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跟老板谈”的BOSS直聘要上市了。
日前,BOSS直聘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拟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Z。高盛、摩根士丹利及瑞银为此次IPO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于2014年推出直聘模式,让求职者与招聘人员两端通过手机APP直聊互动。公司近两年共融资38.75亿元,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和玉资本。如果IPO进展顺利,BOSS直聘将成为继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之后的国内第四家上市的互联网在线招聘平台。
其实,早在2019年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BOSS直聘创始人兼CEO赵鹏就透露了筹备IPO的消息。在他看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BOSS直聘IPO是正常能发生的事。
不过,近两年来,或许是因为情色招聘、广告欺诈、大幅提价等事件,BOSS直聘的风评不断受到影响。再加上其对企业客户依赖度较高,广告营销费用成本高企,2019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累计亏损金额已经达到8.81亿元。
要给市场一个美好的故事,也许BOSS直聘已经到了不得不上市的节骨眼,但眼下,如何完善企业审查机制,加强管理实现合规化运营,如何挖掘更多盈利空间,是BOSS直聘IPO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BOSS直聘烦死了”
“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找工作,上BOSS直聘”,对于这句被困在很多闷热潮湿有烟味的电梯里、时常出现在公交站地铁车厢的广告,众多网友的评价言简意赅:“BOSS直聘烦死了”。反复咆哮的洗脑式广告语,直击求职者脆弱的心灵,同时也不断折磨着无求职需求人群的情绪,让人几度憋回去了想砸广告屏幕的冲动。
不过。这些“烦死人”的洗脑广告,可都是钱。近年来,BOSS直聘为了在流量池里砸出水花,除了在电梯、地铁、公交等大量投放广告之外,还一度签下国际女星《神奇女侠》盖尔·加朵,《神盾局特工》女主汪可盈、国内明星沈腾、刘涛等为其拍摄广告。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市场及销售支出分别为9.17亿元、13.48亿元和6.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1.8%,69.3%和78.4%。
那么,占总营收八成左右的销售和营销支出,为BOSS直聘带来了什么?
1. 领跑行业的MAU。CIC(灼识咨询)预测,受数字新经济业态发展、创新创业政策利好、企业人才竞争加剧等因素驱动,中国线上招聘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551亿元增至2025年的22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3%。时代红利下,加上广告营销的作用,BOSS直聘2020年平均MAU为1980万,较2019年月均同比上涨73.2%。2021年3月,BOSS直聘MAU更是达到3060万。这一月活数据在行业内堪称领先。
2. 品牌形象的消耗。一遍记不住来两遍,两遍记不住来N遍还记不住算我输。重复的咆哮式洗脑广告,看起来在BOSS直聘的形象深入社会人的内心,让记住它的消费者产生相关消费欲望时,在茫茫品牌中一下就想到BOSS直聘,达到了商业效果。但实际上也在不断拉低BOSS直聘的品牌形象。在很多人看来,BOSS直聘的咆哮体广告像极了大型传销现场,在“就业难”的环境下还鼓吹“找老板加薪”,也被不少人吐槽无脑。伴随着品牌名字深入人心的还有三个字:“烦死了”。
3. 虚假宣传风险。数科社了解到,在各大线上招聘网站中,人事部门依旧是招聘信息的主要发布出口,而在小企业面试,求职者跟老板直接谈工作的概率更高一些,但是在中大型企业,求职者一般需要经历3轮以上的面试,一般面试要经过初试 直属领导面试 老板面试 HR复试(与候选人谈薪资待遇等),某些互联网大厂的面试流程会比这个更加复杂。
而BOSS直聘“直接跟老板谈”“我要跟老板谈”的广告语被指欺诈,有网友指出为什么广告上写着是“找工作跟老板谈”,实际上还是和人力资源部谈?并且表示 BOSS直聘做不到就不要打这个广告。对此,BOSS 直聘客服回复称平台对 BOSS的定义是在企业中所有有资格招人、用人、决定一个人薪资以及工作内容的人,并表明HR 也是 BOSS 的一员。随后,该回应被删除。
有律师告诉数科社,客观来看,一般“BOSS”的定义解释通常是指企业或集团的主要负责人,而BOSS直聘自行增加单词的含义内容,除非在注册时已明确告知用户,否则法律不支持这种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归根结底,这样愚弄应聘者的文字游戏一开始就不该存在。而烧钱咆哮式营销背后,BOSS直聘除了流量焦虑,还面临着盈利困境。
陷入盈利困境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BOSS直聘不管是使用次数还是使用时长都稳居行业第一。今年3月,BOSS直聘使用次数为21亿次;智联招聘依然是行业第二,数据为5.5亿次;前程无忧以4.6亿次屈居第三;猎聘的使用次数为2亿次;拉勾则仅有3000万次。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3月31日,BOSS直聘共服务8580万认证求职者,其中白领及金领用户、蓝领用户和大学生用户分别占BOSS直聘求职者用户群的55.0%、28.8%和16.2%。截至2021年3月31日,BOSS直聘共拥有1300万认证企业端用户,服务630万家认证企业。
