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个电脑行业来说,2022年的冬天显得有些过于寒冷。

“混乱”和“不确定”,成为了过去一年整个电脑行业的主旋律。矿潮骤然退去,但留下的矿卡却依然在对市场进行冲击;虽然新一代处理器性能提升不小,但是价格提升更加凶猛。最重要的是,被矿潮深深打击的消费者对厂商们始终保持着冷眼旁观,给原本已经因为矿潮深受打击的电脑市场的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受影响比较严重的除了各大PC生产商,还有英特尔、AMD两家处理器供应商。从英特尔前段时间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153.38亿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91.92亿美元下滑了20%;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85%,仅为10.19亿美元。

告别这波谲云诡又压力丛生的动荡之年,2023年,全球电脑行业依然在风雨中承压前行。作为整个电脑行业的上游芯片巨头,英特尔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到底做出了哪些尝试,在大环境如此不友好的情况下,英特尔又应该怎样带领行业去寻求增长点呢?

营收未达预期,只能降本增效

对英特尔来说,整个2022年过得都不算顺利。

财报显示,英特尔第一财季净利润为36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55亿美元相比下降35%;第二财季净亏损4.5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50.61亿美元;第三财季虽然略超预期,但是净利润为10.1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8.23亿美元的净利润下降了85%,这也导致英特尔对全年的营收预期进一步下调。

事实上,英特尔在2022年出现大幅度的营收和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二,即两大支柱业务发展受阻。根据Canalys统计,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在过去一年时间中长期表现低迷,其中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总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全年个人电脑总出货量为2.851亿台,比2021年的需求高峰下降了16%。

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的严重下滑,给英特尔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处理器卖不出去了。以第三财季为例,英特尔的客户计算业务营收同比下降了17%,从去年的97.88亿美元锐减至81.24亿美元;运营利润更是从35.92亿美元减少至16.55亿美元,直接少了一半以上。

事实上,因为十二代酷睿的缘故,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英特尔台式机业务的表现还相对稳定,前三季度营收达到81.52亿美元,较往年前三季度的86.81亿美元只是略有下滑。笔记本业务就较为惨淡了,由去年同期的196.34亿美元减少至151.2亿美元,下滑了22.9%。

其二,则是数据中心和AI业务的损失。近些年来,AMD在计算中心领域不断发力,目前霄龙EPYC在x86服务器CPU市场的份额已超过25%;英伟达带领着Arm阵营向服务器市场发起猛烈进攻;而企图与x86和Arm正面抗衡的服务器级别RISC-V CPU也在陆续出货中。

内部竞争加剧加上外部局势动荡,让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在过去一年频频下滑。作为英特尔的第二大营收板块,第三季度营收为148.9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62.65亿美元,同比下降达到近10%。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的英特尔,急需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器来救火。

各大业务不赚钱其实还能接受,英特尔目前遭遇最大的难题,是还有很多业务在疯狂烧钱。首先是英特尔此前公布的“IDM 2.0”战略,为了能与三星、台积电争夺芯片代工业务,英特尔在积极建造晶圆厂,并不断抛出扩产计划以提高芯片产能,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芯片代工业务在业内的竞争力,英特尔还得加大投资冲击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以求尽快追上台积电的脚步。同时,英特尔还需要和同行抢客户、抢设备等,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如果英特尔无法迅速在晶圆代工市场站稳脚跟,这些投资短期内是很难看到收益的。

为了缓解当下危机,英特尔正在尽最大努力削减经营成本,应对PC市场的不断恶化,而裁员自然也是其中一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特尔要求爱尔兰地区的数千名员工无薪休假3个月,此外英特尔内部的销售和营销等部门可能会裁员20%,此举旨在尽最大努力削减经营成本。

从最新出炉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变相裁员缩减开支确实能勉强缓解当下的危机,但是英特尔的问题并不是几千员工无薪休假就能解决的。想要重新找回增长曲线,英特尔可能还需要找寻其他的破解之道。

产品口碑上升,难抵行业疲态

有趣的是,如果只看产品的话,2022年其实应该算是英特尔打响“反击战”的一年。

作为多年问鼎PC市场的主导者,英特尔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来保持自身优势,但是因为生产工艺上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的缘故,加之AMD对台积电先进制程的高度利用,自从AMD发布锐龙移动处理器之后,在锐龙处理器强烈的攻势之下,英特尔甚至出现了一丝招架不住的趋势。

