图书的文章,而不是跳跃到别的频道到处去找。
《纽约时报》在坚持着严肃新闻准则的同时,还一直在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图书报道。保罗说,有些书,比如是再版的、翻译的、或者是视觉类的图书,我们不一定需要去写书评,但是还是很值得用别的方式进行报道。而且,他们会通过类似Instagram和播客等平台发布讯息。除了新书快讯之外,他们也会把图书新闻整合进文化报道中。
保罗说:“在过去,我们书评部门选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会问,‘这本书是否值得评论?我们应该评论这本书吗?’而现在,问题变成了‘这本书值得报道吗?假如值得,该怎么报道呢?’”
《纽约杂志》的图书新闻业务也在迅速扩张,图书编辑鲍里斯·卡奇卡(Boris Kachka)说,这不仅是因为网络读者的大量增加,也是因为原本很多边缘化的图书报道——比如说,当一本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了,此书才被报道——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他在《纽约杂志》旗下的Vulture,the Cut,Daily Intelligencer,Grub Street,和The Strategist等好几个网站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具体的书单推荐、图书排名,还有一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书评。他们的书评不止在围绕着这本书,更对整个美国社会和文化进行评论。
而BuzzFeed的免费线上读书会是一个更新的方案,这是一个人们可以在网上理性讨论和剖析一本书的论坛。BuzzFeed还声称,因为亚马逊的广告链接,这个线上读书会还能为他们的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
从某些方面来看,主流的图书新闻从历史上的独尊地位,落入跟其他的艺术新闻平起平坐。它们更少迎合知识分子,而是更多地去吸引对文学和非虚构都不感兴趣的读者。这些读者希望能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消息来源,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他们阅读的方向。
此外,书评也不仅仅是书评本身,其功能更是在于剖析当今社会政治格局。人们更爱阅读和分享一篇琼·迪迪恩(Joan Didion,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对特朗普时代的审视,胜过一篇围绕着她的书展开的书评。
我们可能真的没有时间阅读更多的书籍,但是我们正在寻找更多方法,来消化正在发生的一切。“我们经常受到一些短暂的、偶尔不准确的、容易被遗忘的信息轰炸,”保罗说,“我认为书籍就应该像解毒剂一样,将这些新闻背景化。它们将给读者提供长远历史视野和更广泛的背景。”
在影像泛滥、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图书新闻对实现这些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为了突破信息噪音,编辑们必须将老式的书评,变成符合当下社会气候的形式,比如推荐书单,以问题和回答的形式(Q&As),采用播客或Instagram的平台,利用网络标签,甚至拍摄新书预告片。
卡奇卡说,“你的一篇文章,至少能引起人们对这本书的关注。也许人们会读它,也许不会。但是,就算读者没有读那本书,至少书中的想法会通过你传达到读者那。我认为这种传达很重要,因为这样的话,这本书可以超出以往一本书的影响力,无论它现在是以什么样形式呈现的。”
(编译新闻来源:《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What's behind a recent rise in books coverage?”,作者:山姆·艾希纳(Sam Eichner))作者:徐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