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音乐,没有解说字幕,没有主持人,只有几个固定镜头,不快进也不切换,若干建筑工们在忙碌工作。就是这样看似单调乏味的画面,却因为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吸引了超亿网友在线观看。甚至凌晨时分,还有超百万网友同时在线,并热烈地就某台叉车的行踪展开热烈讨论。

这一“网红”,就是1 月27 日起央视频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进行的慢直播尝试。网友们自称“云监工”,热闹的直播评论区宛如一个大型全民聊天室。

从1 月28 日凌晨近百万的观看人数,到29 日冲破4000 万人,只花了短短一天时间。随之而来的是观看人数的直线上升。2 月5 日,“云监工”报到人数已突破1 亿,创造了一个新纪录。

1

“直播造医院”

1 月23 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17 年前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模式,建立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与此同时,央视频联合中国电信开通“疫情24 小时”慢直播,4 个机位、24 小时不间断将这项“希望的工程”直接明了地呈现给用户。2 月2 日,央视频又增加两个机位,其中包括一个VR 全景直播机位,更加直观全面地展现施工现场。

直播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不少人还主动转发邀请更多人一起“云监工”。

他们的宣传词是这样的:“每次点进去,看到的都是希望”“央视频慢直播可解压”……

在这个直播平台上,讨论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网友们玩出了不少新花样,有成语接龙,有两班倒的打卡制度,他们为现场四处忙碌的机器起名“叉酱”“铲酱”,还在微博上成立粉丝后援团和“超话”并自发设计漫画、表情包等,“叉酱铲酱成网红”一度登上了微博的实时热搜。

借着这一热度,微博给“挖掘机天团”的每个成员建立了超话社区,并上线了“云监工”分组,满足“云监工”的互动需求。

央视频也一度上线了“助力榜”,邀请网友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挖掘机天团”成员们助力,不过仅半日该功能便下线。随后,央视频雷神山直播界面上线制作头像功能,用户可以为自己的头像设置不同“挖掘机天团”装饰和祝福语生成新图片,相比于助力排名,这一交互方式显得更为柔和。

此外,对人气最高的“叉酱”,央视频还发布了专访视频,实地访问了叉车操作者,让公众对工地上的各种机器和施工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根据此次慢直播效果制作数据新闻,推出创意海报产品和客户端启动页,策划上显得更加完整。

其他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也都关注到了这一热点,中国青年报还推出gif 海报,分别介绍“挖掘机天团”的成员们,并向建筑工人们致敬。

2

国内“慢”尝试

所谓“慢直播”,起源于国外,近年来也逐渐出现在国内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上。

与主观性更强的快节奏直播不同,慢直播采用的是固定镜头,对固定地点摄取画面,画面里的事物完全原生态呈现,无任何人为干涉。

2013 年,央视网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合作开办了IPANDA 熊猫频道,24 小时直播大熊猫生活,吸粉无数。2018 年,青海、云南也相继出现了“鸟岛慢直播”和“游云南”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实况镜头领略美景,解放身心。翻看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样可以看到近年来央视对慢直播的多次尝试。

对于地方媒体来说,2019 年12 月31 日,广州日报推出《广州小蛮腰慢直播》,24 小时在线,365 天不间断将广州最繁华景色“尽收眼底”。从广州日报微博数据显示,观看直播人数大约在20 万左右;交汇点客户端则在今年1 月17 日推出慢直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样聚焦于当地美景。

如果说此前慢直播的应用场景多集中于生活、旅游等休闲场景,“直播造医院”则为新闻事件提供了另一种感官视角。

继央视频全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建设后,围绕疫情焦点的其他慢直播也相继推出。

央视频后续又推出了武汉天河机场、方舱医院等慢直播。作为地方媒体的杭州电视台也同样以慢直播方式关注了杭州萧山的梅仙进村口的检测,以及杭州红十字会的物资入库、清点、配送的全过程。

3

慢直播凭啥火了?

直播一直是媒体常用的报道形式之一,也曾无数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这次慢直播为何会吸引超亿“云监工”关注,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

建造医院的慢直播之所以能够获得爆发性关注,与当下疫情蔓延、用户“宅”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慢直播带来的真实性和陪伴感让用户有了更多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参与感,并缓解了对于疫情的部分焦虑情绪。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直播通常以“快”为前提,第一时间告诉受众,在何处发生了何事,不可避免带有某种形式的解释说明和主持人旁白。但对“慢直播”来说,没有主持人引导和话题设置,更多的是展现现场真实情况,让用户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内容,并给予“放空和想象”的空间。

直播间里热闹的评论区和网友自发形成的热点话题,为用户营造出了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想象的共同体”,即使天各一方,却“身临其境”参与到了建设过程中来,为建设者们打气。

在直播过程中,不少用户表示“直播要是能刷礼物就好了,希望能为建设者献上一份绵薄之力”。比起满天飞的谣言和疫情的紧迫性,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现场,单调却真实、枯燥却充满活力。建造医院慢直播让用户找到了一个“组织”,这既是情绪宣泄的窗口,也是让人看到希望的精神依托,慢直播给予的其实是一种社交式的陪伴。人们在看直播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消解负面情绪,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4

发展方向和新启示

时代在变化。如果将2008 年汶川地震报道与这场新冠肺炎“抗疫”报道相比,慢直播的出现可以说是这次宣传报道中的一大亮点,它让用户多了一个24 小时不间断了解前线信息的渠道。

虽然慢直播被调侃为“当代网友无聊实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社交媒体时代,“快狠准”也许并非唯一一种新闻宣传方式。

从这次央视频的慢直播取得的效果来看,即使抛开重大公共事件的背景,未来慢直播依然可以成为一种强有效的吸粉手段。对于本地媒体来说,也可以尝试将之用于报道当地重大事件。

其次,慢直播在加强舆论监督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就在“直播造医院”如火如荼进行之时,1 月30 日晚,一则“武汉火神山医院工人打架”的视频在网上快速传播开来,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视频中,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几十名建筑工人不知为何发生了争执推搡和肢体冲突。而这,正是被眼尖的“云监工”网友们发现的。

相关数据显示,这场“打架”事件大约被3000 万网友目睹。也正因为这些网友的自发“云监工”,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也被戏称为“全世界最森严的施工现场”。此后,官方及时对该事件发布通报跟进。这场风波也让媒体意识到,慢直播可以为媒体提供一种全新的舆论监督方式,即借助网友的力量,实现全民监督。近期杭州红十字会的慢直播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而这样的监督方式,对提升媒体公信力、政府公信力也大有助益。

相信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慢直播与监督报道、深度内容的结合,一定还能创造出更多的优质新闻产品。

王晓婕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据分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