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转型钉子户”康佳发布了23年度半年报。

这份半年报,高低整的让人有点不忍卒读,喜欢谈转型的,不喜欢谈转型的都沉默了。

财报显示:上半年深康佳A营收104.73亿元,同比减少38.02%;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1.9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1.73亿元,同比下跌211.53%。

营收、净利润的大幅度下滑,决定了康佳上半年的基本面。

康佳半年报:青黄不接下的转型困境

康佳这几年的定位目标是:要成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路线,努力谋求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

我们扒一扒半年报,来看下这个产业发展路线落地了多少。

从半年报来看,消费类电子业务,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白电、黑电为核心的家用电器等,营收48.39亿元,也是占比最大的业务,高达46.21%,接近营收的一半。

第二大业务工贸业务,占比高达41%。

这个工贸业务,主要是传统的彩电及白电业务中涉及的IC芯片存储、液晶屏等物料开展采购、加工和分销,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游采购与下游销售的差价和加工费。换句话来说,就是做代工和供应链产品分销,这里面科技含量究竟有多少,无须多言。

好家伙,康佳转型之路喊了这么多年,从半年报的业绩占比来看,康佳的内核依旧是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

半年报中,康佳解释:“公司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且毛利水平不高的工贸业务,工贸业务规模同比大幅下滑,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康佳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宁可牺牲到眼前的营收也要去做转型,但从财报中的措辞来看,似乎是在为营收下滑找个还说的过去的理由:公司仍然在转型,短期的阵痛不可避免。可问题在于,智能化浪潮都汹涌了好几年了,市场格局都变天了,公司转型的阵痛期还没结束?

我们再来看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业务。

上半年,半导体业务营收585万,占比0.06%,几乎是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路线,两条大腿,消费电子这条大腿江河日下,半导体这条大腿直接断了,这份半年报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我们再看看当年的flag,2018年5月份,康佳38周岁生日之际,彼时的周彬刚刚上任,可谓是意气风发,立下flag:要成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与此同时,康佳还宣布进入环保和半导体领域。

周彬称,希望用5-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致力于成为中国前十大半导体公司,年营收过百亿元。

2021年周彬透露:“半导体将是未来扛起康佳科技大旗的业务,相信这块业务会成为康佳未来增长的重要一极。”

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半年报半导体业务,只有区区500多万的营收规模,尬的我脚指头在地上抠出了一套三室两厅。

要想不被打脸,只能是期待下一个五年能够出现奇迹。

只不过,要想盼望着这个奇迹出现真的有点难。

短期内半导体业务支棱不起来,接下来转型的Flag怎么去收场?康佳的选择是“回归主业”。

半年报中,康佳表示:“公司聚焦“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发展主线,坚持平台专业化经营,实施精益管理,倡导长期价值,着力效益提升,向“市”争优,加快“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主动优化了部分与主业协同性不强且毛利水平不高的工贸业务,工贸业务规模同比大幅下滑,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翻译”一下就是:消费电子+半导体的长期目标没有变,过去工贸业务虽然挣钱,但转型科技效果不佳,长期战略仍然要聚焦科技转型。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市场环境还允许不允许转型?还有多少时间留给康佳去转型?这些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要知道,如今的科技家电领域,与5年前截然不同,5年前物联网还是概念,大多数智能家居产品还只是PPT上的方案,智能家电还是个新东西,如今呢?没有自己的全屋定制的智能家电解决方案,品牌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家电的。

另外,市场也是越来越卷,上半年,彩电国内市场规模恢复不及预期,康佳彩电业务的国内业务收入规模及毛利总额都出现了同比下降。这样的行业环境下,要怎样去转型?

上半年彩电业务营收19.19亿,成本19.50亿,亏损3158万。

白电业务营收22.85亿,成本20.2亿,主营利润2.65亿。

材料科技业务营收7.93亿,成本7.78亿,主营利润1549万。

工贸业务收入为43.5亿,成本就占到43.06亿,主营利润4405万。

彩电业务不挣钱,工贸业务利润也有限,只靠白电业务苦苦支撑,转型所需要的真金白银从哪来?

对于这份财报,对外的定论主要是围绕着:行而不辍,韧性生长,长期主义,从康佳电子向康佳科技转型。但从财报本身来看。

“长期主义”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无奈。

正如一位网友一针见血的评论:所有战略和全球化相关的名词,他们都用到自己的身上,就是企业本身亏损,市值不足百亿。

转型6年还在谈转型:长期主义还不够长吗?

