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炒鞋起家的“毒”APP,改名“得物”一年后,过得怎么样?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既能了解潮流动态、交流感受,还能直接购买单品,其社交+电商的属性、重度垂直的内容,吸引了一批小众但是超高粘性的球鞋爱好者。

卖潮鞋、做鉴定,炒鞋孕育了一门大生意。资本加持,得物很快估值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但潮鞋交易毕竟是少数人的狂欢,业内人士也指出,仅仅靠收取服务费和鉴别费用,很难支撑起一个商业模式。

所以过去一年多,得物开始扩品类、扩模式。加了衣服、饰品、美妆甚至汽车,跟国潮品牌合作,积极推动顶级大牌潮品首发,在短视频平台加大投放……他们正在最大限度挖掘年轻人的价值。

但鉴别误差、售后服务、霸王条款等质疑声一直没有中断。而且,赛道天花板不高,对得物来说,未来,在鄙视链明显的潮流领域,怎样增加社区的包容性和文化属性、重塑社区调性尤其重要,以及怎么稳固上游供应链、完善售后服务、获取新用户,都是挑战。

从炒鞋到潮流全品类

毒这个名字,原本寓意用户对潮流单品会上瘾,也就是“ 中毒”,听起来另类,也有自己的调性。但随着这个小众的平台出圈,毒这个称呼就显得不太主流,甚至有点贬义了。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为得物,也就是毒这个字拼音的拆分,官方解释寓意为“得到美好事物”。

改名之外,得物最大的变化是,在球鞋之外,平台上的品类大大扩展了。登陆得物APP,slogan是“有毒的运动、潮流、好物”,我们能看到鞋类、潮服、手表、箱包、配饰、潮玩,甚至美妆、数码、家具、汽车都囊括在内了。如今的得物,更像是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潮流电商平台。

此外,国潮品牌是得物近年来发力的第二大方向。

“国潮兴起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得物CEO杨冰曾提到,长远来看,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国潮的热爱和追求,必须提升消费品质,国潮品牌及产品必须能打动人心。他们将持续关注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开启“新国潮计划”。

2020年9月,汉服品牌“栗”入驻得物,一方面销售汉服类商品;另一方面也在互动社区普及汉服文化、交流分享汉服穿搭经验。

卡西欧×航海王联名款的G-SHOCK系列腕表,Kapital腰果花系列夹克外套、乐高x兰博基尼联名拼砌玩具、Dior x Air Jordan 1联名款球鞋等大量的顶级潮流单品和潮牌入驻以及首发,丰富了得物生态。

得物APP商品详情页

另外,得物APP还上线了AR虚拟试穿功能。也就是用户挑选鞋子的时候,选中鞋款,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的双脚,就可以“云试穿”。

数据显示,得物APP上“90后”消费主力在全平台用户中占比超过80%,中国每3个年轻人,就有1个使用得物APP。

长期关注潮流电商的投资人徐锋告诉深燃,得物能通过顶流产品,快速获取用户,整体的GMV非常大,用户增速很快,但是在每一个单品上获取的服务费和利润其实很少,而且他们对于上游的把控能力不稳定,并没有一手的货源,平台没有定价权,单收服务费不足以支撑它的商业模式。

“得物的优势是它吸引了一大部分喜欢潮流的价值观、审美等比较契合的年轻用户,这些人长期在这个平台上买卖交易,巩固了作为潮流垂类电商的地位,当人群聚集且产生交易习惯的时候,拓展品类的契机就来了。通俗地讲,它可以夹带私货,可以内部孵化一些品牌,或跟一些好的国潮品牌建立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得物拓展品类是个水到渠成的行为。”徐锋说。

顺着这个思路,徐锋认为也许未来得物能打造顶尖的、潮流的主理人和品牌,做出更高客单价的东西,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未来3-5年一定是国潮崛起的时代,他们或许能享受到产业红利。”

事实上,传统大牌非常强势,价格也偏透明,而国潮品牌处于崛起期,需要曝光和流量,也能给到得物利润空间,二者结合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大市场与大争议

内部发力之外,得物也开始做大量外部投放。

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在刷抖音短视频时,在很多大V的搞笑视频中,经常猝不及防地出现“上得物买球鞋,大牌正品八折优惠”。事实上,曾经小众而低调的得物,开始寻求大流量,扩展用户群,谋求大范围出圈了。

然而得物身上的质疑声也一直没断过。

炒鞋这种投机行为,本来就是一场危险的游戏,一些人囤货哄抬价钱,也有高额借贷疯狂加杠杆,隐患重重传递。2019年10月,央行发出警示函称,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还点名批评了得物在内等多个炒鞋平台。得物迅速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

此外,得物的鉴定服务和质量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广受诟病的问题。

2020年6月29日,中消协公布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6月1-20日监测期内,有关得物APP负面信息达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霸王条款等问题,并列出三个典型案例,包括:“协商退货被索要89元鉴定费;存质量瑕疵,平台以优惠券的方式补偿,重新下单时,鞋子已涨价100元,而平台将责任推给第四方(生产商);鞋头歪,鉴定水平存在问题,可能售卖假货。”

中消协指出,不管是守成的巨头平台,还是崛起的网售新军,都必须在法制与规则的边界内“跳舞”。而诸如“退鞋要交鉴定费”之类的奇葩规则、霸王条款,流露出的却是对法律与规则的无视与无知。

