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为止,对话吧和Capital Coffee上就已经出现了,公司创始人利用产品为自己公司倒流到微信私域流量、不同品牌之间的资源对接、知识付费类老师线上解答寻求转化、娱乐化KOL在线选秀、利用声音进行表演剧本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房间形式。
“中国版Clubhouse越多越好,2021年互联网行业第一场大战!”
“中国人盲目追风完全体现在了打造各种中国版Clubhouse上,我已经看到不下十个团队在做,而且都是像素级抄袭……”
2月1日,美国音频社交软件Clubhouse因马斯克“开房聊天”,一夜火遍全球。不到一个月,多个“中国版Clubhouse”已悄然上线,背后的参与者包括映客、36kr等知名公司。
为拼速度,有团队在大年三十,召回全部技术人员,集体加班三个通宵,熬夜改bug,就像2018年对区块链一样狂热与兴奋。
映客直接做好烧40亿的准备,率先开发出了“对话吧App”。2月20日,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就拉上包凡、朱啸虎、周亚辉等创投圈大佬前来捧场,单个房间吸引了数千听众。
同一天,36氪旗下的Capital Coffee也开始了测试。36氪创始人刘成城还拉来了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宣布明天(23日)晚上要在Capital Coffee上聊天使投资。
互联网社交圈真的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但业内观察者对于中国版Clubhouse(下文简称CH)的看法呈现出两级分化。
有人认为CH在中国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巨大的泡沫罢了;也有人认为,它将颠覆现有的社交体验,成为下一个十年最具现象级的语音社交产品。
谁是谁非?
ClubHorse、对话吧、Capital Coffee抢跑上线,
国内各路厂商争分夺秒
正如对话吧项目负责人江宇航所说,速度很重要。
国内不少团队看到CH爆红之后,立马开始着手对其进行像素级复刻,都卯着劲要争取国内第一款Clubhouse的噱头流量。
国内第一个引起讨论的类CH产品是一个叫Club Horse的微信小程序。它利用微信强大的裂变能力,上线第一天就积累了20万用户。
Clubhorse小程序界面
据了解,这款小程序是由一个创业团队研发。和很多互联网人一样,他们看到CH的时候也非常兴奋,马上决定开发这款产品。
关于为什么起这样一个高度近似的产品名?微米团队解释道,我们是根据SSUR品牌在时装界的影响力与马男波杰克传递的人生意义两者跨界融合,加之硅谷文化中嘲讽那种嘲讽的精神,才取了一个那么有趣的名字
他们认为Club的会员更像波杰克一样有着极强的两面性且认知多元化。
大年三十,ClubHorse决定开始开发,当时不少员工已经到了高铁站,又打电话叫回来一起干活,最终春节奋战7天,小程序上线。
不过诞生第一天,小程序就被微信封禁了。据该团队介绍,相应的APP产品也正在开发过程中,不久将会上线应用市场。
映客则是第一个做出中国版CH“对话吧APP”的公司。
江宇航在与36氪PRO的对话中提到,团队从3号晚上开始做新产品设计,仅用4天就完成了开发,2月9日提交了第一个版本,当天苹果就通过了TestFlight版本,然后开始内测了。赶在2月11日除夕之前,在安卓、苹果应用商店上线。
但这款产品真正出圈,还是由于两天前,映客创始人奉佑生攒了个局,邀请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等一众大佬在对话吧开房间讨论“在中国能做成一个Clubhouse吗?”。当晚对话吧在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极速飙升。
直到2月20日,对话吧已经累计注册用户四千多人,活跃用户大概一千以上,平均用户使用时长接近三小时。话题也从单纯的创投,引申到新品牌、职业规划、副业讨论、娱乐聊天等各种方向。
异常紧张的研发周期,也造成了这款APP相对粗糙,很多用户体验后发现,对话吧的UI设计并不美观,并且经常遇到一些小BUG,比如进入房间没有声音、说话偶尔延迟等。
今日,对话吧在安卓和苹果的应用商城突然下架,目前在各大应用市场已经搜索不到这款APP。据映客方面解释,临时下架APP是因为这两天对话吧反响太过火爆,团队需要进行产品技术和形态的调整,正在进行升级。