于是乎,在2021年,英特尔宣布将修改CPU制程命名来应对AMD在处理器生产工艺上的宣传优势,传统10nm Enhanced SuperFin生产工艺改名为Intel 7工艺。次年一月,英特尔在CES 2022上正式发布了采用Intel 7工艺的十二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反攻的大幕由此掀开。

对比前代产品,十二代酷睿处理器最大的差异在于改变了处理器传统的“纯大核”设计,转而走向“性能核+能效核”的混合设计架构。该设计为酷睿处理器带来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量,由6颗能效核和8颗性能核组成的24线程,相对英特尔以往的8核心16线程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提升。

从结果来看,这种全新的策略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从过往的测试来看,因为有了更多的核心和线程数量,因此酷睿i7-12700H在多线程跑分上相对AMD锐龙7 6800H有大约20%的领先优势。为处理器引入混合设计架构,绝对可以说是2022年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亮点之一。

作为对比,AMD在2022年的整体态度是比较“躺平”的。新推出的锐龙6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其CPU架构仅仅是在前代架构上面进行小幅更新的Zen 3+架构,尽管核显理论性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想要完全发挥核显性能就要配备DDR5的高速内存,这又导致了产品价格的整体上浮。

此消彼长之下,去年英特尔在个人电脑市场表现非常不错。十二代酷睿处理器的诞生,一度让英特尔的市场占有率逆转了之前的颓势,从60%一路向上,回涨到了65%左右,而AMD则从近四成的市场占有率降到了35%,AMD的上涨趋势遭到了有效遏制。

就目前看来,尽管PC市场进入凛冬,但不可否认的是英特尔依然是当前市场的老大。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在PC市场这块几近干涸的海绵中挤出更多的水。

自研显卡业务,仍是“未来可期”

对于玩家而言,长期以来,全球独立显卡(GPU)市场显然是被英伟达和AMD两巨头垄断的。至于英特尔这边,虽然能凭借数量颇高的集成显卡占据全球最高的显卡市场份额,但在这片利润丰厚的独显市场显然还没什么话语权,甚至在集显素质上也要略低于AMD一筹。

不过,在2022年,英伟达和AMD二分天下的格局被改变了。2022年3月,英特尔正式推出了第一代Arc Alchemist系列独显,共分为3、5、7三个级别,其中面向笔记本的A系列有A350M、A370M、A550M、A730M和A770M五款,面向桌面端的则有A310、A380、A580、A750和A770五款,目前均已在国内上市。

(图源:英特尔)

从参数上看,英特尔锐炫系列无疑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在千元左右的价位,英特尔A380提供了8*Xe单元、光追支持、6G GDDR6内存,以及超过RX6500XT的理论性能。在年初显卡矿潮未退,普通游戏玩家基本没有什么选择的时候,A380的存在还是非常诱人的。

然而,尽管英特尔信心十足、诚意满满,但是目前看来锐炫系列的市场表现却不如人意。从Steam商店的硬件统计来看,直到2022年末,英特尔在显卡统计里面持有率最高的依然是Iris Xe核显,而理论上最亲民的A380显卡甚至没有进榜,在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更是只有寥寥数千块。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英特尔为锐炫系列采用的一项激进产品策略。为了减少显卡驱动带来的问题,英特尔在锐炫系列推出前期主要针对DX12作出支持,运行DX9游戏的话,需要将DX9 API指令转换成DX12的,这导致了大量游戏的运行不兼容,锐炫系列也因此被扣上了“高分低能”的帽子。

此外,矿潮的戛然而止,也给锐炫系列的前景打上了一层阴影。在矿潮结束前,锐炫A380可以说是千元价位少有的选择,而在矿潮结束后,诸如RX5700/RX5700XT等一系列前代中高端矿卡跌至六百元左右,就连全新RX6500XT也跌到了千元左右的价位,这让英特尔的独显价格优势尽失。

当然,给锐炫系列带来最大打击的还是全新竞品的推出。在英特尔宣布A770/A750正式开卖的同时,英伟达推出了全新的RTX 40系列显卡,而采用RDNA 3架构的Radeon RX7900系列显卡也在随后登场,这让推出时间一再延迟的锐炫系列彻底成为了“前代产品”。

受此影响,去年年末,英特尔决定将被寄予厚望的AXG部门拆分为两个部门,其中消费者图形部门并入客户计算部门(CCG),加速计算部门则将和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部门(DCAI)合并。幸好英特尔官方表示,游戏GPU业务还将继续,不仅还会继续补全锐炫系列显卡的产品布局,未来的第二代与第三代产品也不会受此次拆分影响。

在我看来,尽管大家现阶段对锐炫系列显卡的评价并不高,不过再怎么说这也是英特尔在重回高性能游戏显卡领域的首批作品。随着后期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肯定会越来越多游戏支持英特尔显卡中采用的新技术,加上英特尔本身拥有着CPU+GPU的产品协同优势,没准锐炫系列显卡真的还有翻身的一天。

失之东隅,能否收之桑榆?