如今,翻看黑猫投诉,截至2021年1月22日,平台上对得物投诉高达51908个,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怀疑售假、存在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差、霸王条款。

有意思的是,有用户投诉称,在得物上买的鞋,又在得物旗下的二手平台“95分球鞋”上寄卖,结果平台鉴定为假货。这样的自相矛盾,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平台鉴定服务的误差。

做零售17年的资深球鞋从业者和爱好者飞宇认为:“这类型平台既寄卖球鞋,又做鉴定服务,说白了就是‘鞋贩子合法化’,他们给出真或假的结论,不管判断是否正确,都是要收钱的,如果把真的说成假的,人家就退了,影响消费者的时间和商家的正常交易,如果把假的说成真的,消费者穿了,权益受损。鉴定球鞋真假的事情,没人能拿钱拍胸脯做保证,我认为平台如果负不了这个责任就不应该随便做这个鉴定。”

飞宇经常会在微博上收到大量粉丝的私信求鉴定,他都免费帮人鉴别,“一般一天10个找我鉴别鞋的人里面,起码有5个,我跟得物的验证结果相反。”飞宇还提到,以前还有一些比较资深的球鞋玩家在得物做鉴定,现在有不少都离开了,剩下很多是从业经历3年以下的人。目前得物APP上显示有110位鉴别师。

也有媒体报道称,得物虽是圈内“老大”,但鉴定后备军并不给力,大部分鉴定师水平并不高,处于实习生水平,且对假鞋没有太多戒心。

从业者胥哲告诉深燃,鉴定其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里面的争议也很大,没有一个个体跟品牌或平台,可以做出100%精准的鉴定,鉴定数量大,一定会有纰漏。但鉴别服务是得物起家以及吸引消费者的基础,也是所有流量的源头,消费者也会依赖产品鉴定。而且,得物既做销售又做鉴别服务,总有点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的感觉,身份特殊,受到质疑很正常。

“但他们现在要做更大的规模,想上市,应该不会主观上去纵容这件事情,我更倾向于是鉴别师的偏差。”胥哲说。

未来在哪里?

得物于2015年孵化于虎扑论坛,最初主要是提供资讯,帮助年轻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文化,也有一些球鞋大神会自愿帮别人鉴定球鞋,后来它开始打造互动社区。2017年8月,虎扑正式推出独立的毒APP。

它最早从小众走入大众视野,是2018年王思聪等人曾在社交平台推荐。随后,炒鞋作为一个风口,迅速引发了大范围讨论。而毒APP作为潮鞋讨论和交易最大的平台,迅速破圈。

在资本端,毒APP最早于2018年获得虎扑资本天使轮融资,2019年2月,获普思资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投资,2019年4月,拿到了DST Global参与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十亿美元,跨入独角兽行列。

这次融资,让毒APP的影响力从小众球鞋爱好者正式扩展到了投资圈,其商业属性和价值令不少人惊叹。这不再是那个少数潮人“自嗨”的神秘之地了,而是一门从鉴定到销售都能带来商业价值的生意。资料显示,2019年8月,毒APP注册用户突破1亿,DAU约800万,2019全年交易达60亿-70亿元。

2020年改名得物后,公司开始重点发力潮流全品类。至于成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行业内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也不在少数。Nice、识货等都是这方面的玩家。据胥哲介绍,识货更加偏向于中低端的运动产品,得物偏向于潮流单品,也就是得物上的潮品本身产品核心价值跟溢价率比较高,通常都是在官网和专柜买不到的东西,不过,得物上也有一些大牌折扣品。Nice跟得物的模式类似,差别是体量,得物占领了先机,在规模、流量、成交量上都比Nice要大很多。

徐锋告诉深燃,潮流产品是有二级交易市场的空间存在的,因为目前想原价买到大部分潮流单品很难。得物通过这种业务模式切入市场,快速汇聚流量,产生庞大的交易规模,很有价值。

但它们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我认为在未来2-3年内,得物一定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应对鉴定服务的问题,而不是通过鉴定师人为来解决,否则,鉴定不仅会有误差,公司的收入规模也会快速达到顶点,势必影响产品的动销率和用户的购买体验。”徐锋说。

胥哲也认为,得物们面临的问题是用户对鉴定服务的质疑,它们应该把人才储备做好,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对平台来说,口碑很重要。

第二大挑战是完善社区。得物现在也在强化社区概念。确实,如果它只是一个销售终端,它的使用频次会大大下降,只有在社区上面做更加细化的分类,并且将社区和产品销售联动打通,才能提高用户粘性。

第三个挑战在于用户。潮流单品是个小众圈子,徐锋指出:“在垂类的潮流项目上,我不认为它能做多大,得物的用户会快速到达增长瓶颈期,除了深挖用户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泛化用户,瞄准整个年轻人群体,而不仅仅是球鞋爱好者。要让更多的用户进来,打造垂直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平台,也就是真正破圈,才有更大的想象力,就像B站一样。”

所以,未来,得物们有可能打造的就是线上的潮流运动商城,是把综合性电商的一块大的业务剥离出来,更加细化。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用户其实对平台是没有太大忠诚度的,用户认可的是品牌,所以一些大的电商也在分化和蚕食它们的用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胥哲、徐锋、飞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