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这个春节假期可能都会注定会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毕竟在此之前,我们还从来没有面临过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而且是尽量宅在家中的“集体假日”,也很少正亲身体验过一场流行病有着如此大的影响。
是的,熟悉我们三易生活的读者可能知道,我们是一家在武汉的科技垂直网站。因此这也意味着我们目前正处于此次疫情的中心,所见所感自然也就更为真切。然而这并不会动摇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春天必将到来,而到了那个时候,各行各业也势必将会迎来更加快速的复苏和成长。
当然,当我们说到“复苏”时,大部分情况指的是大环境改善以及潜在消费者购买力的释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有那么一些特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或技术,在经历了此次风波后反而可能打开销路,迎来此前未有的爆发式发展。今天,我们三易生活就来带领大家提前猜测一下,这些未来可能将会面临热销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5G:普及时机已至,不管是手机还是整个生态
如果大家有看过此前的内容,应该知道在整个2019年,我们实在是没有少Diss 5G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宣传方式。这倒不是说我们“不识大体”,而是因为站在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当时的5G网络无论是品质、还是5G手机的功能和体验,实在都很难让人满意。
不过俗话说时移世易,随着2019年底数款终于实现全球5G制式的中高端芯片解决方案集体面世,此前“双模5G”和“集成5G”的争论瞬间失去意义,同时也终于有厂商明确,要将5G手机做到2000元甚至1000元档的目标。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可能将会是5G普及之年。
vivo原本预定在MWC20上发布新款APEX,现在只能暂缓
当然,可能有人会担心此次疫情可能会影响到厂商新机发布甚至是生产的节奏,但从我们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尽管当前的确有部分厂商取消了原定于二月底的MWC参展计划,也有一些手机将会改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发布会。但是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趋势,还是从现有的调研机构公布的信息来看,一时的耽误对于整个市场全年态势的影响,其实可能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以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为例,他们虽然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的手机出货量会衰减高达30%,但也提到由于厂商会在事后更积极的采用降价以及推出更具竞争力新品等方式弥补,反而可能引发一波购机热潮,并推测最终整个行业的年度衰减大概只会在5%左右,甚至与去年相比差异并不大。
不仅如此,如果大家有在这段时间做过“云监工”,关注过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情况,或许就会注意到,这一直播是通过5G网络所进行的。这虽然并非5G流媒体技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但却可能是至今为止受众最多、服务器压力最大、但也最成功的一次5G演示。
5G医疗会议系统
除此之外,根据新华网2月4日的相关报道显示,火神山医院还成为了国内最早应用5G远程医疗技术的机构之一。通过5G远端连线,北京的专家组可以与武汉的现场处置人员一同对病患进行会诊,既改善了诊疗效果,更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高效运转。事实上早在2019年10月19日,有关部门就已经联合全国95家省部级医院发布了《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而此次火神山医院在5G医疗技术方面的率先应用实例,或将进一步推动5G技术在医疗体系中的升级换代,进而形成有力的示范作用。
私有云:居家办公需求暴增,企业必须考虑将来
众所周知,在当前这个时期里,相比于个人在生活和就医方面的不便,诸多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可能是一个更为尖锐且难以短时间改善的境况。对于部分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来说,现在除了等待或许什么也做不了,但对于另外一部分可以实行在家办公的企业来说,状况就可以说是有好有坏了。
浙江省商务厅通过钉钉召开会议
说状况好,是因为早在2020年2月3日之前,许多嗅觉灵敏的互联网企业、云计算服务商,以及协同办公软件企业,就不约而同将旗下的企业办公软件限时免费。这意味着对于突然需要面临着居家办公和管理需求的诸多中小企业而言,至少这段时间的解决方案和成本控制还是得到了及时解决的。但是毕竟互联网企业的“限免”,本质上只是一种带有促销试用性质的活动,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不可能长期依赖于免费且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的远程办公软件。
腾讯云此次成为国家政务平台疫情防控专题支持方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测在此次过后,诸多企业在私有云、边缘计算,以及远程办公体系搭建等方面的需求,必然迎来暴涨的原因。毕竟只有把服务器搭建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关键业务数据不外泄;只有准备好高品质的专用网络线路,才不至于在突发状况到来时,与网友一同忍受卡顿的电话会议以及时常“抽风”的信息交流。当然,有网友也因此戏称,此次事件结束之后,或许有的企业甚至会发现与其让员工都来上班,还不如通过互联网和私有云办公更加高效。但不得不说,这句话看似搞笑,其实也确实反应了我们当前诸多企业及单位对于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利用率依然不够高的事实。反过来说也可以算是相关行业的一次发展良机了。
机器人:笨蛋也是会感冒的,但机器人肯定不会
早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三易生活曾经受邀参加过某款号称“全能家居机器人”的产品发布会。讲真,在那个时候,我们实在无法对这种长相Q萌、但配置和功能都和与科幻作品中描绘的“机器人伴侣”相去甚远的设备有太多的好感,更不用说这类产品普遍还定价高昂,因此难以真正打开市场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猜测的结果了。
华硕发布旗下陪伴机器人产品
不过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 当时的确忽略了一点——虽然这种“陪伴机器人”的功能相对较少、虽然头顶个屏幕的造型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它们不会生病!