当然,英特尔也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光靠现在PC业务继续辉煌下去。为了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英特尔先后押宝了自动驾驶、图形业务和晶圆代工几个风口,尴尬的是,英特尔似乎一次次和这些行业的辉煌时期擦肩而过,反倒在不合适的时间加大投入,最终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结果。

首先,作为英特尔最为看好的增长第二极,Mobileye在今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显然未达预期。根据IPO文件显示,Mobileye今年上半年营收为8.54 亿美元,同比增长仅21%,而英特尔此前给出的预期是营收增加40%以上,实际发展和预期发展相差甚远。

个人认为,智能驾驶芯片算力不足、没有跟上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的发展潮流,是Mobileye掉队的主要原因。在这个算力时代,Mobileye今年发布的最强算力芯片EyeQ Ultra,算力仅有176 TOPS,还不如英伟达已经量产的上一代芯片Orin,可谓“上市即落后”,而其芯片捆绑算法的封闭性,也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车企的需求。

或许是因为发展不及预期的缘故,Mobileye上市估值远不及英特尔的预期,仅有167亿美元,即便在今年成功上市后股价迎来了一波暴涨,但是截至发稿时,其市值定格在266.04亿美元,距离当初高达500亿美元的估值还有很大差距。想追上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Mobileye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再追上英伟达等竞争对手的步伐,就更加困难了。

至于英特尔另一个重点开发的新业务晶圆代工,目前看来也是命途多舛。自帕特.基辛格上任后,英特尔正式进入了IDM 2.0模式。在IDM 2.0模式下,英特尔不仅要委托外部芯片代工厂生产自己的芯片,也要发展自己的芯片代工业务,成立晶圆代工服务事业群(IFS),力求重返芯片代工行业。

为落实IDM2.0计划,英特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21年3月,英特尔宣布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座晶圆厂;2021年5月,英特尔对美国新墨西哥州晶圆厂进行升级;2022年年初,英特尔宣布将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造两个芯片制造厂。

在英特尔看来,未来IFS将在代工的过程中变得更强大更好,而随着IFS在芯片制造上越来越先进,英特尔自己生产的芯片产品也会变得更有竞争力,反过来保证IFS不会受限于外部代工产能,以此形成正向循环。用帕特.基辛格的说法来说,就是“IDM使IFS更好,IFS使IDM更好”。

诚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台积电和三星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多元化的代工战略也有希望成为很多芯片设计厂商的选择,但是英特尔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三季度代工服务收入仅为1.71亿美元,不仅无法和台积电、三星等巨头相提并论,甚至还出现2%的同比下滑。

个人认为,英特尔在制程上的劣势,和PC、智能手机等上游客户的需求下滑,成为了IDM2.0计划实施起来最大的阻碍。如今,Randhir Thakur已经辞去IFS业务负责人的职务,在缺乏先进制程的情况下,英特尔一波三折的晶圆代工业务想追上台积电和三星可谓难如登天。

英特尔,亟待一场复苏

当然,英特尔的处境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悲观,这家行业巨头还是存在很多增长的机会的。只要能熬过这一个寒冬,或许他们很快又能强势回归,继续巩固其半导体行业霸主的地位。

首先,虽然目前PC行业正经历着寒冬,但不可否认英特尔仍旧是当前市场的老大,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在CES 2023上推出的13代酷睿移动端产品,较好地优化了前代产品存在的功耗问题,同时也将游戏本的理论性能推到新的高峰,搭配上全新发布的RTX 40移动端显卡,有望刺激用户进行产品升级,推动笔记本市场销量增长。

其次,在延宕近两年,英特尔终于在今年CES 2023上推出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并向全球服务器OEM、云计算厂商出货。作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战场的主打产品。基于Intel 7制程工艺的第四代“至强”处理器向各家厂商展示了强大的性能和惊人的可扩展性,力争帮助英特尔拿回此前被AMD抢走的部分份额,为以后的增长奠定基础。

在这场行业凛冬之中,受到影响的远不止英特尔一家,AMD、英伟达的主营业务也同样受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期。当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所有人都无法幸免于难,英特尔的处境其实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在我看来,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英特尔依然拥有着很大的翻身机会,只要熬过这一波低谷,就有希望通过技术创新重回巅峰,甚至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