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50天,电影票房累计突破44亿元,2020年至今总票房突破66亿元,其中《八佰》斩获24.7亿元票房,连续两周夺得全球电影市场周末票房冠军。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引领全球电影行业复工的脚步。

在日前举办的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上,两场与电影产业相关的讨论引发关注。多位电影人对行业未来趋势进行观点交锋。论坛上,对于《八佰》所取得的票房成绩,电影总制片人、华谊兄弟CEO王中磊表示,并不是《八佰》救了电影市场,而是观众救了《八佰》,救了电影行业。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亿多观众戴着口罩,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封闭的电影院里看电影,用一张张电影票为电影人战胜疫情带来很大信心。”在王中磊看来,中国电影市场领先的票房数字、领先的观影人次,有力地回击了针对中国疫情防护以及恢复情况的谣言,令电影人感到骄傲。

在一个仍然处于疫情防控阶段的市场中,历史战争片《八佰》迈入20亿俱乐部,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获得2.77亿元单日票房,足见观众对院线电影的热情。正在热映的影片《信条》导演诺兰一直是院线电影倡导者,他曾说,“我是电影院的头号粉丝,一生都痴迷于电影院带来的仪式感,我最钟爱的就是通过电影的力量逃亡另一个世界。”一批国际知名导演比如李安通过对4K、3D、120帧的探索,希望用更先进的技术将观众继续留在电影院。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从国际范围来看,《花木兰》北美上线Disney+、连锁院线AMC与环球影业达成17天窗口期协议,从市场环境、经营模式到消费者习惯,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发生急速变化。互联网会否对院线造成毁灭性打击,电影院会不会就此走向消亡?电影这门百年艺术会发生怎样的变革?问题一再出现在所有从业者面前。

78岁的中国第四代导演谢飞认为,电影行业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他向第一财经表示,不必将电影、电视甚至网络分成三种东西,“它们都是视听作品,只是销售方式不一样。”在他看来,中国影视界欠缺的不是创作,而是经济体制的深度改革和完善。“今年的电影总体票房一定会比去年600亿元差很多,但是也要看到互联网开辟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应该迅速增加影视内容的互联网收入,通过建立付费观看机制,改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观众看盗版、不花钱看影视作品的陋习。”

电影产业融合与重塑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在论坛上亮明了对电影院以及电影行业的信心:未来五年,5亿票房体量的电影离不开电影院。

“电影诞生百年,从艺术样式来讲,它是最高级的。”王健儿表示,在电影院这个封闭的黑匣子里,集体观影的仪式感能够驾驭人的情感。看电影不仅仅是消费,也是生活方式,满足人的社交需求与精神需求,因此,电影这种独立的场景式体验不会消失。

王健儿指出,疫情之后,电影产业进入深度融合与重塑结构的阶段,产业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在好莱坞,高管层接近半数法律专业出身,才有了今天良好的版权保护局面,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中磊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电影产业需要更合理的管理资源配置:“好莱坞每部作品都是金融产品,金融人才和文创人才在两条轨道上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未来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工业化帮助电影发展,实现更高的完成度。”

王中磊认为,足够力量的情感交流、情感认同以及情感表达是成就一部优质院线电影最重要的元素,那些反映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电影的主流。

从《战狼》《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八佰》,在王中磊看来,近些年中国电影高票房榜单上的这些电影类型不同,却有着成功的共性: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足够饱满的情感、有民族精神的感召、提供具有冲击力的视听感受。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和美国电影市场在内容创作上的差别,不同类型的电影给中国电影拓展带来更大可能性。

王中磊还表示,电影人应该用“拥抱”的心态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会改变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但也会更多地助力这个行业,对于院线电影而言,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窗口期的规划和管理。

技术革命,电影重生

法国导演戈达尔曾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而这条“真理”正在被技术革命所不断打破。

在青年导演周圣崴看来,电影史上,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片时代,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胶片时代到数字电影时代,每次学者和批评家们说电影要“死”的时候,恰恰是电影开始以新的面貌生长的时候。

导演谢飞经历过传统电影的黄金时代。1979年,中国观影人次曾达到293亿,80年代是一个全民观影的时代;90年代,由于电影市场机制改革停滞,盗版影像猖獗,观众流失,观影人次滑落到4000万,中国电影市场遭遇了崩盘的十年。

如今电影市场正在经历第二次巨变,正处于和互联网结合的大拐点。在谢飞看来,互联网+电影的浪潮席卷全球,两者融合是必然趋势,互联网可以帮助电影建立多元的销售渠道,各种各样的电影都能够获得相应市场回报,从业者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如果跟不上这一步伐,会像90年代一样遭遇崩盘。”

谢飞执导的电影在国内外得到较高的艺术评价,他执导的《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香魂女》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40万元成本的《本命年》曾获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表现。在他看来,如果能建立一个多元化、法制化、健康的电影市场,艺术电影不应该有困惑。

艺术电影在网络发展以前就讲究长尾效应,而娱乐产品反而可能会瞬间消失,因为总有新的娱乐产品替代。“《罗生门》当年在日本市场票房惨淡,但它是有价值的艺术品,今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都会观看《罗生门》,《罗生门》所获的收益一定比当年的娱乐片更多。”

不久前,周圣崴运用艺术、互联网、电影跨界思维完成的第二部电影《艺术死了》入围了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在他看来,互联网冲击了电影院电影,也正是这个时候,电影再一次爆发蓬勃的生命力,这一次,引领变革的将不再局限于电影产业里的人。周圣崴说:“技术平民化、信息爆炸,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一洪流,每个人都可以拍电影,不一定要把电影框死。任何艺术形态都会在任何时代,以新的状态重新生长,突破边界。”

尽管年事已高,谢飞对网络影视内容一直抱有开放态度并积极肯定优质网生内容的价值:“我从不觉得电影是多么极端的伟大和神圣,它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进入了第二次写作即视听写作时代,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对影像和声音进行组合编排,表达思想。”但谢飞也认为,尽管人人都能掌握视听写作手段,但也只有少数艺术家才能拍出像《红楼梦》这样流传百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