想要真正的读懂康佳,时间线还得从2017年说起。

2017年3月康佳进行了一轮高管的全球市场化竞聘,周彬从数十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康佳总裁,当年年仅38岁,成为了中国家电圈里最年轻的总裁之一。上任之后,周彬提出了“未来康佳不再只是一家彩电企业”。

同年,在华侨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段先念提出“四化”改革:即传统产业高端化、现有业务资本化、传统工厂园区化、单一技术集成化附加化发展。康佳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布局高技术产业, 打造技术领先、双创模范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四车共进”。

2017年,康佳的多元化战略正式打响。紧接着2018年,康佳38周年之际,是要成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与此同时,康佳还宣布进入环保和半导体领域。

彼时成立了四大业务群,分别为:第一是科技园区业务群,第二是产业产品业务群,第三是平台服务业务群,第四是投资金融业务群。周彬称,通过这四个业务群组,康佳将形成自己的“一体两极一器”业务格局:“一体”是以产业产品业务群为主体,创新产品线,拓展产业线;“两极”是以科技园区业务群、平台服务业务群为新增长极,升级战略空间,丰富盈利模式;“一器”是以投资金融业务群为助力器,助推康佳高质量的跨越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策略举措,我们希望做到:到"十三五"末,也就是康佳成立40周年之际,以转型升级为导向,实现营收600亿元,培育3个营收过百亿的新产业,打造1-3个新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周彬说,希望新战略发布的第五年,康佳集团营收能过1000亿元,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

2018年6月,康佳再次在白电业务上出手,通过收购新飞深化了自身的多业务协同发展布局。

有媒体把康佳的多元化战略比拟为下一个三星,诚然,这套多元化打法,确实很三星:三星集团既提供包括大型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娱乐系统,还提供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除此之外,三星还能生产这些家电中的微处理器、存储器等半导体元件。正是凭借着成功的多业务协同发展战略,三星打造了自身的全产业链。在与竞争对手生产相似产品的同时,做到了“人有我精”且保证了更低的成本。

打法确实很三星,结局多少有些许尴尬,有点像苏宁。

其实,康佳是很典型的中国科技企业,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近些年来,家电越来越卷,随着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不光是硬件,更是软件,一众黑电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有些掉队了,有些在转型,康佳开启多元化战略是没错的。

不止家电赛道,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比如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行业的典型:联想、苏宁、百度。联想、百度,传统的PC、搜索业务没有想象力了,但是基本盘稳固,直到现在市场份额还是第一,有足够的现金流、利润去支撑转型,即便是尝试了一些新业务,没有找到增长点,也没所谓,因为有的是时间,传统老业务还能打,只是在资本面前没想象力而已。

康佳之所以像苏宁,原因一样,传统的老业务基本盘早就动摇了,而转型吧,又没做起来,持续不断的投入,结果利润越拖越差。

股票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从2017年新四化转型以来,坊间对康佳的质疑声从来没断过。翻看这几年康佳的财报,整体感知,如同康佳的品牌形象一样——暮气横秋。

康佳转型转了这么多年,如今还在转型,堪称“转型钉子户”,造成如今的局面,在互联网江湖看来,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首先,研发不足。

2020年,周彬曾对深圳商报的表示:康佳集团目前是一家有20000名员工的央企,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当派,属于高科技领域中的“名门正派”。

转型科技公司,就意味需要靠创新,靠研发来驱动增长,最直观的表现是研发费用。

我们看下17年到22年的营收,以及研发费用的情况:

从研发投入的情况来看,2019年之后研发投入确实在增加,2022年研发费用率更是来到了1.8%,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营收还不如2017年,研发金额也只有5.4亿,对比来看2021年为6.1亿,2020年为6.8亿。也就是说,近三年来看,康佳对于研发的投入是在不断下降的。

由此来看,研发费用率方面,可能还是太低了。

科技企业有个标准,研发投入在10%以上就可以看作是科技驱动的企业。对比来看华为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14.6%,百度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为22.4%。如果说与华为、百度这些科技企业比难免会有失偏颇,毕竟行业特性不同,我们来看同为家电领域的海尔智家以及美的或许更有参考意义。

以下是近三年来研发费情况。

2022年海尔智家研发费用94.99亿,费用率为3.9%,对比康佳1.8%的费用率差距不算特别大,但同样是转型科技企业,海尔智家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增长都接近10%或者10%以上。只有2020年研发费用增长不到10%,2021、2022年研发增长都超过了10%,20221年甚至达到了20%。

