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家智能门锁品牌企业,在《温州日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内容如下:我们用一个整版,只想对温州市委市政府、瓯海区委区政府说一声谢谢!其中,“谢谢”两个大字,占了近半个版面。这则感谢广告甫一见报,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围观和热议。对于地方党委和政府来说,这是一封感谢“信”;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真挚谢意的一种表达。

长期以来,在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公开讲话中,“感谢政府”之类的话语,并不鲜见。但是,一家企业在媒体上刊登整版广告,只为专门向地方政府说出“谢谢”二字,还是让人觉得过于隆重。当然,只要是企业的自发选择,亦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面对这则感谢广告,不应只看到企业的谢意,而应该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更好地发挥各项职能。

之所以要登报致谢,据称是因为去年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迫切的用地需求。“市、区两级领导多次带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调研,来人最多的一次是瓯海区领导带着20多个部门一把手上门开现场会,我那间小会议室都快挤不下。正是那次现场办公,解决了企业用地问题。”企业董事长林飞和表示。该项目从用地摘牌到进场施工,仅用了3天时间。去年12月8日,占地逾30亩的新厂房项目正式进场施工。今年正月初六,政府相关负责人又主动上门听取企业的需求、意见。由此可见,政府积极作为、主动问需,的确是对企业帮了大忙。企业方面,由此动了感激之情,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也得看到,地方政府正视并解决企业的问题和困难,不过是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的分内之责,并且理当成为一种普惠式的常态之为。所以,诚如当地媒体“记者手记”所言明的:企业为此专门感谢政府,也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服务企业的自觉还没有实现常态化。政府作为的“感动”和企业表达的“谢谢”,只能说明这种“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在一些企业看来还是陌生的。

近年来,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从上至下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开年后,多个地方政府的第一场会议就是聚焦于这个主题。例如,这家智能门锁品牌企业所在地浙江,就率先在全国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并明确要求发扬“店小二精神”。而温州,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登报致谢,一方面让人看到了当地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成效;另一方面,或许是这种成效尚未让企业形成足够稳定的预期,以至于产生了“受宠若惊”之感。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浙江尚是如此,其他地方恐怕更需要抓紧补课。

在一个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下,只要是合法经营,那么企业的合理之需就应该获得无差别的公平对待,而无需仰人鼻息。这是衡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如果企业都能够获得标准化的高效率服务,本不至于把政府的分内之责上升到专门致谢的高度。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企业表达的是感谢,其实更是一种敦促。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的市场生态,真正实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感谢,而是一个现代政府的分内之责——做好了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做差了就应该被问责。概言之,现代意义上的政商关系,不应该停留在“感谢”与“被感谢”的层面,而应该是平行主体。在保持恰当距离的基础上,实现“亲清”运转,彼此做好本分事,才是真正的社会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