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兴生物行贿#、#北京科兴生物被指行贿获取疫苗审批销售疫苗#等话题,阅读量均已突破数百万。部分网友表示,对新冠疫苗企业的无条件信任正被迫消解。

那么,从风光无限到数次身陷舆论漩涡,这家疫苗龙头为何总能引发争议?

风光背后,竟靠行贿?

之所以会引发网友的热议,源自新冠疫苗企业难以忽视的吸金能力。尤其是此次处在舆论中心的北京科兴生物(通常称“科兴生物”)。

已上市的几家新冠疫苗相关企业里,康希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加17174.82%,净利润19.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智飞生物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6.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79%,净利润102.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23%;康泰生物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6.87亿元,同比增加63.07%,净利润约12.84亿元,同比增加89.06%。

而科兴生物,根据公布的2021财务报告,其营业收入1280亿元,增长37倍,净利润956亿元,增长78倍。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都比前述三家企业的总和还要高。

这之中,生产科兴疫苗的科兴中维,属于北京科兴生物的内部孙公司。“观网财经”此前发布的《《新冠疫苗放量供货,科兴中维去年或净赚超900亿》中表示,根据业内投资者按科兴中维股权比例进行的推算,科兴中维2021年的盈利约在900亿元之上。

900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都是普通民众对北京科兴生物的信任。如今,科兴生物过往的行贿史却被曝光,牵扯出一条复杂的利益链条。

近日,刘春城律师查出科兴生物相关的18件行贿判决,都与疫苗有关。其总经理尹某长期行贿国家工作人员,在疫苗审批等事项上提供帮助。

同时,在公司日常经营、销售过程中,其业务员也通过行贿全国各地的卫生局、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甚至医院护士长,拓展业务,每支疫苗给予提成2-5元。

风光无限、盆满钵满背后,竟与行贿相关。这对接种了科兴疫苗的普通民众,无疑是一次信心上的打击。

外资控股,争议不断

这不是科兴生物今年第一次陷入舆论风波。

4月18日,北京科兴生物发布讣告,称公司政府事务中心一位干部因病医治无效离世。紧接着,就有网友扒出,该工作人员系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学生,吴尊友曾多次指导他的相关论文。随后,该消息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

一时间,关于科兴生物及其背后人物关系网的猜测,持续发酵,与此次被曝出的行贿事件如出一辙。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还是科兴生物被广受报道的“外资背景”。

知乎作者“吴国发”发布的《国产疫苗由外国企业科兴控股制造,日赚3亿》中提到,目前科兴生物的五大股东中,除了尹卫东是科兴生物当年的创始元老之一,剩下的几位股东,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外资的情况。

第一大股东SAIF Partners IV,由日本软银公司和美国思科公司合作成立,2009年更名为赛富亚洲基金。紧随其后的CDH Utopia Limited,是一家由鼎晖投资控制的公司。而鼎晖投资,是由我国的鼎晖资本与苏黎世保险集团、新加坡政府联合投资成立的。

持股8.25%的Prime Success, L.P.全名“永恩国际有限合伙公司”,据说是一家老牌外资投资企业。而与永恩国际占有相同股份的Vivo Capital,则是维梧资本。据了解,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台北均设有办事处。

雪球作者“开市宝CashBull”发布的《新冠疫苗之王科兴还能走多远?》一文中也曾指出,这些外资股东加上他们关联公司的持股,早已超过50%,科兴生物算是妥妥的外资企业。

另外,还有相关人士指出,2021年2月5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注册申请,其申请通知为《外资项目备案通知书》,且标注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生物的子公司)是“外商独资企业”。

2021年,科兴生物的疫苗获得56个国家和地区的紧急使用批准或附条件市场授权。按照上述股权结构和项目备案书,科兴生物近两年挣的钱,可能大部分都流向了外资股东。

与之相关的,还有此前科兴生物内部的私有化之争。

2016年,创始人之一的尹卫东联合赛富基金组成内部买方团A团,提出了对科兴生物的私有化要约,报价6.18美元/股。很快,以另一创始人潘爱华为代表的B团,提出了竞争性要约,报价是7美元/股。最终,却是报价更低的A团拿下交易。

而在私有化酝酿之初,A团曾宣布过一个可能稀释某些股东股份的权利计划,企图稀释B团股权以实现低价私有化。

2020年12月,科兴中维以5.15亿美元引入投资者中国生物制药,占股比例15.03%,第二年一季度中国生物制药归母盈利同比增长118.5%,且盈利约有70%来自于科兴中维。

通过低价引入中国生物制药以获取高额盈利,不仅涉嫌利益输送,这部分利益,亦极有可能流向了一些国际资本。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显然都并非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

抗疫不易,拒绝糊弄

科兴生物的外资背景对普通民众或许认知尚远,但年初科兴中维的裁员事件,却很难不让“打工人”既失望又愤怒。

今年5月初,据“泰山财经”发布的报道,有科兴中维员工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咨询关于该公司扣押年终奖违法裁员的劳动争议纠纷。

该员工留言称,科兴从2月份开始到4月份陆续裁人,4月23号裁完最后一波人后,4月25号给留职人员发放2021年年终奖,称科兴为了降低赔偿金额,恶意扣押员工2021年年终奖,恶意减少辞退赔偿金。

随后,相关讨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知乎话题#如何评价2022年北京科兴中维先裁员,再发放2021年终奖#下,不少科兴中维的内部员工,自发补充了“裁员事件”的相关细节。包括:“调休休没了,通知返岗就是办离职”、“被裁的员工大多刚毕业,被人力一吓唬就签了赔偿协议”。

东方财富旗下股票社区“股吧”,也有网友爆料,称“科兴中维是一家皮包公司”。他提到,“2020年缴纳社保人数少的可怜,但是最后疫苗主体和成果却算在了科兴中维身上,而北科(北京科兴生物)只有个cro名字和代工费”。

不难发现,从外资控股到长期行贿再到恶意裁员,围绕科兴生物的争议始终不断。

眼下,我国抗疫已获世界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数普通民众选择将信任交付给新冠疫苗企业、核酸检测机构,不应该让他们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