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下午2点,中纪委官网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直接点名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在国庆节、中秋节来临之际,零售价大幅上涨,背后可能蕴含的不正之风。
受中纪委发文影响,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生产高端白酒企业的股价从红盘开始迅速下跌,并最终收绿。
就在7月15日晚,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学习小组》一篇名为《变味的茅台,谁在买单》的文章将枪口对准了贵州茅台,也是引发了舆论风波。
该文章指出,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更不是用来付的。无论是贵州茅台、西藏虫草、新疆和田玉,还是其他名贵特产,都要让商品价值回归市场,不再成为权力的供品,这也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保护。
随之而来的是茅台股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市场也有恐慌的声音传出。然而,在茅台基本面向好的大趋势下,这种恐慌到底有没有必要?
从根本上来讲,人民日报和中纪委对高端白酒的点名,并不会对相关企业的经营和需求产生长远实质性的影响。
因为,高端白酒的需求,根基在于其稀缺性的酿造工艺、品牌效应以及切实存在的消费升级。
相反,之前的人民日报和中纪委此番喊话,也正好印证了市场对高端白酒需求之旺盛,同时也侧面说明相关白酒企业提高出厂价的空间确实很大。
当前,53度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相对出厂价已经翻番,茅台有足够的提价空间。
机构研报指出,茅台对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1956 年茅台酒厂就建立了陈贮制度,此后茅台酒的酿造就拥有了时间价值,酒质的稳定和提升成为必然。茅台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积攒了数量巨大的老酒储备,时间酿造了茅台酒的价值。
近年来,贵州茅台持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对品质的严苛打造和匠心坚守,对消费者的持续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文化战略,茅台品牌价值进入爆发式增长通道。
所以有一点是明确的,高端白酒厂商手中的定价权是很大的,相对于A股的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简直不要太多。
2
“酒本无罪,人之过也。”在近年来茅台高管贪腐案件中,实际上是人的问题,也同样需要反思管理设计的问题,不应该嫁接到茅台酒这一产品身上。
作为一种商品,茅台酒已经发挥了其价值,不应该成为个别人贪腐的“背锅侠”。
尽管疫情肆虐,白酒行业遭受较大冲击,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贵州茅台在2020年一季度都实现逆势上涨,并且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一季度,茅台实现营业收入244.05亿元,同比增长12.76%;实现净利润131.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每股收益10.42元,同比增长16.69%。其中茅台酒销售收入为222.24亿元,系列酒的销售收入为21.68亿元。其中,直销渠道约占总业务收入的8%,达到19.39亿元,批发渠道营业收入达到224.5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白酒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的当下,贵州茅台在一季度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除了是其龙头地位的彰显,更加给行业带来了信心与支撑,为白酒行业战胜疫情影响提供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千亿时代的茅台任重道远。高端白酒企业,依然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投资品种,只不过是现在估值确实有点高,需要进一步等待价格回调。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看到茅台股票价格的起伏,更应看到当前经济市场的整体态势、白酒行业的现状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茅台酒的市场价值。
当然,前有被人民日报批评,如今被中纪委点名,茅台更应该努力完善自身。包括推进“文化茅台”建设、推进“茅台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营销体系改革、深化细化“智慧茅台”顶层设计等,主旨为持续提升品牌力、渠道力及内部管理效率,将成为后续增量顺利释放的基础。
茅台这一路走来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如今仍屹立不倒。这是因为茅台整体的发展方向是好的,给人很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