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大换帅遭遇市场新严寒,中国家电市场会一蹶不振吗?
都说“无巧不成书”。当一些领军企业的实际操盘手、事业部负责人,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持续换帅潮。背后一线家电市场却面临着“出货下跌、需求低迷”等严寒。由此,让关注家电的各界人士担忧:中国家电市场,会就此一蹶不振吗?
到底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是一个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海信、长虹、TCL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二把手,以及相关事业部、产业公司负责人的“频频换帅”,再联系到此前美的、海尔、创维、康佳等一批领军企业的事业部负责人换将,这让众多关注家电业的外部人士担忧:持续换帅,中国家电企业这到底怎么了?中国家电市场还有救吗?
长期以来,外界普遍的认知就是:企业只有在经营业绩不好时,才会通过换帅、换将等方式来拯救。过去几年,纵观全球家电市场,从三星、LG、索尼、松下,夏普,到惠而浦、伊莱克斯,多是如此。眼下,随着2018年下半年市场持续走低,企业经营业绩低迷的背景下,本土家电领军企业的换帅似乎更容易理解,正是为了应对困局、拯救业绩、寻找出路。
对于上述分析和理解,家电圈并不认同。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本土家电企业换帅已属于常态,更多不只是解决短期业绩,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思维僵化、思路老旧等问题。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中国家电业处在“时代更迭、消费更迭和产业变革”交叉的高速动荡期,相关企业和商家所要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更为复杂和多变。
通过阶段性的换帅、换将等手段,提拔和重用一批80后、85后、90后年轻人,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之中,提升和强化应对时代和市场的一系列变化,释放出企业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意识。目前,在海尔、美的、海信、长虹等企业中,80后已经开始担当产品事业部,或子公司一把手,开始承担起“独当一面”的职能,并发挥出年轻人“敢闯敢拼”以及敢试错、敢创新的独特优势。
应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本土领军家电企业的换帅换将,更多还是基于企业内部原因:一是公司应对互联网时代变革,简化企业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从而导致一系列人事的变革。比如美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事业部重组和优化,以及今年以来TCL集团的战略分拆,均是这种情况;
二是公司在经历一轮系统性的管理创新和市场变革后,需要提拔一大批的年轻人走到一线领导岗位,激活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激情,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长虹、海信,以及创维等企业,均是类似情况;
三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经历平台的历练和锤炼之后,开始寻找自己新的事业和职业生涯,有的出去创业,有的成为合伙人。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如今也开始在家电行业出现。
由此,对于所有关注家电行业的人士来说,不要简单地将家电领军企业换帅与市场环境严寒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却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大换帅,并不代表市场寒冬的加速和恶化,并就此低迷下去。这只能说明,行业领军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起来,开始积极寻找并探索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手段和方式。
那么,面对当前整个行业的市场严寒与低迷,到底如何破解?笔者以为,关键原因在于“制造产能和市场供给过剩”问题严重,还是应该要加快市场化的洗牌与重组。
在家电产业快速走向成熟通道中,大量的低端、重复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一线市场上的众多投机性企业和商家数量仍然偏多。当下,之所以很多厂商抱怨市场不好、行情低迷,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行业成熟通道下的需求开始稳定和固化”,企业和商家数量仍然庞大,鱼龙混杂带乱市场节奏,恶化市场环境。
因为当100家企业开始只能抢夺100个用户需求时,市场自然会出现“所有企业都吃不饱”的残酷现实问题。此时,只能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发动产业洗牌和市场淘汰赛,鼓励大企业借助市场严寒期,发起对投机性厂商和过剩性产能的持续洗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源上破解困局。
最终,让有限的企业和商家,投入无限的精力和资源聚焦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而不是盯着对手搞低端商战,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