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做生意就像在黑暗中对一个女孩眉目传情。
但在这个流量渠道密集的时代,每天打开手机、电脑、电视机,各种场合、任何地方都充斥着广告,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也很难打动消费者。
那么,企业在营销上应该怎么做才能少走弯路?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营销思路。
认清品牌营销的现状
同一家企业的广告,在以前的纯电视时代,投10亿很容易植入消费者心智,到后来PC互联网时代,广告大大被互联网分散,消费者不是特别注意就很难看到;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基本很难看到你的广告。
原因就在于企业广告量可能上涨了7倍,但信息流涨了70倍,效果被稀释掉了。
即使企业做好了产品,销售渠道也没有问题,但依然效果不佳。因为如今消费决策在消费者的心智当中,如果品牌不能被消费者所认知,无论投入多少的资金,无论产品多有优势,就是卖不掉。
当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不具备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品牌心智认知,那么陷入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只是时间问题。
企业对品牌广告的误解
企业打广告,都希望效果立竿见影,当效果没能达到预期时,广告主自然就会开始担忧:打品牌见效慢,不如搞促销搞流量,何必折腾?
江南春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流量、促销都是短期见效,无法解决长期的生意发展。品牌广告不是一两周或一个月就能见效的。一个定位正确的品牌广告投放时也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拐点有时候两三个月,有时候六个月甚至一年。
两个品牌花一样的价格买相同点位,大品牌的转化率和点击率一定高于普通品牌。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摒弃“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这种观念,因为只有品牌深入人心,才是持续免费的流量,品牌力才能提升流量的转化率,品牌势能才能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
品牌赢得人心是生意的根本,而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我们不可本末倒置。
还有的企业会期待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合一,即品效合一。然而品牌讲求长效机制,它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可以对这个品牌形成条件反射。比如大家买二手车会想起“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是品牌广告的效果。
而效果广告是短效机制,二者可以协同,让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之间产生作用的时间变短,但不见得能合一。
品牌广告成本的衡量
王老吉凉茶以前只是一个地区性产品,卖了很多年也只有一两亿的销量,经过调研后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冲出去饱和攻击,第一年全国销量12亿,第二年25亿,到十几年后250亿。在这个可口可乐也才卖出100亿,农夫山泉170亿的市场上,一罐凉茶却一冲而上。
其关键就在于王老吉找到了消费者心智的开关。一个优秀的品牌战略,既能体现产品的优势,又能与竞品产生重大差异化,而且还能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自然就会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有人会认为品牌广告打下去都是成本,很难见效,实际上那是没做对广告。广告的本质是挣钱的,如果没挣钱那就是没做对广告。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引爆品牌却又没有那么多资金成本怎么办?江南春提供了两条思路:一是针对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地区进行饱和攻击,先把样板地区打起来;二是全国型的品牌可以针对客户群体有选择性地精准打击,从而降低引爆成本。
例如家居建材品牌,主要卖给房地产装修公司的。我们就给他一套解决方案,我们全中国的写字楼里面哪些写字楼是有房地产公司、装修公司、设计师事务所,可能你就想打这些人,可能这只占我们所有楼的5%,你就只打这5%的楼精准打击就好了。
产品升级的重要性
《悉尼先驱晨报》曾指出,从2009年至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新增8.5亿人。而江南春也表示,这些基数庞大的中产阶级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他们愿意为高品质支付高价钱,他们更注重创新与潮流,他们贡献着70%至80%的都市消费力,他们是城市消费的风向标人群。
因此未来要成功的品牌,其实应该牢牢的锁定和去影响这些城市的主流消费者。只有产品升级,走到中高端市场中,成为消费者长期认准的大众化产品。
中国很多的问题是商业生态负循环,不断的促销最终不促不销,经销商终端没有利润,没有积极性。所以要尽量去做中高端市场,建立商业正循环。否则一个利润非常薄的大众化产品,终端赚不到钱,经销商也赚不到钱,谁还愿意去做呢?
新品牌的自我认知
有的新品牌会想要通过一个IP来实现引爆,江南春却并不赞成:这几年基本上没看到过靠赞助一个lP节目而引爆的新品牌。如今能带动品牌的火爆栏目,起步都得两三亿,适合伊利、华为、加多宝等成熟的大品牌,它们拥有了足够的品牌知名度,需要靠IP创造热度、新鲜度。
但对于新品牌来说,这样的成本过于昂贵,建议还是先要帮自己的品牌做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借助分众等核心媒体进行品牌的引曝,通过高频的饱和攻击,先让大家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所代表的差异化价值,而不是去搞一个IP节目。
广告的本质在于重复,受众的本质在于遗忘。你通过反复的触达,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住宅公寓和写字楼的电梯是城市主流人群每天必经的一个场景,分众电梯媒体能够对消费者形成一个高频、强制性的有效触达,消费者对分众上的广告更容易产生强烈的认知。?
网红品牌突破瓶颈之路
网红品牌抓住了流量红利,很容易就能做出营收,但是网红品牌如果不能够抓住时间窗口进行引爆从而成为公众品牌和明星品牌,那最终随着新的网红的产生就很可能被掩盖掉。
拿小仙炖作为例子,它开创了鲜炖燕窝的品类,也非常重视产品和品质的打造,起步的时候他们抓住了小红书的红利,通过网红种草明星的推荐,做到了两三亿营收,然后小仙炖销量就遇到了瓶颈。所以去年小仙炖在北京、上海、杭州的分众电梯媒体上尝试了品牌引爆,迅速从2亿涨到8亿。
这与小仙炖的产品质量不无关系,同时它具备了很好的差异化价值,在小范围内得以快速火起来,但再想扩大火势就很难。分众品牌广告的作用就好像一桶油浇上去,这把火很快就让小仙炖漫山遍野的烧开来。?
很多的网红品牌起来很可能吃到了或抓住了一个事件或一个流量洼地,但事件和流量洼地都会过去的,重要的问题是你要通过这些机会迅速完成了原始的积累,从而有机会能够到大媒体平台上进行品牌的引爆。
【总结】
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做品牌,我们缺的真的只是流量吗?我们缺的是信任。
流量可以买到,只是价格的高低罢了,但品牌力却是很难建立的,它用金钱买不到,靠的是时间和实力的一分分积累。品牌营销其实就是在信仰塑造,让消费者可以在同类中迅速与竞品区隔,这样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背景下更好地抓住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