美的研发费用增长虽然没有那么快,但研发费用都在100亿以上,规模很大,而且也在增长。

海尔智家转型科技企业最成功,研发投入力度也最大,康佳虽然在2020年研发费用猛增了36%,但重研发投入的战略似乎并没有持续下去,原因可能在于经营上撑不住大手笔的研发投入。

2020年到2022年,康佳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77亿、9.05亿以及-14.71亿,同期扣非净利润为-23.68亿,-32.51亿以及-26.66亿。这几年,康佳财报中的扣非净利润亏麻了。今年上半年,康佳实现归属净利润-1.93亿,扣非净利润-8.91亿,亏损仍然在继续。

其次:摊子铺太大,业务之间的关联度较低,转型跨度大,并未形成合力,比如典型的环保业务。

转型的企业有不少,比如我们上面提及到的百度、联想等,都是基于自身业务关联度的基础上开展转型,百度第二、第三曲线,智能云、阿波罗,都是AI,跟百度的技术基因一致;联想方面,如今切入大模型算力,也与第一曲线电脑业务有一定的关联度,即便是濒临生死线的苏宁,当年转型之路,也是围绕零售相关展开的,只是管理能力问题导致的转型失利。

我们看康佳,有些业务是围绕着家电类开展的,比如收购新飞,工贸业务等,甚至半导体也是围绕核心业务。但是有些业务线却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最为典型的环保业务。

18年5月份,宣布进军环保产业,6月份中标中标辽宁省东港市约13亿元的环保PPP项目之后,8月份再中标山东省潍坊市约28.49亿元的环保项目。

不免让人觉得是资源导向型业务。资源导向型业务,好处是可以赚波快钱,但是一旦资源用完或者风口一过,很快就掉下来了。我们看截止到2022-12-31的财报,环保行业营收15.49亿,占比5.23%,而今年上半年,在财报并无体现。

任何一个新项目,都要购买机器设备,配备厂房,人员,研发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即便是前期能赚到钱,如果后期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没有持续性,那么沉没成本就很高了。天眼查APP显示,康佳近年来的毛利率表现不佳,也能有相关原因。

我们再看半导体,非常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其中的门槛和风险无须多言。

从打破卡脖子角度看来,这一点康佳作为老牌央企,做的非常赞,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是从纯商业维度来讲,以电视为核心的主业日落西山,此时选择一个门槛高、风险大的行业,算不上明智决策,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不如选择务实路线更为稳妥。

站在当下看康佳这六年的转型之路,有业绩亮点,但是不多,最终成败来看,多年亏损,且短期看不到绝地反弹的机会,转型之路算不上圆满,或许也正是如此,康佳转型之路一直喊了六年,不是在转型就是在转型的路上。

康佳:该如何落地“行而不辍,韧性生长”?

康佳要想达到公关稿所说的行而不辍,韧性生长,在互联网江湖看来,核心在于以下几点:

1 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家电业务要占据一席之地,争取跑到头部阵营,然后再多元化转型,也就是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为什么这么说那?

首先:士气、士气、还是士气。

对于国企来讲,什么最具挑战性,在一个充分高度竞争的C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非智能电视时代的康佳,无疑是非常能打的。

基本盘、大本营的业务都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转型就行吗?无非是从这个难题再到下一个难题。

做好传统业务,锻造了士气。在充分竞争的市场,老牌央企如果能做好C端,这意味着产品力能打,组织能力强悍,内部管理得当。

其次,电视业务是很多转型业务的根基。

康佳转型之路不算圆满,除了摊子铺的太大、关联度低,还有一个点在于,即便是跟家电相关的业务转型,因为智能电视竞争力不够,所以与智能化相关的转型业务成了无根之木。

小米做生态链,核心是什么?是小米手机,小米手机不能打,生态链就是笑话,小米手机能打,生态链也不一定能打,但是有根基了,有成的可能性。

康佳18年定下的转型之路,其中一条是互联网运营业务,康佳已经形成基于互联网生态的四个业务方向,包括基于康佳智能终端用户运营平台的跨屏用户运营业务、基于康佳智能硬件终端的IoT物联网运营业务、基于康佳大健康用户运营平台的大健康运营业务和基于康佳侨城汇智慧小镇运营平台的智慧小镇业务,以此构建完整的健康智慧家庭生态体系,打造全场景化的智慧城市。

