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一份法庭文件显示,滴滴出行和理想汽车合资的北京桔电出行科技已经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动申请破产重整。
桔电出行于2018年成立,目的是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用于网约车服务。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拥有该公司51%的股份,车和家持有49%的股份。
公开信息未显示桔电出行除了滴滴和理想汽车以外的融资记录。2020年曾有消息称,桔电出行希望对外融资,宁德时代也是潜在的接洽对象,但也无果而终。
桔电出行申请破产也标志着理想汽车和滴滴出行长达四年的电动车合作关系告终。此前有传言称,滴滴已经开始了内部造车计划,代号为“达芬奇”,但滴滴尚未对外正式公布。
此前滴滴还与大众、丰田和比亚迪等主要汽车制造商达成一系列合作,计划在其车队中采用更多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汽车。滴滴与比亚迪还曾于2020年推出了共同开发的电动车D1,但此后的大部分合作进展甚微。
而D1推出后市场反应也很冷淡,这款车原本作为网约定制车,但新冠疫情以来网约车市场也更为艰难,要专门给网约车定制,市场空间不大。
滴滴和理想的合作也是奔着网约车定制去的,理想创始人李想曾表示,他希望借助与滴滴的合作,直奔“自动驾驶出行3.0时代”。双方甚至已经为此开发了一款MPV电动车,原计划2020年初就量产,但是据称是由于双方都没有追加资金,导致这一量产项目搁浅。滴滴和比亚迪合作推出D1后,已经标志着滴滴与理想汽车的合作破裂。
滴滴退出与理想合作背后的原因与美团“插足”理想有关。在2019年理想汽车美股上市前,美团开始“杀入”,先后以5.3亿美元和5.5亿美元领投了理想汽车的C轮和D轮两轮融资,美团和美团创始人王兴总计占到理想持股的23.3%,也是理想董事会的唯一外部股东。
在与理想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后,滴滴的策略开始调整,桔电出行在过去两年一度希望“去理想化”,转型为独立主机厂+出行公司,并计划引入新的战略股东。但从最终的结局来看,这一计划的进展也是遇到了阻碍。
从几年前开始,汽车厂商都在抱紧互联网企业,合力造车,但从多个案例来看,这种合作的方式恐怕难以持续。
2020年,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合作打造了一款高端智能纯电动车“智己汽车”。针对此类跨界且战略深度的合作造车模式,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就曾表示:“广泛且深度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上反而是损失,看起来这样的合作逻辑是成立的,仿佛是最优选择路线,但是在国内的科技行业好像还没有看到成功案例。”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和小米都投身造车。由百度发起并联合吉利集团投资的汽车机器人公司集度汽车本周公布新进展,预计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付。据介绍,集度汽车量产车将在杭州湾的吉利宁波工厂制造生产。
“百度是集度汽车设计的主导者,吉利主要负责代工,集度汽车从招聘到汇报都是由百度负责,项目汇报给李彦宏,吉利参与很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也有凭“一己之力”造车的,比如小米。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曾承诺未来10年将在造车方面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8月11日,雷军透露了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并宣称目标是2024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阵营。雷军还表示,小米已经在中国道路上对140辆汽车的自动驾驶进行测试。
不过雷军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汽车量产方面的细节。业内称,小米在造车生产资质方面可能面临阻碍,尽管该公司已经为造车投资了40多家供应链企业,涉及半导体、动力电池和激光雷达等领域。
总之,互联网企业下场造车,无论是合作还是单干,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要真正看到能在路上跑起来的量产车,可能还需要多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