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成长能力,不能只看早期的疯狂扩张,还要看理性发展周期内的常态增长。同样,一家企业的未来高度,也不能只看顺境时的激流勇进,更要看逆境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刚刚成立5年,却已经历无数风浪的瑞幸,早已脱去了稚气外衣,平添了几分稳重与成熟。
北京时间8月8日晚,瑞幸咖啡公布了2022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Q2瑞幸总净收入达32.99亿元,同比增长72.4%。
在Q1实现首次盈利后,瑞幸在Q2延续并扩大了这一势头。在美国会计准则下,瑞幸Q2营业利润2.42亿元,较Q1的1610万元增长了14倍,而2021年Q2瑞幸营业亏损了0.48亿元。非美国会计准则下,瑞幸Q2营业利润为3.43万元,2021年同期利润是0.23亿元。
进入二季度,国内最大的消费城市—上海,因疫情停摆了两个月,广深等东南市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国内消费市场一片低迷。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实际增长率仅有0.8%。
整个餐饮连锁行业遭受重创,咖啡连锁品牌首当其冲。主打“咖啡+甜品+轻食”的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s中国”,过去三年分别净亏了8782万元、1.4亿元和3.8亿元,亏损成倍递增。这么看来,瑞幸的扭亏为盈算是个不小奇迹。
瑞幸的利润高增只是一方面,更具前瞻意义的是商业模式的逐渐跑通。换句话就是:瑞幸不仅赚了更多钱,还赢得了更多的用户心智,不断积聚增长势能。
从人们口中网红爆品,变为大街小巷人手一杯的国民饮品,接地气的瑞幸有了更稳固的基本盘。2022年Q2瑞幸月均交易客户数2070万人,同比大增了68.6%。
所有这些迹象都在表明,瑞幸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持续的新常态发展中。
而导演这场变革的,是瑞幸基于大数据的技术创新能力。
不止爆款,
瑞幸增长背后的数字密码
探究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经营之道,产品是绕不过的坎儿。
瑞幸的忠实粉丝早已对它如数家珍,光拿铁就能数出陨石、厚乳、生椰、椰云等多个畅销口味。
其中,生椰拿铁在上新一周年时,突破了一亿杯;椰云拿铁首发日单店销量突破130杯,当日总销量突破66万杯,成为瑞幸名副其实的首发日单品王。
一款小小的饮品背后,藏着瑞幸持续增长的秘诀:找准用户,内卷式研发,深度布局供应链。
以生椰拿铁举例,瑞幸的产品部门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国人普遍喜好的椰味,然后又通过工艺去掉咖啡苦味,最终找到了最大的受众公约数。
很快,生椰拿铁实现大卖,但瑞幸却遭遇了断供危机。当时椰浆主产区东南亚疫情加重,国内椰浆供应紧缺。瑞幸只得深入产业链,找寻供应商,最终搭建起了新供应链体系,目前瑞幸已是国内椰浆类产品最大的商业买家。
负责产品与供应链的高级副总裁周伟明指出,爆款产品有许多成功因素,但最重要是:瑞幸基于大数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产品研发机制。这套研发机制包含产品分析、菜单管理、产品研发、测试、优化5大流程部门。
从微观视角看,产品分析部门负责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产品成为爆款的底层逻辑。菜单管理团队负责维护基本盘&找不足。研发部门通过内部赛马机制,比拼出最优产品。然后产品交到第三方调研测试。最后是优化部门,确保新产品符合门店实操要求。
这套看似复杂的研发机制,实则环环相扣,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的研发体系。但它推动瑞幸产品长青的商业逻辑到底在哪里?