36氪旗下金融数据服务平台鲸准也同步起跑,一款聚焦创投和互联网的多人语音社交产品——Capital Coffee,昨天也正式在IOS端开始内测。
根据Capital Coffee介绍,这款产品是希望给身处资本漩涡中的人们,提供一个场所,延续你们的讨论,就像十年前在中关村的创业大街咖啡厅里创业者和投资人畅谈一样。所以沿用咖啡厅的理念,整个产品的色调也是和星巴克比较像。
鲸准总裁、产品负责人柴源昨天在Capital Coffee的一个房间里提到,团队也曾经究竟过人群定位的问题,在极大和极小中徘徊,最终选择从创投和互联网领域切入,打造资本咖啡馆的概念。
但是未来随着用户量级扩张,可聊的话题也会不断扩圈。就像咖啡馆里的人群一样,可以聊艺术、生活各种话题。
目前Capital Coffee还处在测试期,未上架安卓、苹果应用市场。昨天一整天,Capital Coffee的团队都泡在软件上接收用户反馈BUG,一天迭代了好几个版本。
虽然如此,Capital Coffee的运营已经开始做起来了。利用鲸准和36氪的资源优势和内容能力,Capital Coffee每天都安排了一场与投资人或者创业者的对话房间,建立了初步的社区调性和收集种子用户。
今天Capital Coffee就筹备了三个房间,分别邀请了刘博聊无人快递车、凌海聊游戏市场发展史、比利白和PC随意聊聊滑雪。
但是据Capital Coffee团队说,这不是一个运营驱动的产品,哪怕团队能每天邀请不同的创业大佬来聊天,但是这件事也不可持续。Capital Coffee能够持续运转下去还是得靠用户群体聚集之后,自发创造话题和玩法。
“开发Capital Coffee其实是颠覆想象的一件事,其中最让人抓狂的是产品内部机制。”柴源昨晚在一个房间中聊到,比如一个最简单的hands up,举手是否能被回应,这个设计就有很多考量。比如如何告诉用户自己是被主持人忽略掉了,还是主持人拒绝了让他上麦,离开房间后是否还能继续排队等等。可以看出开发CH类的产品,对于中国团队来说依旧有相当多的挑战正在路上。
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团队正在研发自己的中国版Clubhouse,今年上半年将会有一场多人语音社交的大混战。
一个1000人的房间,2个半小时成本1050元,
实时语音社交太烧钱
对话吧大佬齐聚的那场讨论中,周亚辉当场表示,特别不建议创业公司做这个产品。
因为门槛很高,留存很差,创业团队做的话,会死的很难看,除非有美国产品经理的天赋,否则,中国创业基本上都抄袭美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抄Clubhouse的创业门槛太高了。
确实如此,国内创业公司开发中国版CH就有失败的案例。
以聚聚App为例。它的诞生时间与美国原版CH诞生时间相仿,产品UI也类似。但是当CH只有1500个用户的时候,拿到了1200万美金的融资,而彼时,聚聚已经有1000个用户,在国内却连100万人民币的融资都拿不到。
“当时投资人已经基本不看社交赛道了,一上来就问,能否盈利。我可以理解,毕竟之前的社交产品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的不多。投资人失去信心了。”聚聚创始人Joshua说,聚聚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一个爱好产品了,不进行商业化,专门给身边的朋友用。
Clubhouse火了之后,又有开始有投资人,甚至有大佬找到Joshua,看能不能继续开发一款中国版CH。
“除非很极端的情况,有人给我一大笔钱,供我烧,不然,我不会再做类似CH的产品了,我会开发一个比CH更完美的产品,目前CH还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节省时间。”
即便不从用户留存的角度,Joshua也不建议中小创业公司来做中国版CH这款产品。
因为,目前实时语音产品大部分都使用同一家技术服务商的提供的技术,成本在每人每分钟0.007元左右,如果一个房间里有1000个人,对话持续2个小时,这个房间的技术成本就是1050元。用户使用的时长越长,人数越多,成本越高。
“与传统语音社交相比,实时语音社交最大的不同就是,太烧钱了。”聚聚最好的时候,拥有2000个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日均在线时长224分钟。
如果小公司不适合开发中国版CH ,那像BAT这样的巨头公司适合么?