已经在部分医院得到使用的器械运送机器人
没错,就在最近的这段非常时期中,我们已经见到了越来越多机器人被投入到协助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它们有的负责分发物资、代替人类将食品、药品送进一间间隔离区域;有的在医院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活动,从“身体”里展开紫外线消毒灯和净离子释放装置,代替辛苦的医务工作者完成艰巨的消杀作业;还有的活动在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场合,执行远距离体温测量、安防监控和医疗导诊工作,并且既不会生气,还能做到全天无休。
武汉协和医院部署的消毒机器人
客观来说,这样的机器人可能暂时还不如科幻电影或动漫作品中的机甲那般炫酷,但它们却非常显著的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出了自身价值。可以想见,当疫情退散之后,出于卫生和“科技感”的需求,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酒店和大型医院选择配备更多机器人,用于物品传递及室内消毒等用途。除此之外,对于这类机器人的生产厂商来说,或许也会启发他们为旗下产品配备诸如红外测温、空气消毒、药品辨识等功能,进而在部分个人用户中得到比前两年要好得多的市场接受度。
空气净化器注定又要火,不过这次会有新形态
说到空气净化器,这无疑是当今消费电子领域的一大热门产品。无论是雾霾肆虐的时候,还是流感爆发的季节,亦或是在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大家都不得不宅家度日的时节,家中若是备有足够给力的空气净化器,总会令人多上那么一份安心感。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时下的空气净化器本身的过滤粒径确实是可以应付细菌及病毒的,这就意味着只要是合格的产品,理论上都能够降低室内空气里的致病菌含量。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病毒本身也不能在滤网上生存,所以只要是被空气净化器吸附、捕捉到的病毒,基本上也不用再担心二次逃逸污染的问题。
当然,如果是预算更足、或者对家居环境要求更高的消费者,可能会知道在空气净化器之上还有能确实杀灭游离病菌的“空气消毒机”,还有一台就能给整个屋子起到净化作用的“全屋新风系统”存在。不过我们今天并不是要给大家介绍这些设备,因为相比它们,空气净化器如今的“跨界发展”或许是一个更新奇,也更容易为大众触及的商机所在。
比如说,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现在N95级别的口罩有多难买,而口罩本身的特殊结构又决定了它基本上无法在重复佩戴时保持足够的防护力。有鉴于此,一部分脑筋灵光的厂商就想出了将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防毒面具的过滤技术,以及口罩外观结合起来的“电动口罩”。从相关产品的介绍页面上来看,它们本质上是在硬质的口罩型设备中集成了微型风扇和大容量过滤盒,用风扇来解决通气问题,通过过滤盒实现较长的工作寿命和可替换耗材的设计。如此一来,“电动口罩”本质上就像是一个可穿戴式的空气净化器了,而且综合使用寿命和过滤盒的售价来看,在频繁使用的前提下,还真比现阶段的N95口罩要廉价了不少。
普通车载空滤和特斯科的生化级HEPA滤网对比
除此之外,有的车友可能知道,现阶段基本上稍好一点的车辆都在车载空调中配备了PM2.5或者PM10过滤系统。诸如沃尔沃、宝马等豪车品牌更是具备自动化的车外空气污染监测功能,能够在侦测到污染严重时自动开启过滤,关闭空调外循环。而在这些具备驾驶舱空气净化功能的车型中,特斯拉则可谓是最舍得下料,并且在设计上也是最专业的那一家。
其旗下车辆配备了比常规车辆大十倍的空气过滤组件,在开启了名称上看起来就很吓人的“生化武器防御模式”之后,不仅可以实现对车外污浊空气的过滤,而且会通过大功率的空调对驾驶舱进行增压,从而实现类似正压差无尘室的效果,令车外的尘埃、病菌无法通过车窗或其他地方的缝隙进入车内。
当然,如果你觉得特斯拉的价位还有点高,那么也可以选择等待其他车企在后续产品上跟进。比如说就在近日,吉利汽车就发布了投资3.7亿研发能过滤空气并采用抗菌材质的“全方位健康车”的 公告,很显然,吉利正是瞄准了疫情过后用户对于车辆环境安全的需求而来。
总结:阴霾总会消散,现在只需耐心等待
事实上,此次的新冠疫情并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天灾”,只要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医疗资源配置得当,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其烟消云散的那一天或许并不需要很久就会到来。
武汉日出,图片来自余生慕雲| Flickr
而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此刻不得不宅在家中的消费者、我们三易生活的读者朋友来说,等待、并且心怀希望可能是当前最好的办法。毕竟,疫情击不垮我们对于数码产品的热爱,也更无法磨灭我们对于2020年消费电子市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