这些,尤其是前两个要基于智能电视的销量,要能抢占更多的客厅,抢占更多的入口,更多的用户。

所以与其多元化扩张,不如先把传统的智能电视业务做出来市场规模,以此为基础,展开多元化创新。海尔、海信、美的等企业就是按着这个逻辑延伸的,虽然大家都有多元化,比如进军地产、医疗器械等领域,但是核心家电业务依旧很能打,并围绕家电做延伸。

比如海尔升级为海尔智家,聚焦家庭物联网,美的则是在小家电领域深度布局,海信的海信视像,海信新风空调在细分赛道也闯出了名堂,基本业务牢靠,没有后顾之忧,且同时围绕核心业务做延伸,成事的概率更高。

消费电子的技术逻辑是相通的,智能汽车被称为移动的家,家电那套技术完全可以套到汽车场景上的,比如车载冰箱、汽车空调、智能座舱、显示屏等等。

今年6月份,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中透露,目前海信持续在B2B多元化道路上进行转型,在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公司两周年之际,已将汽车电子定为第二增长曲线之一;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美的集团展出了威灵汽车部件,其中包含驱动电机、电动压缩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子助力转向电机5款新品,涵盖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等3大系统;

海尔智家方面正在利用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一些车企合作,试图打造一个汽车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子平台,以求建立一套家车互联的生态。

这就是核心业务能打,带来的辐射效应,能赶上下一波新场景浪潮。康佳在电视上也有布局,且不少技术专利,但是市场占有率层面不够头部。

或许是受半年报惨淡业绩影响,好的一点是康佳集团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2023年7月,华侨城集团电子科技业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康佳集团“一轴两轮三驱动”的新发展框架,即以电子科技为发展主轴,以消费电子、半导体为发展支撑,以产品驱动、制造驱动、国际驱动为主引擎,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轴两轮三驱动”新发展框架,聚焦核心业务,回归经营本质,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新的发展框架,是从过去的做大,转变为现在的做强,更加聚焦,在做强道路上狂奔,康佳无疑是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路径。

2 围绕国潮崛起浪潮+Z时代消费群体的出圈营销。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康佳在电视乃至家电领域,缺的不是技术,不是口碑,而是营销,一场扭转用户心智的营销。

家电作为消费电子,品牌存在感很重要,需要不断营销,强化品牌认知,海尔智家不用说了,海信冠名世界杯,华帝通过押注冷门法国队夺冠,虽然毁誉参半,但效果上着实的火透了。

从营销角度上讲,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康佳在家电领域面临的正是这种局面。

营销上,康佳有出彩的地方,但是不够出圈。

比如我记得,21年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 2021)上,我参观了很多展台,最让我触动的就是康佳的展台,当时是有人在做苏绣,康佳电视直播,通过极为细腻的场景,把Micro LED 8K大屏的技术功底展示的淋漓尽致。从专利到产品效果到营销,这个路径跑的很丝滑。

小的营销亮点是有的,但是品牌认知需要一场大的洗礼方能扭转认知。我觉得康佳家电营销最大的势能在于国潮。

国货崛起,国潮走红,一些传统的,我们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品牌正在翻红。比如当下的饮料行业,今天夏天最火的就是大窑,味道就是小时候老冰棍融化后的味道,虽然很粗糙但是很有味道。

其实,康佳也在这么做,比如收购的新飞电器,上世纪90年代,“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的广告语让新飞冰箱变得家喻户晓,时隔多年之后,在2019年6月17日,新飞电器重磅亮相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黄金时段,再度打出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除菌冰箱好”的广告语,既有对过去的致敬,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来的味道,同时也有创新。

借助国潮崛起这个势能,是唤起老一辈人的回忆,进而去促成转化,这个是老客户转化。

另一个是Z时代的拉新。康佳成立于1980年,对于年轻人来讲,太遥远了,加上这些年的多元化转型,小米等年轻人品牌的崛起,康佳在Z时代的存在感并不如小米等品牌。

得年轻人得天下,康佳可以考虑B站类平台,做一些出圈的营销,让老品牌在Z时代群体中留下烙印。

好在,留给康佳的时间还有很多,几十年老牌家电巨头,有技术、有口碑,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调整。

老品牌意味着,经历了足够多的周期,依旧还在牌桌上,证明还是有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衷心的祝福康佳,期待老牌央企,在“一轴两轮三驱动”的新发展框架下容光焕发,找回当年独占鳌头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