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晓匠(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以前我们说,美国打喷嚏,世界就感冒。如今中国一休息,跨国企业就要挨饿。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防止疫情扩散推迟了工厂复工的时间,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各方密切关注着中国供应链将会受到何种影响。

01

陷入停工危机的跨国车企

疫情的扩散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引发多米诺效应, 世界几大知名车厂已经感受到了实在的危机。

湖北武汉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作为拥有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在中国制造产业链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湖北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等10家整车厂。2019年汽车产量达到了224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产能的8.8%。

除了湖北,全国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也在这一次的疫情中受到不小的影响——工人难返、工厂停工。

加上物流资源的匮乏,以及因疫情而采取的跨国入境限制措施让跨国车企感受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初春。

2月17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称,由于无法从中国获得零部件,该公司在塞尔维亚的一家汽车工厂将暂停生产。

美国另一家车企——通用汽车公司,由于本土密歇根和得克萨斯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卡车工厂的某些零部件耗尽,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停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日本与韩国由于地理位置距离中国更近,物流运输更便利,早在2月初就有多家汽车公司不得不中断上游零部件工厂、主机厂生产线的运作。

日产汽车福冈工厂于2月14日关闭。该汽车工厂年产能达到了53万辆,主要销售市场面向日本和美国。这一次的停产预计将对3000辆汽车产能造成影响。

受制于中国零部件的短缺,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起亚和雷诺旗下子公司RSM也不得不中断韩国工厂的生产。

02

不只是车企

突然的危机来临时,人们本能地去回忆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来寻找应对方法,但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已今非昔比。

在2003年SARS来袭时,中国对全球GDP贡献仅为4%,这一数字在2017年达到了15%。

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比例越来越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推算,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

不只是汽车制造,中国制造的停工还影响到了医药和电子行业。

在全球供应链中,抗生素、胰岛素、止痛药和HIV药物等的生产,都需要来自中国的关键药物成分。

印度作为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约有七成的原材料依赖于中国。

印度最大制药商Cipla的一位高管称,如果无法及时获得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大多数公司的库存将在月底告急。

欧洲制药厂商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并没有那么紧急。为了应对英国脱欧,欧洲制药商此前囤积了一批药物,没想到在全球防治疫情的时候派上了用场。

以苹果为代表的跨国电子设备公司在产能上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分析公司TrendForce预测,全球手机厂商在1-3月将生产2.75亿部智能手机,较2019年前三个月的3.1亿部智能手机下降12%。

预计苹果的产量将下降10%,而华为将下降15%。

三星在越南的生产基地,大部分零部件依旧需要从中国进口。在越南政府做出陆路限制规定后,三星不得不将零部件从中国空运到越南工厂。

03

“别无选择,只能是中国”

这一困境让外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供应链的定位。

1月31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福克斯新闻网表示,这次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归美国。

在全球面对着疫情危机时,这位部长首先想到的竟然是“美国优先”。

但事实上,特朗普政府费尽心机实施的“让制造业重回美国”战略,一直以来进展得并不顺利。

上任伊始,特朗普便点名将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纳入“劳动力政策咨询委员会”,招安意图明显。

后者也报以友好回应。

在苹果公司官网上,挂着对白宫的承诺,“5年内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苹果将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创造或支持240万个工作岗位。”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却也抵不住跨国企业老板们心中的小九九。

去年6月,受关税及制造成本影响,苹果公司有意将本土仅存的一条生产线迁至中国。

特朗普闻讯大发雷霆,甚至在推特上发布诏令:“苹果在中国生产Mac Pro的零件,不会得到关税豁免、减免。在美国造,就不用关税!”

新款iPhone还因为没有实体按钮,被特朗普给出差评。

威逼利诱下,苹果公司选择了屈服。同年9月,苹果宣布该条生产线将设立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依旧是跨国企业供应链的首选合作对象。

这一次颇受影响的韩国汽车行业,此前一直坚定地将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环节放在中国。

从2015年开始,韩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从13亿美元上升到了15亿美元,出口额却从64亿美元下降到了21亿美元。

根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韩国大约170家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共有约300家工厂。

至于为什么?一位来自现代和起亚最大的汽车线束零部件供应商——京信公司的高管表示,“由于成本压力,供应商别无选择,只能去中国。”

04

跨国公司会转移在华的供应链么?

乐观地估计,短期不会。

首先,本次跨国企业供应链的冲击主要来自于疫情影响,这是一个短期的影响因素,而供应链体系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

如果3月中旬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供应链调整。

事实上,2月10日起,富士康、特斯拉等工厂已开始复工。

在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的指导下,各地工厂的复工有序开展,被耽误的产能也将及时弥补。

其次,中国政府始终对跨国企业来华投资保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特斯拉就尝到了甜头。不到一年,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建成,达到了1000辆/周的产能。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达到相同产能,则需要5年。难怪在交付仪式上,马斯克高呼“感谢中国”。

特斯拉近期股价的上涨,很大一部分也源于投资者对中国供应链的看好。

最后,“替代者”尚难匹及。目前看到供应链迁移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人力成本的上涨。

但除了中国,还有那个国家拥有如此众多的熟练产业工人?同样拥有众多人口的印度,至今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手机供应链。

除了人力成本外,基建、人才、营商环境、金融、政治稳定度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纯粹成本驱动型的供应链可能会离开中国,但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增长仍然强劲。

而留在中国的这些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经完成了从价值链低端跃升到价值链中高端的变化。

新匠人新国货促进会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下的二级协会,致力于研究:中国制造、脱贫攻坚、产业升级、国货出海、品牌之路、企业家精神。

本文是疫情之下关于中国供应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