拥有领先行业的用户数据,BOSS直聘却一直处在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个月,BOSS直聘净亏损分别为5.02亿元、9.42亿元、1.762亿元。经调整后的亏损分别为4.68亿元、2.85亿元和1.28亿元。19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不到两年半的时间,BOSS直聘累计亏损金额高达8.81亿元。
图片来自BOSS直聘招股书
究其原因,除了营销费用占比较高之外,关键的一点在于,BOSS直聘的盈利模式单一。对比前程无忧、猎聘,除了在线招聘服务,还通过提供猎头、RPO(批量招聘中低端岗位)、校招、培训等外包服务进行创收。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猎聘来通过企业用户创收17.23亿元,通过个人用户创收1.44亿元,占全部营收的7.7%;前程无忧2020年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为21.473亿元,其他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收入为15.41亿元,占全部营收的41.78%,主要来自于客户对公司校园招聘,培训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使用。
而从招股书来看,BOSS直聘的主要营收来自于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占总收入的99.2%。其他收入占比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微乎其微。从企业类型来看,BOSS直聘服务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了82.6%,约520万家。2020全年,占比仅有17.4%的中型客户和大型客户分别贡献总收入的35.8%和17.0%,占比超过一半,达52.8%。
与其他招聘软件长期聚焦头部企业不同的是,BOSS直聘一开始就将目光锁定了中小企业,利用直聘模式降低招聘门槛,解决了中小企业线上招聘难的问题,引中小企业入局。不过,BOSS直聘的中小企业客户虽然多,对收入的贡献却远不及占比较少的大型、中型客户。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招聘需求虽是刚需但是相对低频,且付费能力低,而有大量需求且付费能力高的大、中型客户更多被像猎聘、前程无忧这样能提供更多人才服务的传统招聘网站所吸引。
财务数据也证明,中大型客户的付费能力远超大于中小企业。据财报显示,前程无忧2020年的总营收为36.8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12.44亿元,猎聘2020年全年营收18.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49亿元。
两年亏损近9亿元,BOSS直聘还需要在坚持自身定位的同时拓展更多细分赛道。
涨价收割引众人不满
或许是困于盈利限制,前段时间,在为上市做准备的期间,BOSS直聘开始涨价了。
某企业hr蛋饺(化名)向数科社透露,在BOSS直聘上,想要发布一个抢手的“竞招岗位”,就需要专门开通“火爆账号”。他去年12月咨询BOSS直聘买一个火爆账号需要3600元,2021年1月问的时候已经涨价到4800元,到5月10日,已经涨到了8000元。涨价理由是运营策略调整,但用户权益一点也没有增加,如此收割,吃相有点难看。
此外,一位科技公司hr琪琪告诉数科社,最近频繁收到BOSS直聘的电话,对方称是平台客服,客气两句后就开始各种推销收费活动套餐或者续费权益,引导企业付费。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对BOSS直聘涨价的质疑声不断:“BOSS直聘每天都能给我带来新惊吓,天天不是无脑封号就是涨价,要不就是刚翻倍涨价就崩了,光割韭菜不办事儿”。
“去年4个火爆账号及道具总共16000,今年续费同样的套餐需要40000。承认BOSS是好用,但不是非你不可,前程和智联企业方也能满足企业招聘的需求,市场不可能让你一家独大,希望能管控一下。”
从招股书看,BOSS直聘的涨价策略已经取得一定效果,2019年至2020年,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客户数由124万家增长至223万家,同比增长80.1%。
整体来说,BOSS直聘的模式主打“去中介化”,让求职者与企业 HR 或创始人直接进行互动。互动性强的模式更利于企业和求职者无障碍地了解彼此,降低求职者海投简历和企业筛选简历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目前来看,这一模式没有带来可观的盈利不说,还让平台屡陷舆论风波。
2020年,《新京报》曾报道BOSS直聘上的多家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打着“董事长助理”的旗号,实则将面试地点安排在别墅,轿车等场所并要求应聘者提供其他服务。事件曝光后,有多地网友反映在BOSS直聘上遭遇过情色招聘。对这种隐藏的拉皮条产业链,BOSS直聘第一时间将相关账号进行了封禁,然而对于其信任的影响短时间却难以弥合。
近几年,除了情色招聘,BOSS直聘还牵涉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诸多问题。去年5月,有西安小伙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结果被忽悠办理了近2万元的培训贷款。这些陷阱和骗局,都与平台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的不完善脱不了干系。
只能说,涨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封禁承诺也挽回不了用户信任,完善企业审查机制,加强管理实现合规化运营,如何加宽加厚壁垒挖掘更多盈利空间,才是BOSS直聘IPO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