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发已过去足足一年,当下国内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但国外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

回想这一能被写进历史的“疫病大流行”,它不止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更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趋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疫情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影响了哪些行业。

民以食为天,巨头火拼社区团购

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成为投资人们看好的行业,其中就包括社区团购这一曾经火过的行业。要知道,自2018年开始社区团购就已经被热炒过一轮,当时数十家社区团购创业公司在两个月内密集融资,全国一度出现数百家社区团购平台,京东、苏宁等巨头相继入局。

但与当时的大团购领域“千团大战”相比,社区团购在竞争后却发展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多家创业公司走向倒闭,曾经下场一试的巨头纷纷撤退,这让外界一度认为社区团购是商业模式跑不通的伪风口。

但这一切却因为疫情而变得不一样起来,仅仅在2020年的6-7月份,两位头部选手兴盛优选和十荟团就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他相关公司也丝毫不落下风:

6月10日,同程生活宣布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JOYY欢聚集团领投1亿美元,亦联资本、君联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同程资本、微光创投、金沙江创投、元禾控股等机构追加跟投。

7月22日,兴盛优选完成了8亿美元C+轮融资:KKR领投,腾讯、红杉中国、天一资本等跟投,投后估值40亿美元。

7月29日,“十荟团”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C2轮融资:鼎晖投资领投,GGV纪源资本、渶策资本、民银国际跟投。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社区团购赛道总融资数额达到27亿元。

为何巨头、顶级投资人都突然看好这一赛道?一切都因为疫情带来的用户购物习惯的改变。

在疫情尚未发生之时,普通人想去买菜大都会选择家附近的菜市场与超市,但随着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北京新发地市场成为病毒发现的地点后,人们内心的预期有所改变,再加上全国宅家的那段日子,大家渐渐熟悉了“社区团购”的模式:只需要待在家中,就能等着食材送货上门。

而在商业模式方面,目前社区团购基本以买菜等日常生活中的刚性需求、高频消费场景为主,一旦用户习惯和消费黏性建立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活跃度,带动平台其他产品和服务消费,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取新增流量的重要渠道。

但火爆背后依然有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2020年末出现的“声讨”的声音,部分人认为巨头切入买菜领域是“不给小菜贩留活路”、“垄断市场后必然提价”,而这也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着实给社区团购行业敲了一声警钟。

这确实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社区团购行业的弊病之一,那就是如何保护普通人(互联网行业之外)赖以生存的手段,以及消费者长远的利益。想必未来的社区团购行业会朝着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发展,期待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后疫情时代医疗行业受捧,软、硬件战事又起

这次疫情让人们更加明白生物/生命科技的重要性。经历疫情后无论是互联网软件还是医疗设备研发,皆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互联网软件方面,各家平台的情况可以作为直接例证:2、3月间,好大夫在线每天问诊量、线上服务量最多一天增长60倍;平安好医生疫情期间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京东健康用户直接增长了1640万,日问诊的用户超过12万。

在医药治疗方面(包括药物研发、基因疗法等),作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最为活跃的赛道,生物医药过去半年至少完成了97项融资,涵盖许多当下的前沿技术和创新疗法,包括基因疗法、癌症疫苗、mRNA药物、细胞疗法、膜蛋白靶向新药早期研发、利用人工智能开发药物等等。

而美国2020年风险投资的数据更是明确指出了方向:2020年投资板块中,生物医疗行业在交易数量上占主导地位,涉及的交易领域包括药物发现、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疫苗开发和生物仿制药等,新诞生了5家新生物技术相关的独角兽企业。

具体到人们具体的问诊中,互联网医疗打通线上诊疗的全流程,成为现场门诊的有力补充,减少人群聚集和接触的特殊要求。

比如为应对慢性病复诊患者就医和用药需求,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全面升级服务,围绕常见病和慢性病提供在线复诊、在线开方、药品配送服务,力保患者足不出户完成诊疗全过程,减少感染几率。

还有在疫情期间,机器人的运用减少了医患之间的接触,消除部分交叉感染的威胁。如广东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了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阻断“人传人”的新冠病毒传染链条,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未来医疗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人类对工业生产的探索激情将让位于生命科技的探索,而这或许是另一个时代的开端。

在线会议、远程办公真的是效率杀手吗?

疫情之下,远程办公成为众多企业的刚需标配,而在线会议也成了沟通工作再直接不过的办法。

艾媒咨询的一项数据显示,“2020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3亿人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在这场规模浩大的远程办公社会实验中,尴尬事真是层出不穷。

但就普及率来说,比起欧美国家20%左右的渗透率,中国远程办公人口渗透率只有1%,这一方面展示出国内老板们内心的不确定感,一方面也凸显国外的疫情确实异常严峻。

在国内,为防止组织懈怠,很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远程办公攻略。如设定严格的考勤制度,要求按照公司上下班时那样化妆戴工牌,在线定位打卡,还要拍照上传,增加仪式感。开个会,也必须全体视频在线,有的公司甚至要求每两个小时在群里发个自拍视频,以自证清白。工作消息在3分钟之内必须回复,否则视为旷工。

一顿操作下来,这让员工们觉得这不是远成办公,而是“远程监视”,得亏国内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否则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还未可知。

其实话说回来,远程办公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过去我们从线下上班有一个固定的通勤过程,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公司、工位、打卡这些事物为我们带来一种仪式感,让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工作,从而完成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切换。但远程办公却混淆了工作与生活两个身份:虽然我穿着睡衣,但我坐在电脑前写稿子;虽然我在视频会议,但屏幕外依旧放着电视剧,人们会有意无意地降低工作效率。

可有需求自然就有商机,远成办公、在线会议是否影响工作效率不清楚,Zoom的股票大涨却是有目共睹,去年10月中旬,这视频会议专家的股价达峰值,差不多累升817%,虽然后续有所回落,但公司市值仍然暴涨多倍。

未来,我相信整合硬件、软件的远程会议解决方案能够结合两者的优劣势,很可能是未来全行业的一大趋势。

在线教育行业普遍亏损背后,是泡沫还是未来价值所在?

