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音乐,已经正式停服2周年。
两年前的2月5日0点,虾米迎来最后的谢幕。
当年1月,虾米的关停公告猝不及防,成为2021年第一个“朋友圈大型纪念现场”。
“让我爱你,然后把我抛弃?”一位虾米忠实用户在微博写下《残酷月光》歌词,非常应景。更多的用户蜂拥而至,在互联网大型心碎现场评论留言,将话题送上热搜。
作为互联网早期音乐平台,虾米曾是在线音乐平台的典范,承载了数千万网友的音乐记忆。
最好的祭奠是铭记,是继续用创新,让“虾米般”的好产品体验,陪伴互联网用户。
这篇9000字长文,我们将以一年一个关键词,回顾虾米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愿这篇“虾米音乐编年史”,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2008年:含着“金汤匙”出生
2008年11月,虾米网正式上线。
往前倒推5个月,同年6月,待字闺中的虾米已经拿下深创投A轮融资,几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彼时,正赶上在线音乐创业热潮。酷我音乐、酷狗音乐、新浪乐库、巨鲸网势头初盛,QQ音乐在QQ渠道的加持下快速扩张,早期巨头千千静听则加入百度MP3麾下。
当几乎所有播放器都在以“免费”为噱头圈地跑马时,虾米却选择了一种混合了“P2P、电子购物、虚拟货币、社区”的模式入局,把音乐与互联网更深度融合起来,引来投资人的青眼有加。
这与虾米音乐创始人的风格息息相关。虾米音乐的1号员工王皓,是个不折不扣的乐迷,如今你能想到他的种种都是音乐相关的,都与音乐扯上关系。
网名“南瓜”来源于心仪的摇滚乐队Smashing Pumpkins,大学组过一支名叫“黑水”的乐队,里面的吉他手朱七,后来也成为虾米的创始人之一;开过卖乐器的网站;给本地音乐人办过一个类似豆瓣同城的论坛——“声音网”,在当时杭州的文教区乃至摇滚圈都小有名气,很多外地乐队来杭演出,都是王皓给牵线搭桥的,而他也发现,比起搞音乐自己更擅长把人组合起来做事。
学生时代,他的存在恰好连接起了这座城市的音乐人和乐迷,这与几年后他所创办的虾米音乐,异曲同工。
但他同时也是个如假包换的工科男,对互联网技术很感兴趣。互联网和音乐的化学反应,是他穷其一生探究的话题。
2003年,关掉网站的王皓加入阿里做一个普通的IT男。三年后,他拉上地产公司策划朱七,和在阿里的前同事王小玮、陈恩卫、吴轶群,在杭州的一家小咖啡屋里相聚,重新点燃音乐梦。
在他们的规划中,虾米音乐原名EMUMO(EARN MUSIC&MONEY),大概意思是既要让大众收获音乐,也要让音乐人赚到钱。
虾米网站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音乐让他感动的在于,上千场的演出中真正赚钱的很少,但是这些清苦的歌者们仍然保持着对音乐宗教式的信仰和追求。对于歌者,这仿佛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
如何用音乐体面地赚钱?这是虾米初生时就希望解决的问题,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虾米依然无法回答。
二、2009年:专业的音乐图书馆
虾米音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对音乐流派近乎变态的分类。很多文青的音乐启蒙,都是从虾米这里开始的。
而虾米在内容上也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在大家都忙着从各处找更多的曲库来吸引用户的时候,虾米最关心的,是如何完善、优化已有的曲库。于是,虾米音乐做了三件事:
第一,在网站运营中强化内容编辑制度,以唱片公司的思路来做网络音乐。
尽可能完善网站中三四百个音乐分支流派的介绍;在多人演唱的歌曲中,必须显示每一个歌手名,而非简单使用“群星”代替;音乐品质必须保证320K;歌曲的排列必须按照专辑顺序排列;……死磕细节的背后,是主创团队对音乐的理想主义。
第二,重视小众长尾音乐流派运营。
据时任运营经理的王小玮介绍,在虾米刚有10万用户时,就已经有了6位语种编辑,同时,网站也支持包括中、英、日、韩、俄、泰、西班牙等语言的检索。
第三,广泛发动UGC的力量。
借鉴百科词条的编辑模式,虾米招募3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音乐爱好者,鼓励他们编辑、修改、上传音乐资料和内容。乐迷们满怀热情“为爱发电”,不仅为后续运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给平台带来弥足珍贵的社区氛围。
风格多元的音乐曲库、全面专业的流派分类,让每个听众都像是走进了一家精心维护的音乐图书馆。而这样的口碑效应也在乐迷群中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涌入其中。
另一个有利条件是,虾米音乐初长成的日子,也恰好是中国在线音乐的快速发展期。
2008年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网络音乐是当时中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应用,半年内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下载比例为71.2%。这一比例在后来几年中一直居高不下,网络音乐稳坐头把交椅。
顺势而为,有内容、有技术、有热爱,从某种程度来说,虾米音乐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
时间走过2009年,虾米音乐就像乌托邦般承载着音乐爱好者的理想,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除了商业化还有没更多进展之外。
三、2010年:超前的付费模式
经历最初几年的野蛮生长,在线音乐混乱不清的版权问题终于被摆上了台面。