第一,用组织管理创新提升效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言,组织的功能就是让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正确且不平凡的事情来;企业最不可缺的是效能,效能就是“做正确的事”。
2021年夏瑞幸门店平均SKU从60个产品增加到90个,新品上市速率也有了大幅提升,但门店的员工数量却丝毫没有增加。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组织创新驱动的效能提升。
第二,提升制造爆款的能力。一款好产品并不意味企业一定取得了成功,毕竟这也可能是妙手偶得。但当企业真正拥有了快速制造好产品的能力,这便截然不同了。
在上述5大流程部门,既相互协同又相互独立。协同的作用是可以层层拔高,筛出好产品;独立的意义是可以一票否决,最大化的杜绝低劣产品的出现。
这并非夸口,瑞幸曾有几款口感较好,卖相不错的产品,都因占用过多存储空间,在最后一步被优化掉了。
换言之,能活着通过5大部门生死大考的产品,便已经具备了成为爆款的潜质。这也是瑞幸爆款出现率高的重要因素。
第三,相信数据的力量。瑞幸的产品研发机制,最终建立在海量数据基础之上。
比如,App(小程序)下单方式,便让瑞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偏好数据,反过来它又对产品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没有底层数据,便无法建立这种产品机制。这也是瑞幸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内因所在。
数据的力量,还体现在瑞幸对口味的数字化创新上。它拒绝了用“香、甜”来表述风味,而是创新性的将各种原料和口味打上数字标签。通过这些数字,瑞幸可以精准的寻找原物料,并得出无数种风味组合。
从0到100,总有一种口味为用户所喜好,也总有一种口感会成为用户的最大公约数。这便是瑞幸的产品长青的数字密码。
数据运营,
瑞幸降本增效的秘诀
如果将产品比作军人手中的武器,那店面就是军人的体魄。
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瑞幸正式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内地门店规模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截至2季度末,瑞幸总店面数量达到7195家,其中Q2净增615家,环比增长9.3%。
无论绝对量还是增长率,瑞幸都做到国内咖啡连锁品牌的第一名,并拉大了与追赶者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支撑了瑞幸的持续扩张?
负责瑞幸全国门店运营管理高级副总裁曹文宝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既不是资金驱动,也不是地推抢坑,瑞幸靠的是“世界领先的运营体系和团队”。
看似有所偏差的回答,细嚼起来,确有回甘。
传统餐饮一贯选址标准都是“人找店”。用户为了就餐,往往苦寻店铺良久而不得,这影响了用户体验,也增加了店铺的客户流失率。
瑞幸的做法很新潮,它通过技术手段找“场”子。凭借大数据与外卖热力图,顾客出现在哪里,瑞幸就将门店开到哪里。这种找店方式省时省力,还能便利高效完成消费交易,可谓一举多得。
如瑞幸这般,餐饮企业一旦驶入扩张周期,管理人才短缺就会非常棘手。怎么吸引、培训、留住人才,困扰着每一家连锁品牌。而曹文宝策略是,坚持People First原则,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瑞幸。
他先是提供了有竞争力薪酬,吸引优秀年轻人加入。接着通过系统赋能,用6个月时间达到业内2年的培训水平,持续高质量复制人才梯队。再然后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让员工与公司共享利润果实。就这样,瑞幸就聚齐一帮愿意付出并享受成果的年轻人。
尽管高薪激励、人才培养策略,让瑞幸投入不少,但这远比四处挖人,频繁换人成本低的多。更重要的是,People First原则让瑞幸更加高效,更具凝聚力。
在具体管理上,瑞幸还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智能化。
例如人员方面,瑞幸已实现了自动排班,移动化值班,并实现员工线上训练和交互;物料方面,实现了全自动化订货、解冻;品控方面,所有的效期都自动化管理。对门店而言,智能无人收银,智能库存管理,智能供应链管理,也合力推动了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
花香自有蝶飞来,瑞幸对“人货场”的精细化数字运营,引来了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
截至2季度末,在瑞幸7195家门店中,联营店2227家,占比超过了3成。在Q2新增的615家门店中,联营门店占了一半以上(322家),它们打入11个低线城市。甚至有加盟商,一人开出20家门店。
