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再进行宏大叙事,民营企业效率没什么好置疑的。

过去四十年,哪座城市能够建立法治市场经济,哪座城市就有前景;未来十年,哪个城市能够赢得民企的信任,哪个城市的未来就会显得异常光明。

民营企业家的贡献也不用置疑。从80年代的鲁冠球、宗庆后,到90年代的李书福,再到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和网易,一代代的民营企业家为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贡献着自己的热血。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三代民营企业家,在杭州都能扎根。

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从2002年到2017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从5346亿元上升到近3.4万亿元,年均增长13.1%。目前,民营经济创造了浙江省56%的税收、65%的生产总值、77%的外贸出口、80%的就业岗位、90%的新增就业。

群星灿烂的杭州民营企业

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民营经济发展更迅速,民营企业实力非常强大。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有93家企业入围,位列全国省份第一;杭州市有36家企业入围,连续十六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另外,2017年末,杭州拥有上市企业163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4位,仅次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省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有23家,杭州占22家,估值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全省120家,杭州占87家。

今年夏天的世界杯,法国队夺冠,球场上的11位球员为法国队赢得了最高荣誉,这是法国足球的胜利,背后是法国足球人才济济,许多非常有天赋球员甚至没有入围世界杯大名单。

杭州民营经济也一样,无论是上市公司、独角兽,还是入榜500强的企业,它们只是杭州民营企业的代表,只是杭州民营经济的缩影。

最重要的是,杭州拥有非常多数量的创业企业、小微企业,这是杭州经济的未来。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全市共有小微企业44.06万家,相比上年度净增8.07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达到361.11万人;2017全年新增小微企业8.5万家,同比增长28.41%,新设企业数再创新高。

杭州创业环境好、创业氛围浓厚,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也都来到杭州追逐梦想。据《2018杭州创新创业指数》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创业增长率达到12.23%,创业项目增长率4.09%。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盈利企业占比从2015年的62.71%增长至2017年的66.28%。

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杭州民营企业从小到大,都生机勃勃,杭州到底做对了什么,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根源:政府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

杭州温山软水,但骨子里倔强、理智而宽容。北宋时期,杭州就产生了重商思想、行会制度等等,到南宋时杭州就成为当时世界上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杭商几乎成为中国商人的代名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人团体和商业文化。

这些是杭州独有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以及商业文化沉淀,所以杭州理解产业是生态链,无论是五金还是纺织还是电商,都是产业生态链的自然延展,不会拔苗助长、线性思维。所以,中非首届民营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绝对不是偶然。

思想解放是深入骨髓的内在动力。举个例子,现在许多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振兴东北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国家也给了很多政策,但是东北就像“扶不起来的阿斗”,怎么扶持都没有,根源就是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的政府领导思想不够解放。

站在历史的角度,杭州重商思想也并非一直很兴盛,难能可贵的是杭州领导能够不断的解放思想。早在2008年,杭州就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并作出成文决议,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走科学城市化道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思想解放后,杭州所有逻辑都显得很“合理”,清晰的定位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既不同于温州自下而上发展,政府开始基本以“无为”管理的方式,也不同于苏南的“政府推动”模式,杭州走的是“政府服务”模式。

杭州市政府不断强调,政府要像店小二一样服务企业,俯下身子降低姿态做服务,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杭州有个目标,审批服务“企业最多跑一次、办结最多一个工作日、现场等候最多一小时”,这就是杭州对民营企业的态度。

不仅如此,杭州还专门建立了服务专员制度,数百位服务专员通过向企业寄送公开信、定期电话联系、开展实地走访等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

创业之城 撑起八大万亿产业

“场子我搭好了,欢迎来创业,来了就是贵宾”,这就是杭州。

杭州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系列免费专项服务,如投资咨询、投资促进、投资保障等。在中介服务和金融、保险等方面,投资者也能便捷地得到与国际接轨的相关商务服务。

初创企业无资金、无土地、无办公楼、无地位?杭州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除对中小企业、新经济企业等还实施了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扶持政策之外,杭州专门出资成立了多支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支持建立了许多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特色小镇等载体。

截至2017年,杭州市众创空间总数达182家,其中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1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累计入驻项目数达4126个。

转贷引导基金也已经帮助数千家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截至2017年9月,杭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支持6028家企业完成转贷7494笔,转贷金额424.26亿元,为企业节省转贷成本4.82亿元。

杭州成了创业之城,年轻的创业者不断涌入,人才净流入率连续7个季度居全国城市首位,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连续5年居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平均每天诞生602家企业,举办10场以上创业活动。在巨大的创业浪潮下,杭州创业者甚至形成了几个门派,比如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和高校系。

这些众多生机勃勃的企业,支撑的是浙江省八大万亿级产业目标。当前杭州正全力打造“1+6”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文化创意、金融、时尚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优势产业也正迅猛发展。

的确,现在民企确实面临许多困难,比如成本上升,杠杆率上升,但是困难是用来克服的,不是用来绊倒的,民企困难背后实际上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之困。

市场自然选择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不会千篇一律,有参差多态之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同森林,有大树有小草,各自滋润。

对于民企来说,杭州新经济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说明,国企民企之论并非全部的影响因素,也别太纠结于各种不公平,要多思考自己的企业到底选择哪个赛道,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我们希望今后多一些像杭州这样亲近民企的城市,给民营企业提供发展壮大的土壤,这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