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加价车终将会在市场的选择下,成为历史的尘埃。
汽车公社原定于8月3日的第11场直播,由于特殊原因(懂的都懂),顺延到了第二天。
好饭不怕晚,8月4日的晚上20:00,汽车公社卫金桥老师再次连线大众侃车、天天汽车、汽研社,就近期“雷克萨斯事故后,车门锁死”热点事件,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论战”。
7月28日中午12时,在广西贵港高速段,一辆雷克萨斯LM300h豪华MPV发生严重车祸,车辆撞上隔离墩后冒烟起火,但车门锁死,3人被困车内,最终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从救援视频看,车头损毁严重,人们尽力施救,却发现所有车门均无法开启,充满了绝望。
而根据LM使用说明书,若车辆遭受强烈撞击,所有车门都将解锁。遗憾的是,本次事件中,事故车的前排气囊已展开,但是其车门解锁系统却没有正常工作。
究竟是普遍的质量问题,还是个别的特例?警钟阵阵响起,矛盾指向何方?
毫无疑问,就汽车而言,无论豪华与否,安全质量问题永远要排在第一位。而这起事故之所以引来诸多关注,很大原因还在于雷克萨斯百万豪车的身份,以及相关事故的蹊跷之处。
毕竟,接近200万的“大面包子”都不能保证安全,那什么样的车可以?品牌神话、质量神话、加价神话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加价,畸形的潜规则
“LM加价30万以上,这么贵的车,它的安全结构设计上应该非常讲究。而现在问题爆出来,厂家应该深刻思考其中的问题。”
大众侃车郭登礼老师作为雷克萨斯车主,直接将问题抛给了整车厂,并对自己的怀疑直言不讳道:“供应商、配套商一样,是否整个车系都存在类似的解锁系统缺陷?”
回顾雷克萨斯的历史,始建于1983年的日系豪华品牌,一直以高保值、高质量、高品质而著称。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国市场上,经销商的层层加码下,雷克萨斯LM也一直属于“加价”销售。
按道理说,你愿买我愿卖,市场需求主导下的“潜规则”,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近39年历史的光环下,雷克萨斯LM却没能表现出与之价格匹配的素质,如果没有丝毫的质疑声,才是真正的不正常之处。
正如汽研社贺球辉老师所说:“无论是碰撞后车门打不开,还是自燃,都是安全碰撞测试中非常典型的场景。”可令人不解的地方,正是这种入门级别的安全问题,却出现在一款以质量著称的豪华车上。
互联网没有记忆,若只是个例、事故本身特殊性等原因,该事故过去也就过去了。但就怕像郭登礼老师所担心的那样,如果真是一个普遍的系统性问题,那些加价买车的消费者们,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如果安全气囊能够正常弹开,说明碰撞信号可以正常地接入到系统之中。而此次事故车的车门却被锁死,说明大概率上存在系统逻辑不匹配的问题;正位碰撞后却发生自燃,则意味着油路设计很有可能存在缺陷。
总而言之,当人们普遍的安全认知受到挑战之时,所谓品质神话,也就不攻自破。退一步来讲,有钱人的钱,真得有那么容易赚吗?
雷克萨斯LM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10万~150万的价格,被加价到200万左右,这种市场增值,并不意味着其本身的产品质量就随之提升到200万。事实上,无论加价与否,其成本就在那里,质量水平也就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显而易见的是,新时代的潮流下,老旧的“饥饿营销”,落后的产品体系,以及急转直下的服务能力,这样的雷克萨斯,已经来到了悬崖边上。
雷克萨斯,还“豪华”吗?
天天汽车的徐峰老师单刀直入道:“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已经落后了;不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仅靠贸易不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电气化应该取个新名字,不能被雷克萨斯拖累。”
简单来说,雷克萨斯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潜在的质量问题,还包括以后的中国战略、电动化转型等方面的问题。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雷克萨斯只不过是丰田Plus,配不上豪华品牌。而且不难发现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这家号称“二线豪华品牌”的车企,战略延伸、产品布局方面,都显得迟滞了许多。
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隐没在时代大潮之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产品力、服务能力等方面,难以支撑起高昂的价格。
当豪华车的市场正在被特斯拉、蔚来等后来者侵蚀,属于雷克萨斯的份额,也无法置之度外。如果雷克萨斯依旧将“加价”和“服务”作为品牌精髓,而不是将用户们的需求摆在第一位的话,那么其前进的路又在哪里呢?
亦如郭登礼老师所说:“加价的时代红利已经结束了。”
以中国为首的汽车电动化转型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纯电汽车也好,混动车型也罢,现在的时代,如果不去探寻智能化、电动化的前进之路,而只是摇摆不前、故步自封,无异于死路一条。
可惜的是,截止到目前,人们依旧没能在市场上看到,那么一款具备足够竞争力的雷克萨斯电动化产品。也难怪贺球辉老师会说:“雷克萨斯如果电动化发展不好,这个品牌会消失。”
请注意,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毫不夸张地说,新能源汽车就是能够看得见的未来,也是诸多车企的进化方向。
身处豪华品牌集体衰落的大环境,如果不能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窗口,品牌力自然而然的就会逐渐削弱。正如此时遭遇质量困境、品牌困境、电动化困境的雷克萨斯一样,它既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然,最后话又说回来,如果只是想在中国卖卖加价车,赚一些“饥饿营销”的钱,那么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市场,终会教育它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