从资源角度看,巨头公司适合做。周亚辉判断,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肯定要做一个中国版的CH出来,而映客就是赶在巨头入场之前,抢先一步站稳脚跟。
但至少目前来看,巨头还没有出手,先入场的反而是映客和36氪这两家中型上市公司。他们都有两大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家公司都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36氪目前总市值1.87亿美金(合12亿人民币);根据映客2020年半年报显示,期末现金为7.81亿,总市值为51亿港元(合42.5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映客官方透露,账面上拥有超过36亿现金。而最近几年,映客并未出现大规模亏损。
周亚辉表示,老奉(奉佑生)错过了抖音,希望他能把对话吧认真坚持做下去,至少要把40亿花光了再来讨论这个产品成不成。
另一方面,两家互联网公司都想在主营业务之外寻找新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者说需要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最近一两年,随着秀场直播的没落,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直播业务的兴起,传统直播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包括映客。除了大主播跳槽之外,映客2019年上半年首次出现亏损,公司市值波动大。
映客也想了不少办法稳定市值,开辟除了打赏以外的新收入渠道,比如开发新产品矩阵,甚至还花8500万美金并购了一个年轻交友软件积目,以实现从秀场到社交的转型。
但这场并购似乎并没有产生像陌陌收购探探那样的效果,积目也没有成功破圈,知名度有限。几天前,积目发布声明,关闭直播功能。而这次的对话吧,很可能是映客再次崛起的新机会。
36氪同样有类似需求。
毕竟36氪上市之前就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上市当天甚至跌破发行价,甚至一度市值蒸发6成以上。为了摆脱投资人对媒体的歧视,36氪不断调整业务收入结构,从以媒体广告,到媒体广告和企业服务并驾齐驱。
虽然Capital Coffee其实是36氪旗下数据品牌公司鲸准开发的产品,并不属于上市公司的业务布局,但鲸准与36氪同气连枝,一旦Capital Coffee获得成功,36氪市值上涨是毫无疑问的。
昙花一现 or 颠覆社交
中国版clubhouse,有机会吗?
讨论中国版Clubhouse是否有机会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这款多人语音社交产品为什么能够迅速爆互联网圈,引起各大互联网公司还有资本的狂热追捧。
毕竟就像一些评论所说,语音社交这玩意儿,在中国已经存在十几年了,而此前一直都没有诞生出一款现象级的产品。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以往的语音社交类产品,无论是YY、荔枝还是递爪其实走的大众娱乐化的路线,满足了用户kill time和陪伴感的需求,而且都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这类需求的用户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时间充足、随着年龄增长,一大部分成长为后职场人士自然而然会流失掉。另一部分对于娱乐型社交不敢兴趣的用户,也从开始就不是目标用户。
CH在中国的迅速蹿红,除了有业内大KOL的光环效应之外,其实是满足了国内用户的轻职场知识社交需求。而且这是在技术平权下的一种即时满足,只要用户找到感兴趣的话题,想要和麦上的大v进行讨论,只要举手就有可能与其进行平等的对话,甚至建立后续联系拓展人脉。这种和任意拥有相关专业知识人对话的权力,在此前可能连记者这种身份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进行对话。
这里还需要强调CH类产品的同步性。此前的职场人脉类APP,比如脉脉、领英等产品都是异步社交,结交人脉难以马上得到反馈,而在CH等产品上可以立即就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满足感强。
聚聚创始人Joshua曾经对Clubhouse模式研究了近十个多月的时间,在他近期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内,通过网络科学分析了Clubhouse为什么前期能够有如此爆发式的扩张。(全文请点击《不做Clubhouse了,把它“创业开源”吧》
