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最近有点“躁”。

自主汽车品牌之王的落寞

1月11日,吉利集团与百度战略合作,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两天后又与富士康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服务。近日又有消息称,吉利正在与法拉第未来(FF)进行谈判,欲为后者中国工厂提供合同制造和汽车技术服务。

吉利集团在电动车领域动作频频的背后是李书福难以掩饰的落寞。

不久前,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Top 10曝光,不少人笑逐颜开。得益于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频频降价,毫无悬念地成为最大赢家,神奇的五菱宏光则凭一款MINI EV意外爆红,而身处风口浪尖的李想也没有影响他的理想ONE闯入十强。

但是,吉利集团却与该榜单完全无缘,旗下没有一款车型入选,该公司新能源汽车2020年销量只有6万多辆,短板异常扎眼。

如果止步于此,这也没有什么。特别让这位在不可能中硬以愚公移山精神打造出一个民营汽车王国,十年前又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的风云人物气不过的是,新能源汽车如今抢走了所有风头。

从2020年初到现在,特斯拉股价暴涨12倍以上,市值逾8300亿美元,相当于传统汽车巨头丰田的4倍、通用汽车的10倍、福特的18倍,蔚来、小鹏、理想也跟着吃香喝辣,尤其是蔚来仅仅成立六年,市值已经超越大众汽车,跃居全球第三。

相比之下,在过去一年卖掉了130多万辆汽车,目前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吉利集团市值只有3200亿港元。这事搁在谁身上,谁的心头都会憋着一口恶气。这一切都是李书福自己亲手造成的。

吉利汽车的难言之隐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其实,在新能源汽车登上风口之前,李书福就注意到了,不过,当时是以对立面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蔚来、威马、拜腾、奇点、爱驰、正道、新特、前途、云度、零跑等十余家同时粉墨登场,此举被公众视为造车新势力向传统汽车巨头的首次集体性示威。不过,他们的产品彼时都停留在PPT上,并没有受到后者的重视,李书福还尽情地嘲讽了一把,“互联网造车一天到晚的瞎忽悠。”

不料,大洋彼洋的马斯克真的把特斯拉弄成了,从2018年第三季度起,特斯拉就成功实现了持续盈利。近一年来,该公司的股价虽然不无“虚火”之嫌,但人家的业绩也可圈可点,全年在全球交付49.96万辆,同比增长36%,离50万辆目标仅差450辆。

大众汽车、通用汽车、福特、奥迪、宝马第一时间意识到危险,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吉利汽车的步伐显然慢了,紫财经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掌门人的轻敌影响了整个吉利的判断力。民营企业通常都带有强烈的创始人个性烙印,吉利集团更是如此,一个人白手起家,创办了这样一家庞大的商业帝国,李书福很容易产生每个凡人都会有自恋情结,一锤定音的现象不可避免,当他否定了造车新势力之后,吉利内部即使有人看到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也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这也是吉利新能源发展缓慢的主因。

另一方面,尾大不掉的烦恼影响了李书福的转型。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的“蛇吞象”发生在2010年,但整合的难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至少要花上数年时间。2018年2月,吉利集团又将戴姆勒9.69%股份纳入囊中。传统汽车领域的一系列收购,让李书福完全没有精力关注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上布局越多,吉利进军新能源汽车越难,毕竟容易出现左右手互搏问题。

李书福的两大“心魔”

问题是,你不革自己的命,别人也会革你的命。

进入2021年,李书福总算想明白了,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正式关注新能源汽车。从时间节点来看,李书福切入的并不算晚。尽管造车新势力一个个股价气势如虹,但除了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目前无一跨过生死线。

吉利汽车真的挑战在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心魔”。在传统业务仍属于躺赚的背景下,李书福需要让整个公司明白ALL IN新能源业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在燃油车与电动汽车之间做好平衡,否则还可能首鼠两端。

早在4年前,吉利汽车据说就花了180多亿元开发出了一个纯电动汽车的专属平台SEA。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看到这个平台诞生令人惊艳的产品,大概率就是犹豫不决的结果。

与此同时,李书福也应该警惕另一种“心魔”。战略确定后,大刀阔斧前进是一件好事,但吉利也不能冒进。不到一个月时间,吉利连续祭出三项重磅动作,这让人不能不疑惑,是不是太草率了?

姑且不说百度、富士康,法拉第未来被公认为是一个无人敢碰的烫手山芋,其创始人贾跃亭不但让几十万股民欲哭无泪,也让孙宏斌、许家印等一大佬栽了大跟头,李书福还要往这个坑里跳,似乎有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