在具体实操中,低线城市的建店成本更低,联营商对当地市场环境更熟悉,借助瑞幸对品质的整体把控,对运营的全面赋能,合作伙伴可以做到更省心的做生意。
在瑞幸的规划中,未来会继续坚持“直营+联营”并进的门店策略。一方面通过直营门店在高线城市持续加密布局,另一方面通过“联营模式”快速下沉到更广阔的低线市场。
随着店面扩张与客群订单激增,由技术驱动的高效运营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2022年6月底,瑞幸“混合双云项目”上线运行,实现了支撑500万日订单量的目标,同时也具备未来支撑千万日订单的拓展能力。2022年,瑞幸还要完成销售链路数据上链。
未来,瑞幸将持续加大对数据算法、物联网IoT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设投入,包括人才引进、自动化营销、智慧门店和智能供应链体系建设。
瑞幸目的只有一个,建立运营技术壁垒,实现降本增效。
国人的价值选择,瑞幸的护城河
咖啡是真正的舶来品,在瑞幸模式前中国咖啡店也一直在照搬国外模式。
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大陆,它的真正价值是提供商务社交空间,而不是卖咖啡。咖啡本身也并不重要,它完全可以换成其他饮品。
20多年过去了,星巴克依然是市占最高的咖啡品牌,但咖啡却慢慢从社交附属品变成日常饮品。但长久以来,咖啡与国人的口味并不完全契合,尤其是它特有的苦味,让不少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不少Z世代年轻人点一杯咖啡的初衷,就只是为了社交。”
但另一个基本的现实是,“Z世代”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指出,“Z世代”用户可支配收入更高,更加重视健康饮食及消费体验,他们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TalkingData发布的《新消费人群报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021“Z世代”各类消费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也是餐饮,他们最愿意为餐饮自由买单。
但现实的尴尬在于:他们找不到一款适合自己口味咖啡饮品。
这是摆在中国餐饮行业的巨大机会,瑞幸抓住了。
第一步,瑞幸用中国人熟悉的味道丰富并改良了咖啡风味。这种手术刀般“亲切化”的工艺,让更多“少喝”“不喝咖啡”的人爱上现磨咖啡。如今在很多地方,品一杯瑞幸的现磨咖啡,成为一种时尚。
第二步,激发了咖啡的消费属性。在瑞幸之前,星巴克一直主打社交属性,对应建店面积很大,这间接推高星巴克的售价。
瑞幸在弱化咖啡社交属性同时,壮大了它的消费属性。一方面通过降低平均建店面积,降低建店成本,继而拉低了咖啡单价,打开了下沉市场。另一方面,通过线上营销和产品研发,将咖啡打造成风靡线上的畅饮品牌。
第三步,增加店铺密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提高消费便利性,也可以增加瑞幸的用户覆盖率。
第四步,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偏好。瑞幸咖啡首席增长官杨飞曾言,瑞幸品牌的调性是“专业、年轻、时尚、健康”,今年3月回归的樱花系列产品的0卡0脂,顺应了年轻用户对“健康”饮品的需求,代言人和自我营销活动也在年轻人的语境下与他们互动,如谷爱凌、利路修,就是为了引发年轻用户的共情。
在满足了年轻国人对咖啡的所有幻想后,瑞幸建立宽阔的护城河。短短5面,瑞幸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星巴克在大陆20多年的成就。
瑞幸何其有幸?不,瑞幸何其努力!
曹文宝曾说:“瑞幸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进的,我们学习巨人,但不止步于旧有经验,我们要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做更多的零售探索和创新。”
彼得·德鲁克曾言,创新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创新的唯一目的是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这句话同样适用瑞幸。不论进行了多少次技术创新,瑞幸最终的落脚点,就只是为消费者造一杯好喝的咖啡。这也是瑞幸“创造幸运时刻,激发美好生活热望”的使命所在。
如今,瑞幸正用技术对传统零售的人货场进行全面改造,目的是让行业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瑞幸正在自我革新,也在引领行业,它正成为零售行业学习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