社交的网络结构是由关系逻辑与发现机制决定的。
主流的关系逻辑一般只有单向或者双向联众,基本上体现就是好友制和关注制。而Clubhouse的关系逻辑与发现机制与之前的Twitter以及instagram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它的内容载体——互动式语音,本身却影响甚至改变了社交网络的结构。
下图为Joshua团队绘制的Twitter和Instagram的典型网络结构演示图。其中白线代表单向关注,蓝线代表双向关注,白点代表普通用户节点,黄点代表KOC节点,红点代表KOL节点。
而观察Clubhouse的网络结构演示图会发现,两款产品起步相同,但中后期的发展速度远快于Twitter和instagram的结构。而在节点总数相同,演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KOC的数量远大于典型社交媒体,而且也出现了KOL节点。
其中核心的差异是,Clubhouse的内容载体能够非常轻易的增加粉丝流动性。在传统内容载体下,一个拥有一定量粉丝的KOL想要帮助朋友获得粉丝并不容易,而在实时对话中,这件事情变得容易而且自然。
基于这种不同的社交网络结构,Joshua团队也曾绘制出其增长曲线与传统社交网络的差异(红为传统社交网络,蓝为Clubhouse):
简单来说clubhouse通过互动语音房间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线上超级链接。
另外从国内社交语境来看,多人语音社交在国内的玩法和想象力也极其丰富,如果能够扩展到大众人群将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社交类型。
就目前为止,对话吧和Capital Coffee上就已经出现了,公司创始人利用产品为自己公司倒流到微信私域流量、不同品牌之间的资源对接、知识付费类老师线上解答寻求转化、娱乐化KOL在线选秀、利用声音进行表演剧本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房间形式。
甚至昨晚在Capital Coffee一个房间内,见识创始人徐志斌在线提需求,希望能够增加付费房间以及语音转录等功能,实现在线的付费分享会。
即使,现在大众对于多人在线语音社交有如此多的玩法和想象空间,但是仍然有很多隐患横梗在这类新型社交产品中间。
首当其冲的就是监管问题,由于语音房间的私密性和聊天不可控,并且国内目前对于这块空白市场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条例,运营团队在监管层面将不可避免遭遇风险。
其次是多人语音社交究竟要重运营还是自由生长?
周亚辉曾表示,CH早期运营难度非常高。但大部分开发者都不太认同强运营的观点。
Captialcoffee的开发者柴源表示,原本CH最早公司只有两个创始人,拿到融资的时候整个团队也只有8个人,可见,CH一定不是靠运营做起来的产品。
聚聚创始人也认为,如果国内有团队将CH做成一个重运营的产品,那一定做不起来。
创业者之所以将CH误认为是重运营的产品,是因为开发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延长高质量的内容产出者停留在房间里的时间?
按照一般的社群运营理论,或者知乎早期的成长模式,产品早期确实需要一些优质的种子用户,在平台上玩儿起来,然后吸引外围人群进入。
但问题是,带有优质内容的人不能一直作为信息输出者,而没有任何信息交换或者收获。这不具备可持续性。而那些带有真正优质内容的大佬们,往往跟陌生人分享的意愿不大。
在国内,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此外,很多投资人都担心,CH最后会变成知乎一样,变得水化。
知乎的发展路径非常明显,最开始是精英圈子群,因为是模仿美国的Quora,都是一些精英硅谷的圈子,然后慢慢再往外扩,到今天知乎非常“水化”了。
CH到底应该怎么控制路径演化?高质量的内容怎么浮现出来,保持在上面贡献内容说实话是很难的。
更为核心的终极问题是,在当下各种长视频、短视频,工具,社交软件已经将用户时间占用殆尽,CH究竟能否从用户使用时长上分到一杯羹,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版CH传入中国至今不过半个月时间,除了短期的新鲜感和兴奋以外,已经有用户感到打扰和疲惫,甚至觉得浪费时间。
总之,尽管尝试开发中国版CH的团队千帆百舸,但横亘在产品之上的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的话,可能距离一款真正意义上颠覆性的社交产品还有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