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洗护用品是电视广告永恒的主角,潘婷、飘柔、海飞丝,伴随着明星的出现,广告语家喻户晓。

这些品牌都来自于国外,他们属于同一个公司:宝洁。这家公司堪称是洗护产品业的巨无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只要你走进商场,宝洁系的产品一定会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

但是到了近几年,这家公司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弱,产品也不再那么具有优势,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宝洁。

宝洁的优势

宝洁诞生于1837年,最开始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作坊。宝洁旗下的牌子非常多,我们熟悉的:飘柔、潘婷、玉兰油、佳洁士、舒肤佳、碧浪等等,可以列出非常多个名字。

然而,过去这十年,宝洁的日子并不好过。2008年销售额达到了770亿,但2016年却下降到650亿。利润上2009年是134亿,到了2015年一度跌至64亿。在这段动荡期,宝洁换了四任CEO,曾经无比辉煌的消费品巨头,来到了一个分水岭。

宝洁所在的行业是快消品行业,特点是消费频次高、消耗快、单价低、需求广,像洗发水、牙膏、洗衣粉都是这类用品。基于此,快消品在销售方面有三个特性:

1、便利性。消费者购买的决策很快,一般是就近购买。

2、视觉性。购买的时候容易受环境和卖场气氛影响,特别是显眼的促销。

3、忠诚度低。品牌忠诚度不高,容易喜新厌旧,切换品牌的成本低。

这三个特性就构成了快消品行业两个最重要的竞争模式:

1、品牌营销

商家利用各种广告和营销手段来轰炸消费者,让大家形成品牌印象,产生一定的忠诚度。只有把产品和品牌植入到消费者的脑海,才有持续的购买。

2、销售渠道

因为大家都需要购买,所以建立广阔的销售网络非常关键。从一二线到四五线,商超、便利店甚至路边的小卖部,都是快消产品的合作伙伴,转化成实在的收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让消费者想起来你的东西,同时又能买得到。

当然,越简单的道理,要做好就越难。宝洁前期的成功,恰恰是做好了这两点。

三把利剑

宝洁非常擅长做自己懂得的事情,比如两大方面:

首先,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找到合适的概念和定位。

洗发水品牌,飘柔是柔顺,海飞丝是去屑,潘婷是营养,沙宣是专业美发,同时利用广告宣传,不断强化概念。比如“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等等。这些概念和定位突出了不同品牌的功效和特质。

重要的是,不管你选择了哪个品牌,最终都是宝洁旗下的,这是多品牌战略的好处。

其次,是宝洁的广告投放策略。

美国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电视,广告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这对大企业打造全国性品牌有很大帮助。全国性的品牌又非常适合大型超市销售,因为覆盖的范围广,消费者的人群复杂,不像街边的小商铺那般固定。

电视广告成了宝洁几十年来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且宝洁的电视广告是全年无间断的,所以以前我们能每天在电视上都看到他们的广告。

这些广告也让消费者对宝洁品牌产生了认同感,成为宝洁固定的消费群体,为宝洁贡献源源不断的收入。

当然,宝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杀手锏,就是多年累积起来的分销渠道。

宝洁的分销渠道一直被很多人分析和研究过,最主要就是两点:

1、宝洁的分销体系的宽度和纵深非常强。光内部就分为分销商、批发商、主要零售商和大型连锁商等结构,还有分成一级二级三级。

所以无论你在大超市还是在街边店,随处可见宝洁的产品。

2、宝洁与零售商的关系紧密。比如和沃尔玛的合作,就开发了很多系统。顾客拿走一瓶洗发水,POS收银系统就会把记录下来的数据,自动上传到宝洁后台,宝洁可非常实时掌握各种数据。

最终这种有深度又链接紧密的渠道网络,让宝洁各种品牌能够在每一个角落触达消费者,取得成功。

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宝洁曾经拥有的优势,却在渐渐被瓦解。

3、宝洁这几年的动荡期的重要原因在于,之前的两大优势——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失灵了,这期间发生了几件事。

首先是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线下销售的时代,大型的零售超市,除了作为零售商之外,还承担着作为导购的角色,就是帮助消费者寻找新的好货。

产品在货架上的摆放位置、颜色和有没有促销优惠,都是宝洁公司最擅长利用的因素。

到了电商时代,消费者触达的方式变了,一个电商网站可以展现无限多的商品,原来在大商超那一套就不管用了。

而且,电视作为以往品牌营销的主要渠道,影响力也在慢慢下降,电商平台、购物app、朋友圈的微商、娱乐节目品牌可以做广告的地方越来越分散。

以前只要顾好电视这个渠道,辅以一些杂志就可以了。现在消费者面对无数个入口,想要触达他们成本越来越高。

第二是品牌优势的瓦解。1988年,最先进入中国的洗发水产品是海飞丝,当时一瓶是19元,一名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过100元。

到了90年代,飘柔、舒肤佳、玉兰油、碧浪等品牌进入中国,电视上各种广告,这种外国的牌子,让消费者非常有面子。

来到智能手机时代,中国人对宝洁旗下的品牌越来越不感冒。现在的电视平台和app,可以随意买到各种便宜质量又好的外国产品。海淘和代购就可以提供非常多有趣的商品,即使是一个偏远县城的妈妈,也可以体验这种便利。

曾经飘柔、海飞丝、潘婷带来的高级和面子体验,早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冲回CEO位置的雷富礼,就宣布要把宝洁旗下200个品牌缩减到100个,淘汰掉边缘产品,集中力量去打造核心品牌。

第三是销售渠道网络的奔溃。对于宝洁这样的大公司来说,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就是它们的命脉。最多的时候,宝洁超过300个经销商,覆盖了一到五线城市,从超市到小卖部。

但是随着营销被削弱,就会出现一些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到线上购物,线下的实体店越来越冷清,像宝洁这样的大公司就不得不建立电商平台。

以往大公司的打法是,从研发到铺货,要两到三年的周期。现在和电商平台一起做新品上市,一个新品最多两周就能触达消费者。

加上还有“双11”、“618”这样的大型活动,线上的渠道吃掉了很多线下的业务,很多经销商都很不满,宝洁和经销商常发生分歧。

随着宝洁的品牌光环褪去,很多本土品牌开始涌现,像纳爱斯、立白等国产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对于宝洁的冲击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本来宝洁这样的国外品牌对于经销商要求是独家代理,在宝洁强势的时候还可以做到。随着本土产品实力越来越强,经销商代理不同品牌,宝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因素的叠加,让宝洁整体业绩陷入一个低谷。从宝洁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越来越分散,传统销售渠道失灵、电商崛起和消费者观念转变,是这个时代不可逆的趋势。

两相对比下,国产的快消日用产品,正在慢慢走出自己的道路,培养出自己的消费者,挑战曾经不可一世的巨头。

当然,宝洁目前尚且还拥有非常大的优势,但只要产品有个性化,颠覆宝洁部分品牌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