在线教育无疑是近两年资本市场最热门的风口之一,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去年的融资额比前十年的总和还多,总额已经超过了500亿元。

资本涌入体现出行业利好: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分水岭,疫情助推下大众对在线教育认知提升,在线教育市场加速渗透,预计用户规模将超过3.5亿人。

而庞大的用户群体背后,是一个价值高达数千亿的市场——这中间除了疫情的天然发酵,还有来自政策端的利好,除2020年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之外,国家关于在线教育就已有诸多政策文件发布,为在线教育后期的发展埋下了红利。

身处行业之中的各家在线教育公司,也纷纷祭起“0元课”的大旗拉客,各项数据直线暴涨。

这些在线教育公司的逻辑是:学生不去学校了,那只能在家学习,如果学校提供了在线课程那么学学校的,剩余的时间难道就去玩了么?父母也每天在家,不催着小孩多上点课?那么培训机构的在线课程成为了首选。

彼时股市也一片向好,在线教育公司跟谁学在2020年初股价上涨接近20%,另一家美股教育公司好未来在同一时期股价也上涨了近18%。

可在线教育行业真是大势所趋吗?未必见得。在2020亚布力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公开表达了对在线教育模式的质疑:“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跑通的商业模式。”他断言,在线教育每收入一块钱,就要花掉两块钱。一旦资本停止输血,在线教育会哀鸿一片。

而在轻轻教育CEO刘常科看来,未来在线教育可能是寡头共存的状态,头部三家可能会获得50%以上的市场份额。至于未来决胜关键点,一看是否存在花时间建立起来的壁垒,即便别人要介入,也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建立;二看是否存在一两条产品线在源源不断贡献现金流和利润,而不仅仅是靠资本输血。

但在线教育却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因为老师们通过平台开展远程教育的体验并没有那么完美:平台的互动性太弱,最可怕的还不是自身的卡顿,而是任课老师的卡顿,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大知难解,学生全凭“猜测”也很难大彻大悟。

在线教育软件若能打造流畅的网络环境,趋近于线下课堂的教学场景,那么势必能在未来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

但如今亟待解决的,始终是烧钱的问题,毕竟当市场(营销)费用占营收比例六成甚至超过九成时,再好的赛道也无法长久看好下去。

流媒体行业成疫情最大赢家

前段日子,Netflix公布了其2020年全年以及第四季度的财报,除了个别数据,其他方面大多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该季度这个流媒体巨头共新增了851万新订户。

当然,这个增量不是来自于疲态凸显的美国市场,其新用户增势背后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新用户(高达446万),其余的来自于亚太市场(约200万)及拉美市场。

反观一篇哀嚎的影视产业,在百年一遇的“黑天鹅”冲击下,全球影视产业格局迎来巨变。

2020年,多国院线在时关时开中艰难求生,不仅票房倒退回数十年前的水平,独属于大银幕的窗口期也摇摇欲坠,将电影发行的主阵地拱手让出。据估算,院线票房蒸发逾70%至115亿美元,已退回到数十年前的水平。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片方越来越青睐线上发行影片,而非坚守传统渠道。比如迪斯尼不选择在电影院播放《花木兰》等大片,而是以一次性收费的方式提供给Disney+的用户,这帮助其在运营的第一年就赢得了超过6000万用户。这些线上运营的手段基本上都是试验,但用户的积极反应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留下来持续使用。

在可见的收益面前,竞争也随之加剧,Disney+、Apple TV+、背靠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华纳集团的HBO Max、亚马逊Prime、环球影业科技和影视领域等巨头纷纷入局,但决定最终胜负的,终究还是热门影视剧。

比如迪士尼虽然数量上与奈飞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并不影响迪士尼成为奈飞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在原创剧集榜单中,奈飞作品《黑钱胜地》以305亿分钟的观看时长位列第一,《路西法》以189.8亿分钟时长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王冠》和《养虎为患》。迪士尼出品的《曼达洛人》以145.2亿分钟的时长位列第五。

相比奈飞,迪士尼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庞大的内容库和电影实力。在尼尔森数据中一项流媒体电影观看市场榜单上,Disney+占据了前十名中的七个位置。《冰雪奇缘2》和《海洋奇缘》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奈飞的《爱宠大机密2》排在第三位。

所以未来,随着流媒体平台之间受众重合度越来越高,内容提供商和平台必须共同应对不断变化的受众行为,以确保提供的内容产品符合受众需求。

毫无疑问,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业态,但其中哪些是受资本热捧吹起来的泡沫,哪些又将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这才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唯有价值才能恒长。