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和国美都没能回到那个C位。

8月19日,黄光裕发布了一封公开信。面对市场黄光裕并没有藏着掖着,除了对当下国美坦诚的分析,还有未来的策略以及远期要达到的目标。

同时,国美零售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重组业务板块,剥离亏损业务,注入大股东两处物业及安迅物流部分股权,以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融资能力。

8月22日,国美零售复牌,但市场好像对国美的做法并不“看好”,复牌当天国美零售股价暴跌20%,总市值仅剩下了82亿港元。

相比阿里、京东,国美的与其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同一个段位上。

时代有时代的企业,时代也有时代的选择。

在黄光裕的公开信中,他直言道,虽然团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进展,很多关键的节点也在逐步形成成果,比如新模式店、共享共建供应链平台、娱乐化营销等。但相比于未能实现的18个月既定目标,就显得逊色。

同时,他还认为他们对执行困难预料不足,并且他还将原因归结到了疫情上。

实际上,对于国美难回C位的原因,并非对困难的预料不足,而是对市场判断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京东以及拼多多早已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得流量者得市场。而国美相比于这三家,不管是种类还是规模,相差就不是一个量级,所以追赶起来,并非只有信心,最重要市场规模。

第二,国美相差的不仅仅只有规模,还有人才。早在今年中旬,有媒体曾爆料过,国美希望挖到一些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管理人员,对方甚至可以将整个团队带过来,薪酬无上限。

但是对于国美抛出来的橄榄枝,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尝试,而原因无非就是家族式管理和派系斗争。

第三,缺乏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一位业内人士曾经说过,别看国美什么都做,但是一把手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顶层战略推动,光靠引入互联网的人,这样的转型很难成功。实际上,从今年开始,国美旗下多个业务板块都爆出了调整或裁员。

今年三月底,国美零售发布了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464.84亿元,较2020年上升5.36%,归母净利润亏损44.02亿元,较2020年减亏37.06%。也就是说虽然国美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走出危机。

在黄光裕的公开信中,他对公司的业绩做出承诺称,自己作为大股东将促使管理团队实现未来较好业绩的承诺对赌,实现“1+1+1”的三年战略发展目标:在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202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显超越历史最好水平。

在我看来,当下国美想要取得超越历史的成绩,难度并非一般的大,不仅要考虑市场的原因,也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因素,资产重组虽然是国美的一剂强心针,但是市场并不完全会随着计划而变化,8月22日,下跌20%的股价,实际上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

综合而言,黄光裕首先要解决国美存在的问题,必须在互联网化的层面上有一定的突破,其次黄光裕还要培养真正懂互联网的团队,充分的授权从而完成国美互联网化的改造,最后就是要解决亏损的问题,长期以来国美的亏损问题是横在其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对于当下的国美来说,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集团能够稳定健康地走出低谷,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