2009年8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加强网络音乐内容管理,打击盗版行为,拉响整顿序曲。受此影响,百度开始收敛MP3业务,虾米音乐也没逃过这一劫。
在王皓的设想中,虾米音乐的定位类似于“音乐中转交易站”,即用户先上传音乐,网站通过筛选后将优质音乐再售卖给用户,当音乐人、唱片公司找上门来时再付版权费,你可以理解为是“音乐版淘宝”。
但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过于前卫且风险巨大,用户上传的内容既然是未经授权的,又何来收费的道理,确实惹恼了不少音乐人。
2010年9月,李志、周云蓬联合张佺、张玮玮、郭龙、小河、钟立风、万晓利、左小祖咒等数十位音乐人发布联名公告,控诉虾米音乐侵权上架独立音乐人作品的行为。
这份公告,至今还留在周云蓬的豆瓣主页上。而随后一段时间里,这些音乐人的作品都在虾米上消失不见。
版权问题的突然出现,给了创始团队更多资金方面的压力。
数据显示,2003-2013年间,国内所有和音乐相关的互联网企业从投资人那里获得的投资只有5000万美元。很多风投一听是搞音乐的,直接就让前台送客。
在后来的采访中,王皓回忆当时有80%的时间是在找钱的,甚至几乎患上了抑郁症。
四、2011年:音乐推荐的天花板
不过虾米还是相对幸运的。
在2008年A轮后,2010年又先后拿到了深创投和盛大网络数百万的B轮和B+轮投资,这才让它有了些许和版权方谈判喘息的机会。
但虾米靠的不是用户量,相反它的用户数甚至还有点少(2011年500万,对比同被阿里收购的天天动听2012年用户量已经破亿),更大程度上来源于虾米团队单纯对音乐的热爱。
当几百万个口味不同的用户都出现一个平台上,怎样才能让他们自得其所共生发展呢?虾米的回答是:音乐的个性化推荐。
2010年7月,虾米发布基于html5技术的电台服务xiami.fm,后续还推出桌面版等,这是对标豆瓣FM的拳头产品。
对于音乐推荐功能的实现,虾米不计成本全力推进。公司百余名员工中,有一大半都在做着算法分类工作。
员工回忆称,王皓当时下了道“死命令”,要求后台对每个用户的音乐标签数量达到30多项,极度消耗计算成本和服务器容量,而同期的豆瓣FM仅记录4-5项。
同时,虾米的推荐算法中也更强调小众、长尾音乐所带来的惊喜感。比起90%都熟悉的流行音乐,虾米更愿意推荐剩下不为人知的10%。
2011年,虾米音乐的推荐系统基本做成。
独特的个性化算法,让虾米用户在找到适合自己音乐的同时又无须担心“信息茧房”,反倒越听越发现新世界的大门。
数据显示,独立音乐人在虾米曲库被收听的比例高达11%。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虾米音乐确实做到了当时音乐推荐的天花板。
五、2012年:陷入财务危机
如此做了几年,到2012年时虾米的内容质量、算法技术和用户数量都上来了,但赚钱这件事,却一直没走通。
在第三轮融资失败后,虾米音乐陷入财务危机。
虎嗅曾将虾米的模式归为“iTunes Store + Bit Torrent + last.fm + Spotify”,这个模式看似大而全,实则多为空中楼阁。
做iTunes Store,虾米缺曲库、缺硬件;与Bit Torrent相比,虾米的模式实际上是P2P,但对品质的追求又拖了虾米的后退,在音乐数量上远不如酷狗丰富;虾米电台和UGC精选集倒是与last.fm和Spotify有些接近,但做好推荐的基础是足够的版权,而买版权又绕不开钱的问题。
抛开前期融资,虾米的盈利方式主要靠用户付费下载。2012年5月,虾米音乐的付费率为5%。按500万用户计算,5%仅为2.5万人,若以付费用户每人下载10首歌计算(虾米下载价格为0.8元/首),那么虾米的收入为20万,这还不算版权分成、运营费用等成本问题。如此相较,实在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虾米每年在版权上的花费远超于其收入的十倍还不止,但用户体验上却感知不到。
2012年初,知乎网友提问“为什么虾米网的搜索体验那么差”,搜不到王力宏的歌,王皓对此的回复颇为无奈,“这不是搜索体验差,是王力宏新专辑都下架鸟”。
与此同时,从新浪音乐走出来的谢国民刚成立海洋音乐,就一口气签下了包括环球、华纳、索尼三大唱片在内的百余家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代理。
王皓隐约意识到,在线音乐已经变成一个玩不起的巨头游戏,如果想要继续前进,虾米只能去找更强大的盟友,毕竟,“跟大一些的平台在一起,会安全一些”。
2012年前后,虾米与BAT几家巨头陆续接触,兜兜转转,最终选择尚无音乐业务的阿里。
六、2013年:归入阿里,有了“底气”
2013年1月,阿里宣布以8000万价格收购虾米,随即被划入音乐事业部。庞大的阿里帝国,为小虾米带来资金、流量、技术和管理支持,王皓肩上的压力小了不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皓甚至表示“赚钱不是我的目标”,对虾米盈利没有预期,更着眼于和淘宝业务融合,以及对产业的改造。王皓的底气,来源于他和马云对彼此音乐价值观的认同,他们都希望去改变音乐产业链。
既然如此,并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对音乐行业的改造。
2013年7月,虾米推出音乐人平台。独立音乐人和独立唱片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正版音乐、自主定价,同时,平台还为音乐人提供各类运营支持、数据分析工具和结算系统。
上线后的前两年,平台将为音乐人提供免费服务,音乐人能获得100%的下载收益。
如果说此前虾米只是聚拢了音乐内容和乐迷,那么音乐人平台的上线才算是真正补足了虾米的音乐生态。
从此,即使虾米的存量版权受掣肘,音乐人平台也能承担起版权的自我造血功能,而虾米音乐骨血里也刻下了“独立音乐”的基因,成为当时国内独立音乐人的聚集地。
产品层面,虾米也同时发力。虾米音乐与淘宝账号体系全面打通,淘宝中开设专门的音乐频道,“音乐淘宝”计划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